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装配板的制造方法及地面装配板技术

技术编号:3992189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面装配板的制造方法及地面装配板,能够抑制承受载荷时的上板与下板的错位,将地面装配板整体的变形量抑制为很小。将金属制的上板(3)和在与该上板(3)对置的一侧具有凹部(5)的金属制的下板(7)互相重合,对上板(3)的凸缘部(25)与下板(7)的凸缘部(13)进行点焊而形成焊接部(27)。在点焊后,将比上板(3)的凸缘部(25)更靠前端侧的卷边部(23)弯折而以与下板(7)的凸缘部(13)重合的方式进行卷边加工。这时,卷边部(23)覆盖焊接部(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面装配板的制造方法及地面装配板,该地面装配板具有金属制 的上板和在与该上板对置的一侧具有凹部的金属制的下板,通过使所述上板及下板互相重 合而将其外周缘部彼此固定。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应电力、电话、数据量的多量化而采用双层地板系统。该双层地板系统 通过例如在混凝土板等地板基件上立设多个支承腿而由支承腿支承地面装配板,从而使地 面装配板与地板基件之间的间隙作为配线用空间,在该配线用空间中配置电线、信息线等 电缆。作为在这样的双层地板系统中使用的地面装配板,具有平板形状的上板和在该上 板侧具有收容砂浆等填充材料的凹部的下板,使所述上板及下板互相重合而将其外周缘部 固定。作为外周缘部的固定方法,有使上板的外周缘部与下板的外周缘部重合并弯折紧固 的卷边加工或点焊(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131767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地面装配板中,由于仅将上板的外周缘部相对于下板的外周 缘部进行弯折紧固,或仅代替弯折紧固而实施点焊或凿密缝紧固等而结合强度较低,因此, 在外周缘部承受特别大的载荷时,上板与下板容易互相错位,地面装配板整体的变形量变 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在承受载荷时的上板与下板的错位,将地面装配板 整体的变形量抑制为很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将金属制的上板和在与该上板对置的一侧具 有凹部的金属制的下板互相重合,并将所述上板及下板各自的外周缘部的相互的重合部焊 接固定之后,以将所述上板的外周缘部中的、比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更突出的突出部位弯 折,而覆盖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的所述焊接固定了的部位的方式重合,由此进行卷边加工。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卷边加 工之前,将所述上板的外周缘部的突出部位朝向所述下板侧进行弯曲加工,以在该弯曲加 工了的上板的突出部位与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的前端之间设有间隙的状态下,焊接固定所 述重合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以第一技术方案或第二技术方案为基础,其特征在于,所 述下板通过将与所述上板相反的一侧凹陷而具有朝向上板突起,在将该突起的前端与所述 上板通过点焊而焊接固定时,通过点焊将所述重合部同时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技术方案的特征在于,具有金属制的上板和在与该上板对置的一侧 具有凹部的金属制的下板,所述上板及下板各自的外周缘部的相互的重合部被焊接固定,并且以将所述上板的外周缘部中的、比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更突出的突出部位弯折,而覆 盖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的所述焊接固定了的部位的方式重合,由此进行卷边加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或第四技术方案,由于在卷边加工前将卷边加工的部 位的上板及下板各自的外周缘部彼此焊接固定,因此外周缘部的结合强度提高,能够抑制 在承受载荷时的上板与下板的错位,从而将地面装配板整体的变形量抑制为很小,能够形 成高品质的地面装配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在焊接固定重合部时,即使下板的外周缘部由于热 变形而膨胀延伸,也能够避免该延伸变形后的下板的外周缘部的前端与弯曲加工后的上板 的突出部位干涉,能够确保焊接部位的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技术方案,由于将外周缘部的重合部的焊接操作和下板的突起 与上板的焊接操作在同一工序中进行,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地面装配板的立体图。图2是从图1的地面装配板的下板侧观察到的仰视图。图3(a)是将图1的地面装配板的外周缘部放大表示的截面图,(b)是表示将上板 的凸缘焊接部与下板的凸缘部点焊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4(a)是表示对图1的地面装配板进行涂装的状态的说明图,(b)是涂装时的地 面装配板的外周缘部附近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将上板的外周缘部未进行卷边加工的地面装配板抬起的动作的说明 图。图中1_地面装配板;3-上板;5-下板的凹部;7-下板;13-下板的凸缘部(下板 的外周缘部);17-下板的突起;23-上板的卷边部(上板的突出部位);23a-上板的卷边部 的内表面(上板的突出部位的内表面);25-上板的凸缘部(上板的外周缘部);27-焊接 部;29-下板的凸缘部与上板的卷边部之间的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图1中作为立体图表示的地面装配板1具有作为整体形成大致正方形的平板 状的钢板制的上板3、在与该上板3对置的一侧具有凹部5的钢板制的下板7。如图2所示, 下板7也与上板3同样整体大致为正方形状,该下板7具有底板部9、从底板部9的周围 四边部大致垂直地立起的侧壁部11、从侧壁部11的与底板部9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与底板部 9大致平行地朝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3。在上述下板7的凸缘部13中,周围四边部在角部(四角)互相连续,该连续了的 凸缘部13整体的外形与上板3的外形大致一致。并且,在下板7的底板部9上形成有使与上板3相反的一侧凹陷而成为凹处的凹 坑15,与该凹坑15对应而设有多个朝向上板3突出的突起17。如图2所示,凹坑15 (突起 17)形成在底板部7的大致整个区域内,分别在互相正交的纵向及横向上以单一方向且以 等间隔连续排列地设置。这样的下板7通过冲压成形而制造为图3(b)所示的状态,将冲压成形后的下板7 的凹坑15的底部(对应突起17的前端)与上板3的抵接部设定为通过点焊而固定的凹坑 焊接部19。另一方面,上板3具有上板主体21和卷边部23,上板主体21为与下板7的周围四 边的凸缘部13的外形呈大致同形状的大致正方形状,卷边部23将从该上板主体21的除去 角部(四角)周边的周围四边部朝向下板7的作为外周缘部的凸缘部13的外侧突出的突 出部位弯折而进行卷边加工。另外,在上述下板7的凸缘部13和与该凸缘部13重合的上板3的作为外周缘部 的凸缘部25之间设定点焊形成的焊接部27,从而将所述凸缘部13、25互相焊接固定。并 且,如图3 (a)所示,上述卷边部23以覆盖焊接部27的方式与下板7的凸缘部13重合而进 行卷边加工。接下来,说明上述地面装配板的制造方法。在图3(b)中位于下部的上板3中,在 进行卷边加工前,卷边部23通过冲压加工而相对于凸缘部25大致成直角地向下板7侧弯 折。在该进行了冲压加工的上板3的、作为突出部位的卷边部23的内表面23a与下板7的 作为外周缘部的凸缘部13的前端之间设有间隙29。在该状态下,将上板3的凸缘部25与下板7的凸缘部13的相互的重合部焊接固 定。这时,使上板3相对于下板7为上下方向的下侧而载置于电极板31上,从凸缘部13的 上方使棒状电极33抵接并在所述各电极31、33彼此间通电,从而通过点焊来形成焊接部 27。如图1、图2所示,该焊接部27沿着周围四边部的各边形成有多个。并且,该焊接 部27分别对应形成于下板7的底板部9上的多个凹坑15的纵横的排列方向而设定。艮口, 上述各焊接部27位于多个凹坑15的排列方向的延长线上。在此,凹坑15与上板3的点焊操作以多个凹坑15的、在图2中的纵向或横向的一 列量同时进行的方式,使用具有一列点焊用的多个电极33的电极保持架,且使作为相对于 该电极保持架为工件的地面装配板1在与所述电极33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依次相对 移动而一列一列地实施。这时,对于位于上述多个凹坑15的一列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面装配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金属制的上板和在与该上板对置的一侧具有凹部的金属制的下板互相重合,并将所述上板及下板各自的外周缘部中的相互的重合部焊接固定之后,以将所述上板的外周缘部中的、比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更突出的突出部位弯折,而覆盖所述下板的外周缘部的所述焊接固定了的部位的方式重合,由此进行卷边加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田修浅木诚也上田卓实三宅清太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