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灯结构和移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3407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2:02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角灯结构和移动车辆,角灯结构包括:光源组件、内透镜和外透镜,内透镜位于光源组件和外透镜之间;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LED光源件,LED光源件设于电路板靠近内透镜的一侧;外透镜靠近内透镜的一侧设有第一锁止件,内透镜靠近外透镜的一侧设有止挡件;其中,当外透镜通过第一锁止件与内透镜配合时,止挡件夹设于外透镜和内透镜之间,以使内透镜与外透镜之间形成供LED光源件的光线穿过的第一光距。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角灯结构中,由于外透镜和内透镜相互之间配合较复杂,例如二者通过螺钉紧固配合,导致拆装外透镜和内透镜的过程繁琐,降低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车辆灯光,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角灯结构和移动车辆


技术介绍

1、如今的消费者不仅满足于车灯实现单纯的功能性需求,还希望车灯的内部造型足够美观。在一些豪华车上,为了追求极致的外观效果和气动造型,要求前大灯的高度开口越来越窄,传统的反射镜式或透镜模组式的远光灯已不能满足造型的需求,需要从光学以及结构上进行创新设计,实现窄小尺寸开口透镜的角灯。

2、但是,相关技术中却存在以下至少一个问题:在角灯结构中,由于外透镜和内透镜相互之间配合较复杂,例如二者通过螺钉紧固配合,导致拆装外透镜和内透镜的过程繁琐,降低拆装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角灯结构中,由于外透镜和内透镜相互之间配合较复杂,例如二者通过螺钉紧固配合,导致拆装外透镜和内透镜的过程繁琐,降低拆装效率。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角灯结构,包括:光源组件、内透镜和外透镜,内透镜位于光源组件和外透镜之间;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led光源件,led光源件设于电路板靠近内透镜的一侧;外透镜靠近内透镜的一侧设有第一锁止件,内透镜靠近外透镜的一侧设有止挡件;其中,当外透镜通过第一锁止件与内透镜配合时,止挡件夹设于外透镜和内透镜之间,以使内透镜与外透镜之间形成供led光源件的光线穿过的第一光距。

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举例来说,第一锁止件为卡扣结构,当使得外透镜朝向内透镜的方向安装时,卡扣结构受到内透镜和外透镜相互挤压的挤压力作用,使得卡扣结构反扣至内透镜远离内透镜的一侧上,结合止挡件的止挡作用,可以理解的是,卡扣结构为装配精度较低的方式,仅依靠卡扣结构使得内透镜和外透镜相互配合时,容易使得二者相互难以保持稳定连接,例如容易使得二者出现晃动的情况出现,于是,通过设置止挡件,为避免上述提及的不稳定情况对应填补了间隙,一方面,使得卡扣结构和止挡件的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内透镜和外透镜相互配合后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对外透镜施加的挤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外透镜和内透镜的结构遭受破坏,也即通过在内透镜和外透镜之间设置止挡件,使得增大了二者装配过程中,对应施加挤压力的支撑面积,降低了内透镜和外透镜被压溃的风险。与之相对的是,在将内透镜和外透镜进行拆卸时,仅使得卡扣结构与内透镜分离,使得装卸步骤简单。

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内透镜与外透镜之间形成光线折射区域和连接区域,连接区域围绕设于光线折射区域的外周缘位置;其中,第一锁止件和止挡件位于连接区域。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使得第一锁止件和止挡件设置于连接区域,避免了led光源件出光过程中,受到第一锁止件和止挡件的干扰,而导致角灯结构的光型遭受影响。

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外透镜和内透镜为可拆卸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提高了拆装外透镜和内透镜的效率。

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锁止件为弹性卡扣;止挡件为凸起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拆装外透镜和内透镜的效率。

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内透镜设有供弹性卡扣穿过的第一配合孔;弹性卡扣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外透镜连接,第二端朝向靠近内透镜的方向延伸;弹性部,弹性部设于第二端的容纳空间内;其中,通过使外透镜沿第一方向安装至内透镜时,弹性部扣设至内透镜远离外透镜的一侧。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一方面,由于弹性卡扣具有弹性的特点,使得内透镜和外透镜相互配合的过程中,利用止挡件和弹性卡扣相互配合的特点,确保了内透镜和外透镜的配合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一配合孔,避免了弹性卡扣卡设至内透镜的外边缘时,导致角灯结构装配的移动车辆需要预留适配该弹性卡扣的容纳部,又或者是由于弹性卡扣为裸露至内透镜的外边缘,使得角灯结构在动态环境中,易使得内透镜外边缘遭受剐蹭而使得弹性卡扣从内透镜上脱离,也即通过设置第一配合孔,避免了弹性卡扣裸露的情况,确保了内透镜和外透镜的配合稳定性。

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弹性部设有导向斜面;或,外透镜自沿第一方向朝向靠近内透镜的过程中,弹性部的至少部分结构的横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降低了装配外透镜与内透镜的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

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外透镜对应凸起结构的位置设有第二配合孔;内透镜设有定位柱,定位柱设于凸起结构靠近外透镜的一端;其中,当外透镜和内透镜配合时,定位柱伸入第二配合孔以限制外透镜或内透镜围绕定位柱所在的轴线转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确保了内透镜和外透镜的配合稳定性。

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内透镜和外透镜为厚壁结构,且外透镜远离内透镜的外表面为异形自由曲面;和/或,角灯结构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设于led光源件远离内透镜的一侧,外透镜沿竖向方向上的开口口径小于等于20mm。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将散热器后置的排布方式,能够有效减小了将其前置,也即放置靠近内透镜的一侧时,所导致的为顺利容纳该散热器,需要增大上述提及的高度尺寸,导致角灯结构整体尺寸偏大,即角灯结构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没有做到合理排布。

1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led光源件的发光面与光轴成第一夹角设置;其中,光轴为同时穿过外透镜和内透镜中心的线;发光面与内透镜的入光面之间成第二夹角设置;其中,第一夹角为θ,第二夹角为a2,-45°≤θ≤45°,-5°≤a2≤5°。其中,光轴用o标记表示。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结合软件仿真设计可以得出,当-45°≤θ≤45°,-5°≤a2≤5°时,可以确保led光源件发出的光线经过内透镜的入光面后,达到全反射面后,使得更多的光线从狭小高度的出光口射出,从而提高了角灯结构整体的光学效率。而当θ的角度范围值大于45°或者-45°时,则使得设于pcb电路板远离内透镜一侧的散热器极大的占用对应上述提及的高度尺寸所在的高度空间,导致无法满足窄小高度空间的角灯设计目的。

20、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例中的角灯结构。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2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

23、(1)一方面,使得卡扣结构和止挡件的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内透镜和外透镜相互配合后不稳定性;另一方面,避免了对外透镜施加的挤压力过大所导致的外透镜和内透镜的结构遭受破坏,也即通过在内透镜和外透镜之间设置止挡件,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透镜(3)设有供所述弹性卡扣(6)穿过的第一配合孔(3-2);所述弹性卡扣(6)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移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角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角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透镜(3)设有供所述弹性卡扣(6)穿过的第一配合孔(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毅杨荣军韩俊丁俊伟范先杰
申请(专利权)人:领为视觉智能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