轭铁组件和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57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轭铁组件和接触器,该轭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下轭铁、上轭铁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供与接触器中的推杆上端相连接,下轭铁供与接触器中的动触片相连接,且下轭铁连同动触片一起穿过第一支架,上轭铁通过第二支架定位于下轭铁上方,第二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配位部,支架主体配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于第一支架的两侧旁边;两个支架主体上侧均位于下轭铁上方,并分别与上轭铁固连;配位部位于第一支架下方,并同时与两个支架主体相连接;且配位部还用与接触器中的导磁板相连接。该轭铁组件既可配对不同加工公差的陶瓷罩壳,保证接触器产品性能稳定;又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成本低,装配方便,便于实现接触器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尤其涉及一种轭铁组件和应用其制成的接触器。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的,接触器的机械参数会对产品的绝缘耐压性能、电寿命性能、短路性能等造成影响,是接触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产品参数。

2、然而,受限于零件加工公差因素,现有接触器产品中的机械参数的实际值往往与设计值相差较大,从而导致加工出来的接触器产品性能差异较大,亦即同一型号产品性能散差较大。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轭铁组件和接触器,所述轭铁组件既可很好的配对不同加工公差的陶瓷罩壳,保证接触器产品性能稳定;又结构简单、新颖、合理,制作成本低,且装配方便,便于实现接触器产品的自动化生产。

2、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轭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下轭铁、上轭铁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供与接触器中的推杆上端相连接,所述下轭铁供与接触器中的动触片相连接,且所述下轭铁连同所述动触片一起穿过所述第一支架,所述上轭铁通过所述第二支架定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轭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0)、下轭铁(11)、上轭铁(12)和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0)供与接触器中的推杆(62)上端相连接,所述下轭铁(11)供与接触器中的动触片(51)相连接,且所述下轭铁(11)连同所述动触片(51)一起穿过所述第一支架(10),所述上轭铁(12)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3)定位于所述下轭铁(1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包括支架主体(130)和配位部(131),所述支架主体(130)配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两侧旁边;且两个所述支架主体(130)上侧均分别位于所述下轭铁(11)上方,并分别与所述上轭铁(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轭铁组件,包括第一支架(10)、下轭铁(11)、上轭铁(12)和第二支架(13),所述第一支架(10)供与接触器中的推杆(62)上端相连接,所述下轭铁(11)供与接触器中的动触片(51)相连接,且所述下轭铁(11)连同所述动触片(51)一起穿过所述第一支架(10),所述上轭铁(12)通过所述第二支架(13)定位于所述下轭铁(11)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13)包括支架主体(130)和配位部(131),所述支架主体(130)配置为两个,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0)的两侧旁边;且两个所述支架主体(130)上侧均分别位于所述下轭铁(11)上方,并分别与所述上轭铁(12)固定连接;所述配位部(131)位于所述第一支架(10)下方,并同时与两个所述支架主体(130)相连接;且所述配位部(131)还用于与接触器中的导磁板(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轭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位部(131)为水平板状结构,以供与所述导磁板(3)上侧面贴合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轭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位部(131)设有供所述推杆(62)上端活动穿过的穿孔(1310)、及供与所述导磁板(3)连接用的安装孔(131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轭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架主体(130)各包括为立式倒u形结构的支撑部(1300)和为l形结构的安装部(1301),所述安装部(1301)一体成型于所述支撑部(1300)上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轭铁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主体(130)中的所述支撑部(1300)下侧均与所述配位部(131)相一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轭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轭铁(12)为块状,且所述上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一挺
申请(专利权)人:尼普顿电器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