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93209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8 2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明显改善蛋白基递送体系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提供一种稳定的结肠靶向递送载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应用于高效共负载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并靶向递送至结肠;同时解决食品功能因子如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的口服时生物可利用度低,结肠炎治疗中产生药物副作用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纳米颗粒具有光滑、均一、分散的球形结构,同时具有粒径小,胃肠道稳定性强,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结肠靶向并能够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等特性;可用于食品领域中食品功能因子的共递送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新策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1、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病人群在全球特别是西方国家分布非常广泛,每年的患病率较前一年有明显上涨之势。uc患者伴有明显的腹泻,腹痛及便血等症状,且uc目前还具有致病机理未知,治愈难度较大,易复发,易引发并发症,易发生癌变等特点。研究表明,不同地区,uc的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异,这是与当地人们的遗传因素,免疫情况和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目前,uc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5-氨基水杨酸等药物。这些药物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uc的症状,降低uc导致的死亡率。但是,这些药物的溶解性较差,稳定性较低,代谢快,治疗效果较差,不但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

2、uc的发病区域通常在结肠和直肠,这就需要递送载体能够通过整个胃肠道的环境,而后靶向递送到结肠。目前蛋白质基的载体普遍存在易受胃肠道中消化酶的作用而发生降解,这会导致被包埋的物质提前发生过多的泄漏。尽管将多糖类物质包覆在蛋白载体的表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在胃肠道环境下的稳定性。但是,在通常的制备方法如反溶剂沉淀法中,其中聚合物链上存在可接近的交联点有限,非活性相互作用位点仅部分激活。这种自由交联过程中的较弱的包覆效率和密度通常被忽视。如何提高表面包覆的效率和密度是影响蛋白质基的载体的稳定性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虽然是可行的方法,但是大量的多糖或蛋白粉末直接溶解是个障碍,且过高的浓度反而会降低交联强度,甚至产生絮凝沉淀。

3、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递送系统是用于递送活性生物分子或者天然营养素的纳米载体。纳米粒子可以将小分子活性生物分子捕获到其内部结构中,并/或其吸收到其外部表面。目前,纳米颗粒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活性物质的口服递送方面。一些天然来源的生物活性聚合物,如从食品原料中提取的多糖、蛋白质等,通常被用来制备食品基纳米粒子。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案改善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联合反溶剂沉淀法和水蒸发交联法,使得高糖醛酸含量的凉粉草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对姜黄素与白藜芦醇进行负载,能够改善蛋白质基纳米颗粒在胃肠道环境差,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多糖-蛋白纳米颗粒的表面包覆效率低,共递送姜黄素与白藜芦醇的载体较少等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3、包括以下步骤:

4、将活性物质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溶解后,制得混合溶液一;所述活性物质为姜黄素和白藜芦醇;

5、将凉粉草多糖溶液与混合溶液一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溶液二;其中,所述凉粉草多糖溶液的溶质包括糖醛酸含量为56.82±1.02%凉粉草多糖;

6、将混合溶液二在50-60℃的环境中保温30-40min后,离心并滤出第一上清液,将上清液置于50-60℃,90-110hpa的环境中使水分子持续蒸发,交联维持3-4h得到纳米颗粒前体溶液,冻干后制得结肠靶向纳米颗粒。

7、可选地,将所述活性物质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溶解前,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后,加入活性物质溶解在玉米醇溶蛋白溶液中得到所述混合液一。

8、可选地,将凉粉草多糖溶液与混合溶液一混合前,执行以下步骤:

9、s1、将凉粉草茎叶在第一提取液中浸泡12-14h后,置于55-65℃的环境保温1-2h后,制得固液混合物;

10、s2、向所述固液混合液中循环加入95-100℃的碳酸钠溶液进行浸提,并过滤固形物;其中,所述步骤s2重复2-3次得到混合液;

11、s3、对所述混合液进行浓缩,得浓缩液;其中,所述浓缩液与所述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5-6);

12、s4、将所述浓缩液与第二提取液混合后在0-4℃的环境中保温12-14h后,滤出沉淀,并将沉淀溶解在超纯水中制得溶解液;

13、s5、基于溶剂萃取法去除所述溶解液中得蛋白质后进行透析并冻干,制得粗提取多糖粉末;其中,进行透析时的截留分子量为8000-14000da;

14、s6、对所述粗提取多糖粉末进行重悬后,离心取上清,重复步骤s3至s5,直至所述重复次数达到3-4次,制得凉粉草多糖;

15、s7、将所述凉粉草多糖溶解后,制得凉粉草多糖溶液。

16、可选地,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中玉米醇溶蛋白和凉粉草多糖的质量比为(2.0-2.5):1。

17、可选地,所述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的添加量与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的质量比均为1:(19-21)。

18、可选地,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74-177nm。

19、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所述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纯度为0.5-1%。

20、可选地,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主要应用于食品领域。

21、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糖醛酸含量为56.82±1.02%的凉粉草多糖,明显高于之前报道的42.21±0.75%;高糖醛酸的mcp能够提供更多可交联的位点,有利于凉粉草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之间的交联;此外,高糖醛酸含量的mcp链上带有更多的负电荷,炎症性肠病(ibd)的炎症粘膜通常会因带正电荷的转铁蛋白的积累而导致粘膜表面带有大量的正电荷,这为mcp基的递送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分子靶标。

23、(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利用水分子蒸发形成的驱动,促进凉粉草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更高强度的交联,形成具有致密的凉粉草多糖表面涂层的纳米颗粒,可以极大的提高纳米颗粒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使得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地靶向递送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到达结肠。

24、(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水蒸发交联法能够促进姜黄素和白藜芦醇与纳米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了包封率,从而达到同时高效负载姜黄素和白藜芦醇的效果,提高了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在体内的可利用率,增加营养多样性,并且同时减少单一物质的摄入剂量,有利于提高长期服用下的安全性。

25、(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水蒸发交联法能够极大的降低纳米颗粒的粒径,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减少免疫原性,提升纳米颗粒在结肠区域的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更加有效地靶向炎症区域。

26、(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所采用原料均为食品来源的多糖和蛋白质,与化学合成材料相比,在无需添加任何化学交联剂条件下形成具有壳核结构的均一纳米颗粒,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无毒,环境友好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特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性物质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溶解时,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再加入活性物质溶解在玉米醇溶蛋白溶液中得到所述混合液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凉粉草多糖溶液与混合溶液一混合前,执行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后,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中玉米醇溶蛋白和凉粉草多糖的质量比为(2.0-2.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活性物质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溶解时,所述姜黄素与白藜芦醇与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的质量比均为1∶(19-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后,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的粒径为174-177n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的碳酸钠纯度为0.5-1%。

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制备方法制备的结肠靶向纳米颗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活性物质与玉米醇溶蛋白混合溶解时,包括以下步骤: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解,再加入活性物质溶解在玉米醇溶蛋白溶液中得到所述混合液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凉粉草多糖溶液与混合溶液一混合前,执行以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结肠靶向纳米颗粒后,所述结肠靶向纳米颗粒中玉米醇溶蛋白和凉粉草多糖的质量比为(2.0-2.5)∶1。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华杨俊申明月林洁琼余强陈奕王远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