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纳式外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5335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限动机构的制造成本、并能防止限动机构大型化以及重量化且具有高刚性的收纳式外后视镜。收纳式外后视镜(1)包括:自车体的侧面向车体侧方伸出的后视镜底座(10)、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后视镜底座(10)上的后视镜组件(30)、和用于使后视镜组件(30)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限动机构(2),限动机构(2)包括形成在后视镜底座(10)上的底座侧卡合面(51a、51b)、和形成在后视镜组件(30)上且在规定位置上与底座侧卡合面(51a、51b)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的车身侧卡合面(53a、53b),底座侧卡合面(51a、51b)和车身侧卡合面(53a、53b)的相对于后视镜组件(30)的转动方向(D)的立起角度(θ)形成为锐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车体的侧面且具有能够转动的后视镜组件(mirror assembly)的收纳式夕卜后视镜(outer mirror)。
技术介绍
安装在车体侧面上的外后视镜通常采用后视镜组件能转动到使后视镜的镜面相 对于车体侧面大致成直角的通常位置、和能折叠到车体侧的收纳位置上的收纳式外后视 镜。收纳位置通常是后视镜组件向车体的方向转动而使镜面面对车体侧面,从而使后视镜 位于后方的位置。另外,为了防备来自汽车后方的预料不到的接触等外力,收纳式外后视镜 还为了使后视镜组件能向前方转动地退避而具有前方的退避位置。收纳式外后视镜包括自车体侧面朝向车体侧方伸出的后视镜底座(mirror base)、和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后视镜底座上的后视镜组件。在收纳式外后视镜上设有用于使 后视镜组件停止在通常位置上的定位机构、和在后视镜组件自通常位置转动到后方的收纳 位置或前方的退避位置上时使后视镜组件停止在上述收纳位置或退避位置上的限动机构。限动机构例如由形成在后视镜底座上的圆弧状槽部、和设在后视镜组件上的凸部 构成,凸部能沿圆弧状槽部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采用具有上述结构 的限动机构,在将后视镜组件收纳在收纳位置上时,凸部的一侧端面(卡合面)与圆弧状槽 部的周向一端部(卡合面)相抵接而卡合,从而限制后视镜组件的转动。另外,在后视镜组 件转动到退避位置上时,凸部的另一侧端面(卡合面)与圆弧状槽部的另一端部(卡合面) 相抵接,从而限制后视镜组件的转动。如上所述,在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后视镜组件自通常位 置转动到后方或前方时,凸部的各侧端面与圆弧状槽部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相抵接,从而 使该后视镜组件停止在收纳位置或退避位置上。另外,彼此相抵接而卡合在一起的卡合面 形成在与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正交的平面上。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980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82088号公报但是,在后视镜组件转动到退避位置上时,由来自后方的未预料的接触等产生的 较大的碰撞力多施加在形成于后视镜底座上的圆弧状槽部、和设在后视镜组件上的凸部 上。因而,要求圆弧状槽部和凸部具有较高的刚性。在以往的收纳式外后视镜中,为了获 得所要求的刚性,一直使用金属、含玻璃纤维的树脂等高强度材料形成圆弧状槽部、凸部。 因此,在以往的收纳式外后视镜中,存在会使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这里,为了不使用高强 度材料就能获得所要求的刚性,可以考虑通过增大凸部而增大凸部与圆弧状槽部的抵接面 积,但在该情况下,存在限动机构变大而导致收纳式外后视镜大型化、重量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限动机构的制造成本、并能防止大型 化以及重量化且具有高刚性的收纳式外后视镜。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创造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收纳式外后视镜,其包 括自车体侧面朝向车体侧方伸出的后视镜底座;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后视镜底座上的后视 镜组件;用于使上述后视镜组件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 包括形成在上述后视镜底座上的底座侧卡合面、和形成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上且在上述规定 位置上与上述底座侧卡合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的车身(body)侧卡合面,上述底座侧 卡合面和上述车身侧卡合面的相对于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的立起角度形成为锐角。在本专利技术中,“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是指转动的圆周方向上的任意点的切线方 向。“立起角度”是指卡合面以转动方向为基准自后视镜底座以及后视镜组件的一侧朝向另 一侧立起的角度,是转动方向与卡合面的实体侧构成的角度。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与卡合面正交的垂直作用在面上的力比沿转动方向施加的 外力小,并且卡合面彼此的抵接面积比卡合面与转动方向呈直角时的抵接面积大。也就是 说,抵接面的表面压力变小,因此能够获得等同于提高了后视镜基座以及后视镜组件的刚 性的效果。此外,通过将卡合面的相对于转动方向的立起角度设为锐角,能够使构成卡合面 的构件与转动方向的角度形成为钝角,因此能够大幅改善应力集中系数,防止应力集中。因 而,即使不使用高强度材料也能获得高刚性的限动机构,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由 于可以不增大卡合面本身,所以能够防止限动机构大型化,相应地也能够防止限定机构重 量化。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规定 位置是上述后视镜组件的收纳位置和退避位置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两个上述底座侧卡 合面和两个上述车身侧卡合面。采用上述结构,在因未预料的接触等外力而施加有比较大的应力的收纳位置和退 避位置上,能够提高后视镜底座和后视镜组件的刚性,因此该结构是有效的。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在上 述后视镜底座上形成有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中心同心的底座侧圆弧状槽部,并且在上述 后视镜组件上设有插入在上述底座侧圆弧状槽部内的车身侧凸部,利用上述底座侧圆弧状 槽部的周向端面构成上述底座侧卡合面,利用上述车身侧凸部的在转动方向上的端面构成 上述车身侧卡合面。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后视镜底座上形成底座侧圆弧状槽部,能够增加底座侧卡 合面背面的后视镜底座的壁厚,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刚性。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车 身侧凸部上一体地成形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加强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车身侧凸部整体的刚性,因此能够获得刚性更高的限动 机构。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在上 述后视镜底座上设有上述底座侧凸部,并且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上设有与上述底座侧凸部卡 合的车身侧凸部,利用上述底座侧凸部的在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上的端面构成上述 底座侧卡合面,利用上述车身侧凸部的在转动方向上的端面构成上述车身侧卡合面。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以比较简单的结构获得高刚性的限动机构。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镜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所述的收纳式外后视5镜包括自车体侧面朝向车体侧方伸出的后视镜底座、和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后视镜底座上的 后视镜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后视镜底座上形成有与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中心同心 的底座侧圆弧状槽部,并且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上设有插入在上述底座侧圆弧状槽部内的车 身侧凸部,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上形成有与该后视镜组件的转动中心同心的车身侧圆弧状槽 部,并且在上述后视镜底座上设有插入在上述车身侧圆弧状槽部内的底座侧凸部,利用上 述底座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面以及上述底座侧凸部的在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上 的端面构成上述底座侧卡合面,利用上述车身侧凸部的在转动方向上的端面以及上述车身 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面构成上述车身侧卡合面,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位于后方的收纳位置 或前方的退避位置上时,上述车身侧凸部与上述底座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部相抵接,并 且上述底座侧凸部与上述车身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部相抵接。采用上述结构,在车身侧凸部与底座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部相抵接的同时、底 座侧凸部与车身侧圆弧状槽部的周向端部相抵接,因此能够增大凸部与圆弧状槽部的抵接 面积。由此,能够利用凸部与圆弧状槽部分散并承受施加在后视镜组件上的外力,因此即使 不用高强度材料,也能够使由凸部和圆弧状槽部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收纳式外后视镜,其包括自车体的侧面向车体侧方伸出的后视镜底座、能转动地安装在该后视镜底座上的后视镜组件、和用于使上述后视镜组件停止在规定位置上的限动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限动机构包括形成在上述后视镜底座上的底座侧卡合面、和形成在上述后视镜组件上且在上述规定位置上与上述底座侧卡合面以面接触的方式相抵接的车身侧卡合面;上述底座侧卡合面和上述车身侧卡合面的相对于上述后视镜组件的转动方向的立起角度形成为锐角。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雅彦松下贵信萩原佑亮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上开明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