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055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
,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工作时,部分含有机油的可燃油气混合物和废气会进入到箱体内,从而增大箱体内部的压力,威胁发动机系统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在发动机系统配置油气分离结构进行油

气分离,分离后的气体重新进入气缸内燃烧或者被排出,而分离后的机油重新返回油底壳,再次被利用

[0003]如中国专利申请

授权公告号:
CN209025770U】
公开了一种摩托车空滤器油气分离腔结构,包括废气入口

空滤器下壳体

油气分离腔

通气孔

溢流孔和漏水孔,油气分离腔的上部设有废气通道,油气分离腔的中部设有气体回收通道,油气分离腔的底部延伸处设有溢流孔,溢流孔上设有溢流胶管,漏水孔设置在空滤器底部延伸处,油气分离腔上设有废气入口,废气入口与废气通道相连接,废气通道通向油气分离腔的底部,油气分离腔上设有油气分离腔盖,油气分离腔盖上设有通气孔,油气分离腔盖通过螺钉固定在油气分离腔上

[0004]上述结构是通过在油气分离腔内设有废气通道和气体回收通道,由于废气入口是与废气通道连接,废气通道通向油气分离腔的底部,因此废气能在油气分离腔的底部进行冷凝和分离,将油

气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气体回收通道回收并再次使用,废气的油气分离主要是依靠油气分离腔底部对废气进行冷凝和分离,废气是通过在油气分离腔的底部进行冷凝和分离,由于废气是持续性排出,当过多的废气进入到油气分离腔内时,油气分离腔内的冷凝效果会逐渐降低,部分废气未完全冷凝和分离就从气体回收通道排出,导致上述结构在废气较多的情况下废气的分离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空滤器中油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包括空滤器壳体和密封连接在空滤器壳体外侧壁上的连接盖,所述空滤器壳体与连接盖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所述连接盖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空滤器壳体上开设有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所述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沿上下分布,所述进气口位于分离挡板二的下方,所述出气口位于分离挡板一的上方

[0008]工作原理:油气混合物从进气口进入到油气分离腔内,而进气口位于分离挡板二的下方,进气口进入的油气混合物向上流动,并撞击在分离挡板二上,油气混合物的气体继续向上流动,而部分油颗粒粘附在分离挡板二上,由于分离挡板一在分离挡板二的上方,初次过滤后的油气混合物经过分离挡板一,并将初次过滤后的油气混合物内剩余的油颗粒粘
附在分离挡板一上,使得油气混合物完成两次过滤,两次过滤后的气体从分离挡板一上方的出气口流入到空滤器壳体内,当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上的油颗粒积累过多时,油颗粒会向下掉落到油气分离腔的底部,并从进气口处流出,从而实现了油气混合物内油液的重复利用,通过在油气分离腔内设置有两个横向上下分布的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使得油气混合物在油气分离腔内会经过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的分离过滤,再从分离挡板一上方的出气口流出,使得在油气混合物的进入量较大时也能实现与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的撞击,保证在使用时油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好,并且油液能通过从进气口回流的方式重复利用

[0009]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均呈长条形,所述分离挡板一的中部向下弯曲设置,所述分离挡板二为弧形板,所述分离挡板二的中部向上弯曲设置

[0010]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是对位于进气空间内与分离挡板二撞击后的初次过滤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导向,一方面能增加油气混合物与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的接触面积,使得油气混合物能充分进行过滤,提升了空滤器中油气混合物的过滤效果;并且分离挡板二采用弧形板的设计,使得当分离挡板一上的油液滴到分离挡板二上时,油液快速的沿着分离挡板二滴落在油气分离腔的腔底,方便油液的收集

[0011]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分离挡板一的中部为呈
V
形的弯曲部,所述油气分离腔内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导向柱,所述弯曲部设置在两个导向柱之间,所述弯曲部的侧壁与导向柱的侧壁之间均形成导流通道

[0012]导向柱的设置,使得初滤后的油气混合物都需要从导流通道流过,因此增强了初滤后的油气混合物与分离挡板一的接触,并且对油气混合物有导向作用,使得油气混合物在分离挡板一的中部与分离挡板二的中部聚集形成漩涡,从而使得油气混合物内的油颗粒能更好的粘附在分离挡板一的中部以及分离挡板二的中部,提升了对油气混合物的过滤效果

[0013]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分离挡板一的两侧均为水平设置的阻挡部,所述阻挡部位于相应导向柱的上方,且阻挡部与导向柱之间形成与导流通道连通的过气通道

[0014]该结构的设置,能使得从导流通道进入到过气通道内的过滤后的油气混合物,再次在导向柱和阻挡部的作用下,油颗粒部分粘附在阻挡部上,也能减缓油气混合物流出的速度,从而起到提升油气混合物的过滤效果

[0015]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空滤器壳体具有可供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设置的安装壳,所述导向柱的上侧壁与安装壳形成与过气通道连通的缓冲槽一,所述缓冲槽一的槽口朝向阻挡部

[0016]缓冲槽一的设置,使得过滤后的油气混合物从过气通道内流出后在缓冲槽一处缓冲后再从出气口流出,而在缓冲槽一处缓冲的过程中,部分油液会粘附在缓冲槽一的槽壁上,进而提升油气混合物的过滤效果和流动的稳定性

[0017]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导向柱的下侧壁与安装壳形成与导流通道连通的缓冲槽二,所述缓冲槽二的槽口朝向分离挡板二设置,所述分离挡板二的侧壁与安装壳的侧壁具有与缓冲槽二连通的过流空间

[0018]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油气混合物能从过流空间流出并在缓冲槽二得到缓冲,而缓冲槽二的槽口方向设置,能起到对油气混合物导向的效果,使得油气混合物能稳定的流入到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之间,并进行二次过滤,并且在流入到缓冲槽二缓冲时,部分油颗粒也粘附在导向柱上,进一步的提升空滤器的过滤效果

[0019]在上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中,所述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均与连接盖一体成型,所述分离挡板一的端部和分离挡板二的端部均与空滤器壳体的外侧壁相贴近

[0020]一体成型的设置,使得分离挡板一和分离挡板二可随着连接盖的安装就能直接设置在油气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摩托车的空滤器,包括空滤器壳体
(1)
和密封连接在空滤器壳体
(1)
外侧壁上的连接盖
(2)
,所述空滤器壳体
(1)
与连接盖
(2)
之间形成油气分离腔
(3)
,所述连接盖
(2)
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口
(21)
,所述空滤器壳体
(1)
上开设有与油气分离腔
(3)
连通的出气口
(11)
,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分离腔
(3)
内设有分离挡板一
(22)
和分离挡板二
(23)
,所述分离挡板一
(22)
和分离挡板二
(23)
沿上下分布,所述进气口
(21)
位于分离挡板二
(23)
的下方,所述出气口
(11)
位于分离挡板一
(22)
的上方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挡板一
(22)
和分离挡板二
(23)
均呈长条形,所述分离挡板一
(22)
的中部向下弯曲设置,所述分离挡板二
(23)
为弧形板,所述分离挡板二
(23)
的中部向上弯曲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挡板一
(22)
的中部为呈
V
形的弯曲部
(22a)
,所述油气分离腔
(3)
内设有两个左右分布的导向柱
(4)
,所述弯曲部
(22a)
设置在两个导向柱
(4)
之间,所述弯曲部
(22a)
的侧壁与导向柱
(4)
的侧壁之间均形成导流通道
(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的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挡板一
(22)
的两侧均为水平设置的阻挡部
(22b)
,所述阻挡部
(22b)
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浩张立成郑海刚郑林陈鹏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可达摩托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