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91414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属于大跨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快速路桥梁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桥梁桥面在下雨天一旦产生积水,其上高速行驶的车辆轮胎就会受到积水影响产生打滑

失控,从而发生车辆滑移或侧翻的严重交通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必须要在桥梁桥面上设置安全高效的排水设施,用于快速排除桥面积水

[0003]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导致泄水管被堵塞,一般很难及时清理,一旦积水,会造成严重后果

[0004]另外,不同泄水管之间往往无法有效协同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快速路桥梁工程积水问题,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轮胎因积水影响产生打滑

失控,从而发生车辆滑移或侧翻的严重交通事故,避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止不同原因导致的泄水管被堵塞,以及解决不同泄水管之间无法有效协同工作,排水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在两个相邻桥墩边缘之间的主梁上的两侧分组设置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主管

多个分排水管及排水支管,所述排水主管沿主梁的顺桥方向设置,多个分排水管并列等间隔设置在防撞护栏底座内,且均与排水主管垂直,分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防撞护栏底座的内侧,另一端穿出防撞护栏底座的外侧,并与排水主管分别连通,连通后的排水主管形成一条直线管,其一端通过排水支管伸向主梁的边缘,并向下伸至桥墩处;
[0008]所述分排水管的进水口上安装泄水钢管,并在泄水钢管上设置泄水管盖,泄水管盖的外侧设置进口栅板,进口栅板广口端与防撞护栏底座的内侧表面齐平;
[0009]主梁顶面设置一层防水层,同时防水层之上铺设一层8‑
15mm
沥青混凝土,进口栅板和泄水管盖置于防水层之上,在泄水管盖的内侧的沥青混凝土上设置联通快速泄水槽,联通快速泄水槽联通整组排水系统的分排水管,并在联通快速泄水槽的上方设置防堵栅板,防堵栅板同时封盖联通快速泄水槽和进口栅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水主管一端通过直角联通与对应的端部分排水管Ⅰ连接,另一端通过长腿三通与对应的端部分排水管Ⅱ连接,中部分排水管与短腿三通连接,每个短腿三通的另外两个管端均分别与排水管连接,连接后的排水管形成一条直线;所述长腿三通的另一个管端与排水支管连接,且排水支管伸向主梁的边缘,并向下伸至桥墩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泄水钢管的钢管壁为圆形筒;在钢管壁向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长条孔,长条孔的两端为半圆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分排水管分为匀径排水管

变径管

阔口段,匀径排水管

阔口段由变径管连接;变径管的变径变厚管壁与匀径管壁连接处厚度与匀径管壁厚度相同;变径变厚管壁与内外阶梯口厚管壁连接处厚度与内外阶梯口厚管壁厚度相同;在匀径管壁

内外阶梯口厚管壁之间的部分,变径变厚管壁厚度均匀变化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外阶梯口厚管壁斜向
30

60
°
向外错开,在变径变厚管壁

内外阶梯口厚管壁的连接处的外部形成变径外卡口,在内部形成广口内卡口,广口内卡口

变径外卡口均为
90
°
角卡口

[0014]进一步地,所述广口内卡口的深度
H1
为内外阶梯口厚管壁总长度
H2
的二分之一至五分之三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阔口段的内径为匀径排水管内径的
1.2

15
倍,阔口段的内外阶梯口厚管壁的厚度为匀径管壁的厚度的3‑5倍

[0016]进一步地,所述匀径排水管的匀径管壁的厚度为5‑
20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泄水管盖分为两端,包括变径塞段

恒径塞段,变径塞段整体为圆台状,恒径塞段为圆筒状,变径塞段

恒径塞段的环向中心均为圆筒状空孔,并设置1个纵肋,纵肋与2‑5个均匀分布的横肋垂直,纵肋

横肋之间形成若干个过水口

[0018]进一步地,所述纵肋

横肋的高度均为
25

40mm
,厚度均为8‑
12mm。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快速路桥梁工程积水问题,防止高速行驶的车辆轮胎因积水影响产生打滑

失控,从避免发生车辆滑移或侧翻的严重交通事故,也避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止不同原因导致的泄水管被堵塞,并解决不同泄水管之间无法有效协同工作,排水效率低下等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立面示意图

[0022]图2为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平面示意图

[0023]图3为进水口大样示意图

[0024]图4为进口栅板示意图

[0025]图5为分排水管示意图

[0026]图6为直角联通示意图

[0027]图7为短腿三通示意图

[0028]图8为长腿三通示意图

[0029]图9为泄水钢管示意图

[0030]图
10
为泄水管盖示意图

[0031]图
11
为图
10
的俯视图

[0032]图中:1为桥墩边缘;2为主梁;3为排水主管,
31
为排水支管;4为定位架;5为进水口;6为分排水管,
61
为端部分排水管Ⅰ,
62
为端部分排水管Ⅱ,
63
为中部分排水管;7为直角联通;8为短腿三通;9为长腿三通;
10
为人行道栏杆底座;
11
为外侧人行道栏杆底座;
12
为防撞护栏底座;
13
为进口栅板;
14
为防水层;
15
为沥青混凝土;
16
为泄水钢管;
17
为泄水管盖;
18
为联通快速泄水槽;
19
为防堵栅板

[0033]6‑1为匀径排水管;6‑2为变径管;6‑3为阔口段;6‑4为匀径管壁;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两个相邻桥墩边缘
(1)
之间的主梁
(2)
上的两侧分组设置排水系统,所述排水系统包括排水主管
(3)、
多个分排水管
(6)
及排水支管
(31)
,所述排水主管
(3)
沿主梁的顺桥方向设置,多个分排水管
(6)
并列等间隔设置在防撞护栏底座
(12)
内,且均与排水主管
(3)
垂直,分排水管
(6)
的进水口
(5)
位于防撞护栏底座
(12)
的内侧,另一端穿出防撞护栏底座
(12)
的外侧,并与排水主管
(3)
分别连通,连通后的排水主管
(3)
形成一条直线管,其一端通过排水支管
(31)
伸向主梁
(2)
的边缘,并向下伸至桥墩处;所述分排水管
(6)
的进水口
(5)
上安装泄水钢管
(16)
,并在泄水钢管
(16)
上设置泄水管盖
(17)
,泄水管盖
(17)
的外侧设置进口栅板
(13)
,进口栅板
(13)
广口端与防撞护栏底座
(12)
的内侧表面齐平;主梁
(2)
顶面设置一层防水层
(14)
,同时防水层
(14)
之上铺设一层8‑
15mm
沥青混凝土
(15)
,进口栅板
(13)
和泄水管盖
(17)
置于防水层
(14)
之上,在泄水管盖
(17)
的内侧的沥青混凝土
(15)
上设置联通快速泄水槽
(18)
,联通快速泄水槽
(18)
联通整组排水系统的分排水管,并在联通快速泄水槽
(18)
的上方设置防堵栅板
(19)
,防堵栅板
(19)
同时封盖联通快速泄水槽
(18)
和进口栅板
(13)。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主管
(3)
一端通过直角联通
(7)
与对应的端部分排水管Ⅰ(61)
连接,另一端通过长腿三通
(9)
与对应的端部分排水管Ⅱ(62)
连接,中部分排水管
(63)
与短腿三通
(8)
连接,每个短腿三通
(8)
的另外两个管端均分别与排水管
(3)
连接,连接后的排水管
(3)
形成一条直线;所述长腿三通
(9)
的另一个管端与排水支管
(31)
连接,且排水支管
(31)
伸向主梁
(2)
的边缘,并向下伸至桥墩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水钢管
(16)
的钢管壁
(16

1)
为圆形筒;在钢管壁
(16

1)
向上设置均匀分布的长条孔,长条孔的两端为半圆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快速路桥梁工程的桥面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排水管
(6)
分为匀径排水管
(6

1)、
变径管
(6

2)、
阔口段
(6

3)
,匀径排水管
(6

1)、
阔口段
(6

3)
由变径管
(6

2)
连接;变径管
(6

2)
的变径变厚管壁
(6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全朱会博赵贺群王玉民迟翔肖倩张岩李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市市政工程修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