静电释放保护结构及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4909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结构,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串联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静电释放保护结构是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静电释放保护结构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制造方法。上述静电释放结构,通过在MOSFE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联NPN或PNP三极结构的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使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势差在超过三极结构的击穿电压之前,呈现出绝缘特性;当静电电压超过击穿电压时,三极结构导通使静电得到释放,避免静电击穿栅氧化层对器件造成损伤。且该静电释放保护结构呈现的是双向绝缘特性,即无论栅极电位相对于源极无论正负均为绝缘状态,避免对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器件,尤其涉及一种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保护结构,还涉及一种具有ESD保护结构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VDM0SFET)。
技术介绍
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会造成半导体元器件,例如金属氧 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的损坏。尤其是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 (VDM0SFET)的栅氧化层较薄,一般小于1000埃,所能承受的击穿电压低,只有80 120V, 而一般人体放电模式(Human Body Model,HBM)所产生的静电电压可以达到2000V,容易造 成VDM0SFET的栅氧化层损伤或击穿,导致器件的可靠性出问题甚至直接烧毁器件。随着器 件可靠性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一些低阈值电压的器件领域,要求栅氧化层的厚度只有几 百埃,使VDM0SFET对静电释放抵抗能力的要求提高,只凭器件本身的电容能力无法保证可 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防止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因静电释放而损坏, 提高器件可靠性的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结构,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串联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结构是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优选的,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管,所述NPN三极结构和PNP三极结构是通过对所述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 管本身的多晶硅栅极进行N型和P型杂质的掺杂实现的。优选的,所述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包括衬底,衬底上的外延层, 外延层内的阱区,阱区内的注入区,外延层表面的栅氧化层,栅氧化层上的多晶硅层,多晶 硅层表面的保护层,以及保护层上的电极;所述多晶硅层包括多晶硅栅极和多晶硅栅;所 述保护层包括多晶硅栅极表面的栅极保护层和多晶硅栅表面的栅保护层;所述电极包括源 电极和栅电极,所述源电极位于阱区上、与注入区接触且包覆所述多晶硅栅和多晶硅栅表 面的保护层,所述栅电极位于多晶硅栅极上且贯穿多晶硅栅极表面的保护层而与多晶硅栅 极接触;所述多晶硅栅极包括通过掺杂形成的N型区和P型区,具体是两个N型区将一个P 型区夹在中间形成NPN三极结构,或两个P型区将一个N型区夹在中间形成PNP三极结构; 所述NPN三极结构和PNP三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栅电极和源电极接触。优选的,所述NPN三极结构和PNP三极结构的击穿电压小于所述栅氧化层的击穿 电压。优选的,所述电极表面设有氮化硅层。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的成分为磷硅玻璃或硼磷硅玻璃。4优选的,所述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N型场效应管所述衬底 为N+衬底,所述外延层为N—外延层,所述阱区为P型阱区,所述注入区为N+注入区,所述栅 氧化层的成分为二氧化硅。还提供一种具有静电释放保护结构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 制造方法。一种具有静电释放保护结构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制造方 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联静电释放保 护结构;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结构是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所述NPN三极结构和PNP 三极结构是通过对所述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本身的多晶硅栅极进行N 型和P型杂质的掺杂实现的;所述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生长外延层;在所 述外延层上生长氧化层;向所述外延层内注入P型杂质形成阱区;在所述氧化层上淀积多 晶硅层;掺杂N型和P型杂质,形成注入区,并形成所述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具体 是在所述阱区内注入N型杂质,形成注入区,且在多晶硅层内注入N型和P型杂质,形成所 述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在所述多晶硅层表面淀积形成保护层;蚀刻所述保护层 形成引线孔后通过溅射形成电极,所述电极包括相互分离的源电极和栅电极;所述NPN三 极结构和PNP三极结构具体是两个N型区将一个P型区夹在中间形成NPN三极结构,或两 个P型区将一个N型区夹在中间形成PNP三极结构;所述NPN三极结构和PNP三极结构的 两端分别与栅电极和源电极接触。优选的,还包括以下步骤在电极表面淀积氮化硅层,并蚀刻所述氮化硅层,在所 述电极表面形成压焊口。优选的,所述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是N型场效应管所述衬底 为N+衬底,所述外延层为N—外延层,所述阱区为P型阱区,所述注入区为N+注入区,所述保 护层的成分为磷硅玻璃或硼磷硅玻璃,所述氧化层的成分为二氧化硅。上述静电释放结构,通过在MOSFE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串联NPN或PNP三极结构的 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使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势差在超过三极结构的击穿电压之前,呈现出 绝缘特性;当静电电压超过击穿电压时,三极结构导通使静电得到释放,避免静电击穿栅氧 化层对器件造成损伤。且该静电释放保护结构呈现的是双向绝缘特性,即无论栅极电位相 对于源极无论正负(且栅极和源极电势差的绝对值小于击穿电压)均为绝缘状态,避免对 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造成影响。且只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多晶硅掺杂工艺做出改动, 操作简单且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具有静电释放保护结构的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 效应管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静电释放(ESD)保护结构是通过在MOSFE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设置NPN(或PNP)三极结构形成的,即NPN(或PNP)三极结构串联在MOSFET的栅极和源极之间。以下通过将ESD保护结构应用在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中 (VDM0SFET)的一个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做出清楚的说明。图1为该实施例中垂直双扩散金属 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结构图。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包括栅极10,源 极20和漏极30,栅极10和源极20之间设有ESD保护结构40,该ESD保护结构40是一个 NPN (或PNP)的三极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静电释放保护结构40的三极结构是通过对VDM0SFET本身的 多晶硅栅极进行N型和P型掺杂实现的。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剖面示意图。包括 衬底110,衬底110上的外延层120,外延层120内的阱区122,阱区122内的注入区124,外 延层120表面的栅氧化层130,栅氧化层130上的多晶硅层,多晶硅层表面的保护层,以及保 护层上的电极。多晶硅层包括多晶硅栅极150和多晶硅栅140。保护层包括多晶硅栅极150表面 的栅极保护层170和多晶硅栅140表面的栅保护层160。电极包括相互分离的源电极180 和栅电极190,所述源电极180位于阱区122上、与注入区124接触且包覆所述多晶硅栅140 和多晶硅栅140表面的栅保护层160,所述栅电极190位于多晶硅栅极150上且贯穿多晶硅 栅极150表面的栅极保护层170而与多晶硅栅极150接触。多晶硅栅极150包括通过掺杂形成的N型区和P型区,具体可以是如图2所示,N 型区152和N型区156将P型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释放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结构串联在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所述静电释放保护结构是NPN三极结构或PNP三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贺李杰盛曦康剑刘玮柏才利孙伟业海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深爱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