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油中萘含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93880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油中萘含量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低萘洗油的分析,属于焦化工业化学分析试验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确定气相色谱仪检测器为FID,检测器温度为310℃,色谱柱采用HP-5MS(35m*0.32mm*0.25mm),3阶程序升温,初始柱温:100℃,保持2min后,以40℃/min的速度升温至120℃,保温1.5min,以45℃/min的速度升温至160℃,恒温6min,最后以45℃/min的速度升温至270℃,恒温5min。试样采用溶剂石油醚进行稀释,注样器温度为290℃,定量方法采用内标法,内标物选择正十一烷。分流比为45:1,最小峰面积为300mm2。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优于国家标准的洗油中萘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分析时间短、准确度高、污染少、稳定性高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适用于低萘洗油的分析,属于焦化工业化学分析试验

技术介绍
洗油是焦化厂粗苯回收的重要的原料,其主要组成物有甲基萘、联苯、吲哚、苊等,属可 燃物品。含萘量太高,使得洗油粘度加大,容易析出结晶,堵塞设备和管道。但少量的萘能 与洗油中高沸点的组分生成熔点低于相应单种组分的低熔点混合物,有助于洗油吸收粗苯 过程的进行,因此萘含量的控制对粗苯回收起到重要的作用。洗油中萘含量的测定,现行国家标准代号为YB/T5029-93,是1993年制定的冶金 行业标准,近20年没有进行修订。在该标准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萘结晶点测定法,该方法 的劣势操作繁琐、时间长、准确度低,另外易使化验人员造成萘慢性中毒。另一种方法为 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的色谱柱采用填充柱,外标法定量,以FID为检测器,该方法的劣势为 1.填充柱寿命短很容易被污染,稳定性较差。2.柱的重复性欠佳,每次更换色谱柱后要重 新进行校准。3.外标法易造成样品的系统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分析时间短、准确度 高、污染少、稳定性高,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含如下内 容色谱柱采用毛细管柱HP-5MS,柱温采用三阶程序升温,检测器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检测器温度310°C,注样器温度290°C,定量方法采用内标法,试样的溶解采用石油醚。所说的毛细管柱HP-5MS 规格:35m*0. 32mm*0. 25mm。所说的三阶程序升温为一阶初始柱温为100°C,一阶终止温度为120°C,二阶初 始温度为120°C二阶终止温度为160°C,三阶初始温度为160°C,三阶终止温度为270°C。一 阶初始柱温保持2min,二阶初始柱温保持1. 5min,三阶初始柱温保持6min,三阶终止温度 保持5min。所说的内标法中,内标物选择为正i^一烷,规格为色谱纯,用量为60uL或 0.0445g。所说的石油醚的规格为分析纯,用量为8mL。所说的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气体流量分数值氮气N2的流量为20mL/ min,氢气H2流量为30mL/min,空气的流量为300mL/min。本专利技术上述仪器、参数的选用,都是经过大量试验获得的结论,均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 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优于国家标准的洗油中萘含量的测定方法,具有分 析时间短、准确度高、污染少、稳定性高等特点。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实施例中,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a、样品的预处理洗油是粘稠度较高且异常复杂的棕色物质,大部分为碳氢化合物,且为液体,但由于洗油高沸点的物质含量较多,因此,必须找一种溶剂对其进行稀释,不能直接将样品注入到毛 细管柱中,因此选择合适的溶剂非常重要。通过对多种有机溶剂进行了比较试验,最终选择 石油醚作为溶剂,为快速分析提供了条件。b、色谱柱的选择随着当今气相色谱技术的迅猛发展,毛细管柱因其高分离度及其分析时间短,色谱柱 已商业化易于统一等优势将逐步取代填充柱,并能提高分析精度使洗油含萘的方法具有科 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等特点,我们决定色谱柱采用毛细管柱色谱技术。有专家预计有洗油中有几千种有机化合物,目前可以鉴定出的有300多种。因此 洗油的组分相当的复杂,将300多种物质在一根色谱柱上进行分离,目前的检测手段是无 法实现的。考虑到洗油中,绝大部分物质为化合物以及毛细管柱的最高使用温度不应太低, 我们对几种规格的毛细管柱进行了比较和选择,HP-5MS柱分析洗油效果最佳,分离洗油效 果较好。C、气相色谱条件试验我们认为气相色谱仪只要具备氢火焰检测器,程序升温功能,安装毛细管色谱柱的接 口及分流/不分流装置即可。数据处理采用色谱工作站。根据洗油组分的特性,通过试验,确定了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为3阶程序升温初 始柱温100°c,保持2min后,以40°C /min的速度升温至120°C,保温1. 5min,以45°C /min 的速度升温至160°C,恒温6min,最后以45°C /min的速度升温至270°C,恒温5min。在此条 件下洗油各组分的分离情况较好,分析时间也不长,15min左右,另外,由于洗油中组分沸点 较高,为保障各组分都能完全气化,汽化室温度定为290°C、氢火焰检测器温度定为310°C。 为了尽量减少因色谱工作站的积分参数设置不当对定量的影响,通过试验我们对一些关键 的积分参数做了规定,色谱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表1色谱条件<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4</column></row><table>d、定量方法的选择定量方法,色谱分析一般分为内标法、外标法、归一法,本标准基于待测物质为单一组分,我们决定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e、内标物的选择根据内标物的选择原则1.与样品组分不发生反应,能很好的混勻;2内标物与样品组分能完全分离3.内标峰与待测峰尽量的靠近等,通过试验,我们决定采用正十一烷作为内 标物。f、标准样品的配制根据洗油萘含量的范围,配制一系列萘的标准溶液(含内标物)。准确称取萘o.oig、 0. 02g、0. 03g、0. 04g、0. 05g (精确到0. Img),准确量取内标物正十一烷60uL (相当于 0. 0445g)于带密封垫的样瓶中,用移液管加入SmL石油醚,混合均勻后备用。为了简便操作,本实施例直接用IOOuL注射器量取60uL的正十一烷(正十一烷 的密度为0. 7402g/mL)。我们也做了随机多组60uL Ei^ —烷的质量试验,其平均值为 0. 0445g,因为其为内标物,对结果仅参与计算。g、校正因子的测定按实验方法分别得到相应的色谱图,由色谱工作站处理得到萘与内标物正十一烷的峰 面积比(Ai/AE),并以此为纵坐标,以萘与正十一烷的质量比为横坐标,做萘的标准曲线。所 得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I. 0117X+0. 0061, R=O. 9999,其中Y为峰面积比,X为质量 比,斜率即为相对校正因子。F萘=1.0117,结果表明,其质量比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 系。h、加标回收实验按照实验方法分别测出两种洗油样品中萘的含量,再向各样品中逐次加入若干标准物 质萘,再次测出萘的质量,每个洗油样品平行测定2次,计算加标回收率,结果见表2,数据 计算萘的加标回收率为98. 43-104. 08%,相对误差在士4%左右。由此可以认为该实验方法 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表2洗油加标回收率(n=2)<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i、重复性误差的确定分别取2种不同含量的洗油样品,在如前的实验条件下,同一个样品重复测定10次和 50次,进行重复性实验,以测定重复性,结果见下表 表3重复性实验<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由以上可知二组平行性实验结果的允许误差(2 V 2S)分别为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油中萘含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内容:色谱柱采用毛细管柱HP-5MS,柱温采用三阶程序升温,检测器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器温度310℃,注样器温度290℃,定量方法采用内标法,试样的溶解采用石油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张向东王占祥牛国艳崔志英刘彬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