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声表面波
,特别涉及一种大数据容量的声表面波射频电子标签。
技术介绍
声表面波(SAW)电子标签的技术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鉴于其本身工作在射 频波段,无源且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声表面波标签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如图2所示,典型的SAW RFID标签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射频标签两部分, 阅读器经天线发射射频查询脉冲,并接收标签返回的信号,处理后得到阅读范围内的标签 信息。SAW标签是一个单口器件,包括标签天线、叉指换能器(IDT)和一系列编码的反射栅。 IDT直接与标签的天线连接,接收从阅读器发射来的查询信号,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声表 面波。沿基片表面传播的声表面波遇到反射栅阵后会发生反射与透射,在IDT端产生唯一 编码的声波脉冲。该脉冲通过IDT转换为射频波发射出去。含有编码信息的反射声波被阅读器接收需要一定的时延,用以区别于环境噪声的 影响。一般而言,时延时间至少为1微秒。如果采用128° YX-LiNbo3为基片材料,叉指 换能器与反射栅阵之间的间隔至少为3. 8mm左右。文献一 “Programmablereflec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数据容量的声表面波射频电子标签,该电子标签包括:压电基片、叉指换能器和分布式反射栅阵,所述的叉指换能器与分布式反射栅阵位于所述的压电基片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叉指换能器和第一分布式反射栅阵的传播路径之间设置有第二叉指换能器;所述的第一分布式反射栅阵的脉冲信号的无编码的脉冲间隔之间设置有第二分布式反射栅阵,该第二分布式反射栅阵与第二叉指换能器组成针对另一不同频率的声表面波电子标签;其中,所述的第二分布式反射栅阵的单根反射栅宽度由第二叉指换能器的工作频率确定,其编码位数由第一分布式反射栅阵的脉冲信号的无编码的脉冲间隔大小决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浪,程利娜,刘久玲,何世堂,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