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805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三维建模
,具体涉及一种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

装置

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道路的建造需求也在逐年提升

在道路的实际建造场景中,除新路的建造项目之外,也存在新旧路搭接的道路工程,即先挖除部分旧路,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路的修建或者扩建,以完成整条道路的建造

[0003]针对新旧路搭接的道路工程,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案为:在新旧道路的搭接部位,为旧路模型边缘设置加宽路面结构以及新路模型边缘设置收缩路面结构,然后对两种路面结构进行拼接,实现新旧路的搭接

该方式仅适用于新旧路结构层材料相一致的情形,即每个结构层材料

厚度相对应且结构层的数量相同,此时旧路的加宽宽度与新路的收缩宽度是相同的,能够保证新旧道路完美嵌合;然而,实际场景中存在一个道路与多个道路同时搭接情形,其中,多个道路的结构层构成可能并不相同,例如,对应位置处的结构层材料不相同或者新旧路的结构层数量不相同,若将同一个道路的多个搭接部位的加宽宽度或者收缩宽度均设置为统一值,会造成新旧路搭接部位的嵌合度降低,导致路面不平整,道路质量不达标

[0004]针对现有技术道路搭接部位加宽和收缩设置单一造成路面嵌合度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未存在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

装置

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道路搭接部位加宽和收缩设置单一造成路面嵌合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所需进行搭接的路面区域,获取路面区域所属的二维平面图,从二维平面图中确定路面区域关联的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分别获取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的结构层信息,其中,结构层信息包括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

放坡比例和加宽处位置厚度;根据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

放坡比例和加宽处位置厚度分别对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确定旧路模型中的目标搭接部位,根据目标搭接部位的结构层信息获取与目标搭接部位具有互补关系的新路模型,将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进行拼接,生成路面搭接模型

[0007]可选地,根据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

放坡比例和加宽处位置厚度分别对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包括:通过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对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进行偏移,生成第一投影多边形和第二投影多边形,其中,第一投影多边形与旧路面多边形相对应,第二投影多边形与新路面多边形相对
应;根据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和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旧路面多边形和第一投影多边形

新路面多边形和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根据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

加宽处位置厚度对第一投影多边形

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对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和非主体部位

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和非主体部位分别进行拼接,生成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

[0008]可选地,根据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和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旧路面多边形和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包括:对旧路模型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汇总,获得旧路模型的结构层总厚度;根据结构层总厚度对旧路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第一旧路主体部位;根据相邻结构层中前一结构层的加宽宽度确定第二旧路主体部位所属的结构层;根据相邻结构层中前一结构层的加宽宽度从第一投影多边形中确定目标第一投影多边形;以旧路面多边形作为扣减区域,对结构层的目标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扣减操作,生成多个第一旧路环形多边形;根据结构层厚度对第一旧路环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第二旧路主体部位;将第一旧路主体部位和第二旧路主体部位进行拼接,生成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

[0009]可选地,根据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

加宽处位置厚度对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旧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包括:根据每个结构层的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确定各个结构层相关联的第一投影多边形;对每个结构层中的第一投影多边形的单边依次进行收缩操作,获得第一偏移多边形;从第一投影多边形中扣除第一偏移多边形,获得第二旧路环形多边形;根据结构层的加宽处位置厚度

结构层厚度和放坡比例对第二旧路环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多个旧路扩展部位;对旧路扩展部位进行拼接,生成旧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

[0010]可选地,根据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和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新路面多边形和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包括:对新路模型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汇总,获得新路模型的结构层总厚度;根据结构层总厚度对新路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第一新路主体部位;根据新路面多边形的加宽宽度确定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若加宽宽度均为负值,则确定第一新路主体部位为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若加宽宽度包括正值和负值,则根据正值加宽宽度和结构层厚度构造第二新路主体部位,将第一新路主体部位和第二新路主体部位进行拼接,生成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

[0011]可选地,根据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

加宽处位置厚度对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新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包括:根据每个结构层的正值加宽宽度和
/
或放坡比例确定各个结构层相关联的第二投影多边形;对相关联的第二投影多边形的单边依次进行收缩操作,获得第二偏移多边形;从相关联的第二投影多边形中扣除第二偏移多边形,获得第一新路环形多边形;根据结构层的加宽处位置厚度

结构层厚度和放坡比例对第二新路环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多个新路扩展部位;对新路扩展部位进行拼接,生成新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

[0012]可选地,根据目标搭接部位的旧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获取与目标搭接部位具有互补关系的新路模型,将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进行拼接,生成路面搭接模型,包括:以目标搭接部位的旧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为搜索条件,遍历新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若某一新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与旧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互为相反值,则新路模型的结构层信息所属的路
面部位为新路模型的目标搭接部位;将旧路模型的目标搭接部位和新路模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路面搭接模型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所需进行搭接的路面区域,获取所述路面区域所属的二维平面图,从所述二维平面图中确定所述路面区域关联的旧路面多边形和新路面多边形;分别获取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所述新路面多边形的结构层信息,其中,所述结构层信息包括结构层厚度

加宽宽度

放坡比例和加宽处位置厚度;根据所述结构层厚度

所述加宽宽度

所述放坡比例和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分别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所述新路面多边形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确定所述旧路模型中的目标搭接部位,根据所述目标搭接部位的结构层信息获取与所述目标搭接部位具有互补关系的新路模型,将所述旧路模型和所述新路模型进行拼接,生成路面搭接模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旧路模型和所述新路模型均包括主体部位和非主体部位,所述根据所述结构层厚度

所述加宽宽度

所述放坡比例和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分别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所述新路面多边形进行三维建模,生成旧路模型和新路模型,包括:通过所述加宽宽度和
/
或所述放坡比例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所述新路面多边形进行偏移,生成第一投影多边形和第二投影多边形,其中,所述第一投影多边形与所述旧路面多边形相对应,所述第二投影多边形与所述新路面多边形相对应;根据所述结构层厚度

所述加宽宽度和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第一投影多边形

所述新路面多边形和所述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所述旧路模型和所述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根据所述加宽宽度和
/
或所述放坡比例

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所述第一投影多边形

第二投影多边形分别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所述旧路模型和所述新路模型的非主体部位;对所述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和非主体部位

所述新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和非主体部位分别进行拼接,生成所述旧路模型和所述新路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结构层厚度

所述加宽宽度和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和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所述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包括:对所述旧路模型的结构层厚度进行汇总,获得所述旧路模型的结构层总厚度;根据所述结构层总厚度对所述旧路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第一旧路主体部位;根据相邻结构层中前一结构层的加宽宽度确定第二旧路主体部位所属的结构层;根据所述相邻结构层中前一结构层的加宽宽度从所述第一投影多边形中确定目标第一投影多边形;以所述旧路面多边形作为扣减区域,对所述结构层的目标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扣减操作,生成多个第一旧路环形多边形;根据所述结构层厚度对所述第一旧路环形多边形进行拉伸,生成第二旧路主体部位;将所述第一旧路主体部位和所述第二旧路主体部位进行拼接,生成所述旧路模型的主体部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加宽宽度和
/
或所述放坡比例

所述加宽处位置厚度对所述第一投影多边形进行三维构建,获得所述旧路模型的非主体部
位,包括:根据每个结构层的加宽宽度和
/
或所述放坡比例确定各个结构层相关联的第一投影多边形;对每个结构层中的第一投影多边形的单边依次进行收缩操作,获得第一偏移多边形;从所述第一投影多边形中扣除所述第一偏移多边形,获得第二旧路环形多边形;根据所述结构层的加宽处位置厚度

所述结构层厚度和所述放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来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