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9244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物料储液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防灭火领域,具体涉及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下煤柱

巷道围岩及密闭墙围岩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极易破碎,形成一定的漏风通道,造成遗煤区或围岩煤体氧化自燃,或形成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扩散外溢通道

为克服低粘度流体封堵材料易流失

利用率低;固结型充填材料凝结速度快

渗透率低;有机加固材料产热量大

温度较高

易发生次生灾害隐患;无机加固固结体受压二次破碎形成新的漏风裂隙等存在的问题

塑性封堵技术能很好地能解决此问题

[0003]塑性封堵材料由
A

、B
料按照1:1的比例反应生成塑性体材料,初始粘度较低的封堵材料被压注入煤岩体后,能迅速充填明显劈裂空峒,同时渗透细微裂隙,最终形成的高粘度胶体具有优越的可塑性

挂壁性,在矿压动态作用下可扭曲变形,即时充填的压裂破碎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封堵材料的应变性

动态性

[0004]因此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的作用在于,将
A
料与
B
料泵入胶体制备系统进行混合,然后输送到充填区域,现有技术对于
A
料与
B
料的混合输送效果不佳,且两个物料储液箱液体缺少液位监控,在连续填充作业过程中,一旦其中一个物料短缺未及时发现,则胶体制备体系中仅有一种物料,塑性封堵材料是通过
A
料与
B
料以1:1的比例混合反应形成塑性体材料,一旦单一物料经注浆钻孔注入到破碎煤岩体中,既造成了煤体缝隙不可逆地无效封堵,也造成了原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既能够高效输送物料,同时又有效监控液位,更好地利用塑性封堵技术对煤体破碎缝隙进行封堵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物料储液箱

物料进液管路

双液注浆泵

物料出液管路

混合机构

输出管路

封孔器和花管;
[0008]物料从物料储液箱经物料进液管路泵入到双液注浆泵,再经物料出液管路输出,在混合机构中混合后,通过输出管路进入封孔器和花管,所述花管深入到煤体的破碎缝隙中;
[0009]所述物料储液箱内安装有液位监测机构,用于监测物料储液箱中的液位;所述液位监测机构包括行程开关和检测球体,所述检测球体和行程开关接触连接,当液位过低时,所述检测球体触发行程开关,装置报警

[0010]进一步地,所述液位监测机构还包括支座,所述检测球体铰接安装在固定杆顶端,所述固定杆底端安装在所述支座上;
[0011]所述行程开关一端安装在所述支座上,另一侧设有行程开关触头和触头滚轮,所述触头滚轮与所述检测球体的自由端接触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在铰接点上部设有限位块一,所述检测球体上对应设有限位块二,通过两者配合使用,限制相对固定杆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使检测球体只向行程开关一侧倾倒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为“L”形,所述固定杆安装在支座底部,所述行程开关安装在支座侧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物料储液箱包括
A
料储液箱和
B
料储液箱,所述物料进液管路包括
A
料进液管路和
B
料进液管路,物料出液管路包括
A
料出液管路和
B
料出液管路,
A
料和
B
料通过双液注浆泵分管路输送,最终汇入混合机构,进行混合搅拌得到塑性封堵材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机构由具有搅拌功能的箱体组成,其进液口与
A
料出液管路和
B
料出液管路连接,其出液口与输出管路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球体的密度小于或等于液体物料的密度,其内部为空心或实心结构

[0017]进一步地,所述行程开关连接在电路中,与报警装置及电源电连接,形成回路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
实现了
A
料与
B
料高效混合及输送,填充入充填区域,解决现有技术对于
A
料与
B
料的混合输送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0]2.
在物料储液箱内均安装有液位监测机构,用于监测
A
料储液箱和
B
料储液箱中的液位,两个物料储液箱液体液位监控在连续填充作业过程中,保证塑性封堵材料是通过
A
料与
B
料按比例混合反应形成塑性体材料,确保实现连续工作不停歇,避免不可逆地无效封堵和原料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液位监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1、A
料储液箱;
2、B
料储液箱;
3、A
料进液管路;
4、B
料进液管路;
5、A
料出液管路;
6、B
料出液管路;
7、
液位监测机构;7‑
1、
行程开关;7‑1‑
1、
行程开关触头;7‑1‑
2、
触头滚轮;7‑
2、
支座;7‑
3、
检测球体;7‑
4、
限位块一;7‑
5、
固定杆;7‑
6、
限位块二;
8、
混合机构;
9、
输出管路;
10、
封孔器;
11、
花管;
12、
煤体;
13、
双液注浆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物料储液箱

物料进液管路

双液注浆泵
13、
物料出液管路

混合机构
8、
输出管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物料储液箱

物料进液管路

双液注浆泵(
13


物料出液管路

混合机构(8)

输出管路(9)

封孔器(
10
)和花管(
11
);其中,所述双液注浆泵(
13
)用于将物料储液箱中的物料泵入所述混合机构(8),所述输出管路(9)用于将混合后的浆料输入所述封孔器(
10
),所述花管(
11
)布设在煤体(
12
)的破碎缝隙中;所述物料储液箱内安装有液位监测机构(7),用于监测物料储液箱中的液位;所述液位监测机构(7)包括行程开关(7‑1)和检测球体(7‑3),所述检测球体(7‑3)和行程开关(7‑1)接触连接,当液位过低时,所述检测球体(7‑3)触发行程开关(7‑1),报警装置报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监测机构(7)还包括支座(7‑2),所述检测球体(7‑3)铰接安装在固定杆(7‑5)顶端,所述固定杆(7‑5)底端安装在所述支座(7‑2)上;所述行程开关(7‑1)一端安装在所述支座(7‑2)上,另一侧设有行程开关触头(7‑1‑1)和触头滚轮(7‑1‑2),所述触头滚轮(7‑1‑2)与所述检测球体(7‑3)的自由端接触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工作面防灭火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7‑5)在铰接点上部设有限位块一(7‑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鹏举王宇孙彦宁梁磊王冬松雷沛德孙援
申请(专利权)人:鄂尔多斯市昊华红庆梁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