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8633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可以解决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能耗高、产物的组分、粒径和形貌不易控制,材料的电导率低且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它是采用一步水热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钒盐溶解到10%~30%的双氧水中,得到透明的过氧钒酸溶液;2)将银盐分散到去离子水中;3)将银盐混合物倒入过氧钒酸溶液中混合并充分搅拌,倒入水热反应釜内水热反应得到产物;4)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该发明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产物的尺寸和银的掺杂量易于控制,产物的产率较大且纯净,用作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电池生产
,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钒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与其它正极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理 论比容量和原料价格低廉等特点。但五氧化二钒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导率均较低,导致 其充放电速率较慢,且循环稳定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五氧化二钒在锂电池正极 材料上的商业应用。因此,如何改善五氧化二钒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 实际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是当前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在五氧化二钒中原位 掺杂一些电导率较高的金属氧化物和无定形碳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掺杂可以调节五 氧化二钒的层间距、层间作用力和电化学性质,从而来改善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性能。一方 面掺杂银等元素可以形成钒青铜结构,银的存在降低了五氧化二钒层间排斥力,有利于稳 定五氧化二钒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循环稳定性。另一方面银元素有比五氧化二钒更高的电 导率,从而提高了锂离子扩散速率,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比容量。近年来,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维纳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短扩散路径, 可以有效的阻止锂离子在电极中的浓差极化,减小电池内阻并且提高质子扩散性能,从而 提高钒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嵌锂容量和充放电速率,在开发新型锂电池电极材料领域显示了 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制备银掺杂钒的主要方法是溶胶-凝胶法,固相法,但这些方法反应 温度较高、能耗高、反应周期长,产物的组分、粒径和形貌不易控制,难以得到纳米尺寸的材 料,且材料的电导率和循环稳定性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可 以解决现有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能耗高、反应周期长、产物的组分、粒径和形貌不易 控制而难以得到纳米尺寸的材料,且材料的电导率低且循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是采用一步水热法, 包括如下步骤(1)将钒盐溶解到质量分数为10% 30%的双氧水中,钒盐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 9. 79 48. 97,加入去离子水稀释后得到摩尔浓度为0. 01 0. 05mol/L的透明过氧钒酸溶 液;(2)将银盐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摩尔浓度为0. 0005 0. 02mol/L的掺杂剂;所 述银盐和钒盐的摩尔比范围为0. 025 0. 2 ;(3)将掺杂剂银盐混合物倒入过氧钒酸溶液中混合并充分搅拌,然后倒入水热反 应釜内120 200°C条件下水热反应16 24小时,得到产物;(4)上述反应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进一步地,所述钒盐溶于双氧水生成的过氧钒酸溶液为前驱液。进一步地,所述的钒盐是指偏钒酸铵、偏钒酸钠、五氧化二钒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的银盐为氧化银、硝酸银、乙酸银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氧化钒为正交晶相V2O5,所述钒酸银通式为Aga33V205。进一步地,所述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微观形貌为一维纳米带 结构,其形貌可控。由于钒氧化物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存在电导率和锂离子扩散系数较低,实际 比容量远低于理论比容量,且循环稳定性较差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钒酸银/ 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改善了材料的电导率,应用于锂电池中提高了锂离子的嵌 入/脱嵌速率,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材料显示了高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采 用的一步水热法使得银、钒、氧在分子水平上充分混合,实现了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 米结构的低温可控制备。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作为正极材料应用 于锂电池中。本专利技术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了尺寸均勻的一维纳米带结构的钒酸银/氧化钒电极 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掺杂剂的量、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从而得到不同形貌、尺寸的产物。本专利技术制得的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是通过 组装成实验电池来实现的。电极及电池的制作是在Ar气手套箱中进行的。将Aga33V205/V205 正极材料(80wt% )、乙炔黑(10wt% )、PVDF粘结剂(10wt% )充分混合后,擀压制成正极 片(工作电极);金属锂片做负极,多孔聚丙烯纸做隔膜,1M/L LiPF6作为电解液。将电池 组装起来密封好,用计算机控制的LAND电池测试系统进行充放电实验。本专利技术的钒酸银一维纳米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由X射线衍射(XRD)所证实。 图1为典型的一维钒酸银复合纳米结构的X射线衍射谱图,所示的衍射峰归属为钒酸银 Aga33V2O5的衍射峰(JCPDS81-1740)和V2O5的衍射峰(JCPDS 89-0612)。说明银成功的掺 杂到了钒的一维纳米结构中。图2为一维钒酸银复合纳米结构的SEM照片,从图中可以看 出产物为大量的尺寸均一的纳米带,纳米带的厚度为10nm,长度长达数十微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一步水热法技术制备了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水热 法反应温度较低,反应条件较为温和且易于控制,利用双氧水辅助制备的均相过氧钒酸溶 液为前驱液,制备了银掺杂量、形貌和尺寸可控的一维钒酸银/氧化钒复合纳米结构材料, 产物的形貌为一维的纳米带。该材料与常规块体材料相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掺杂银改善了氧化钒的电导率 和锂离子扩散速率,锂电池充放电性能研究表明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用 作锂电池正极材料发现具有较高的比容量、良好的倍率和循环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结构银的掺杂量易于控制,且能在没有任何 表面活性剂和模板的情况下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大量一维的纳米带,工艺简单,操作简便, 流程短,产物非常纯净,结晶度较高,纳米带的形貌可控,产品质量稳定,易于实现工业化。附图说明图1 是 Ag。.33V205/V205XRD 照片(A)银钒比为 0. 025 1 ; (B)银钒比为 0. 05 1 ; (C)银钒比为0. 1 1 ; (D)银钒比为0. 165 1 ;图2是Ag0.33V205/V205纳米带的SEM照片(A)高倍SEM照片;(B)低倍SEM照片;图3 是 Agtl. 33V205/V205 纳米带的 TEM 照片;图4是AgQ.33V205/V205纳米带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放电曲线;图5 是 Ag0.33V205/V205 纳米带在 0. 25,0. 5,0. 75Ag_1 和 V2O5 在 0. 25Ag_1 时的循环曲 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结构的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 顺序步骤(1)将0. 18g五氧化二钒溶解到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 得到透明的过氧钒酸溶液;(2)将0. 05g硝酸银溶解到40mL去离子水中;(3)将硝酸银溶液倒入过氧钒酸溶液中混合并充分搅拌,倒入IOOmL聚四氟乙烯 内衬的高压釜中,在120°C保温24h左右;(4)反应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AgQ.33V205/V20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一步水热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钒盐溶解到质量分数为10%~30%的双氧水中,钒盐和双氧水的摩尔比为9.79~48.97,加入去离子水稀释后得到摩尔浓度为0.01~0.05mol/L的透明过氧钒酸溶液;(2)将银盐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形成摩尔浓度为0.0005~0.02mol/L的掺杂剂;所述银盐和钒盐的摩尔比范围为0.025~0.2;(3)将掺杂剂银盐混合物倒入过氧钒酸溶液中混合并充分搅拌,然后倒入水热反应釜内120~200℃条件下水热反应16~24小时,得到产物;(4)上述反应产物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钒酸银/氧化钒一维复合纳米电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村武卫忠彭红瑞陈克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