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绕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8276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9 16:03
一种绕管装置,包括有:支架;绕管盘,安装在中心转轴上,并具有沿周向环绕在该中心转轴外周的承载壁,所述承载壁用于供待绕换热管沿周向缠绕在其上;转盘,以能绕其自身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于支架上,所述转盘的顶面为供换热器的中心筒竖向放置并约束在其上的支撑面;升降平台,以能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转盘的上方,并具有上下贯通的中央通孔,以供所述中心筒穿过;所述绕管盘以能绕上述中心转轴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并位于所述中央通孔的外围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绕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绕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缠绕管式换热器的芯体制作普遍采用中心筒转动将换热管缠绕在中心筒外周的方法,如专利号为
ZL201410663041.9
的专利技术专利

一种绕管机
》(
授权公告号为
CN104444563A)
公开的绕管机,其包括有用于承载待绕管的托轮

送管装置和解管装置,送管装置由下至上依次包括送管底座

升降机构

精调机构

支撑座

径向调节机构和托轮;解管装置包括解管底座,解管底座上设有底盘,底盘上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转盘上设有轴向夹紧机构

径向夹紧机构

伸缩套

防缩机构和各传感器及控制系统

该专利能够实时跟踪进管位置,调节送管高度

送管角度以及送管速度,保证了绕管质量

[0003]现有的绕管作业存在如下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其一,绕管时中心筒水平布置,需要考虑中心筒的挠度和中心筒绕制过程中的弯曲应力,以避免中心筒在绕制过程中出现弯曲等问题;
[0005]其二,绕管时,中心筒多通过其两端的圆形管板支撑在支承座上,圆形管板与支承座相接触,并能相对支承座发生转动

随着绕管作业的进行,圆形管板会出现材料表面冷作硬化

损伤以及污染等问题,从而影响圆形管板的后续使用

[0006]并且随着应用领域装置规模的扩大,换热器的直径和长度也做的越来越大,由于是水平绕制,为了保证水平绕制过程中的扰度和弯曲应力,中心筒的直径和厚度也会作相应的增大,使得中心筒占换热器的总质量比例相应上升,这无形中增大了换热器的外形

重量和制造成本

而在换热器实际运行过程中又往往是立式安装,对中心筒而言,无需考虑上述绕制过程中的扰度和弯曲应力,只要保证运行过程中的强度和刚度就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绕管装置,以能避免中心筒在绕制过程中发生弯曲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绕管装置,包括有:
[0009]支架;
[0010]绕管盘,安装在中心转轴上,并具有沿周向环绕在该中心转轴外周的承载壁,所述承载壁用于供待绕换热管沿周向缠绕在其上;
[00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2]转盘,以能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绕其自身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于支架上,所述转盘的顶面为供换热器的中心筒竖向放置并约束在其上的支撑面;
[0013]升降平台,以能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转盘的上方,并具有上下贯通的中央通孔,以供所述中心筒穿过;
[0014]所述绕管盘以能绕上述中心转轴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升降平台上,并位于所述中
央通孔的外围位置

[0015]如此,中心筒在绕管过程中竖向设置,能避免中心筒出现弯曲等问题;并且由于中心筒竖向支撑在转盘上,能随转盘转动,即中心筒自身不会相对转盘转动,从而能较好地避免中心筒损伤;
[0016]在同等强度下,相对于水平绕制,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中心筒的壁厚以及直径,继而可以减小换热器的直径,进而可以降低换热器的重量,还可以减少换热器平台框架的投资

[0017]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之中央通孔的尺寸被布置成能扩大或缩小

如此,随着换热管由内至外层层绕设在中心筒的外周后,芯体的外径逐渐增大,这一过程中升降平台之中央通孔的尺寸也可随之扩大

即中央通孔的尺寸可根据芯体外径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调节

[0018]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包括有多个活动件,沿周向排列并围合出上述的中央通孔;且各活动件在外力作用下能向着中央位置移动而缩小中央通孔的尺寸或能向着外围位置移动而扩大中央通孔的尺寸;
[0019]还包括有动力机构,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活动件,用于提供上述的外力

[0020]上述动力机构可以是多个伸缩动力件,分别作用在对应的活动件上,以驱动各自对应的活动件移动

也可以是通过一个动力件以及传动组件的配合来驱动各活动件移动

[0021]优选地,所述活动件呈平板状,具有呈夹角布置且端部相交的第一侧面

第二侧面,各活动件之端部相交的部位朝内

且在整体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旋向布置;同时,每个活动件的第一侧面之至少靠近相交部位的局部与相邻活动件的第二侧面之至少远离相交部位的局部相对并相贴合,从而整体围合成
N
边形的上述中央通孔,
N
为所述活动件的数量;
[0022]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各活动件向着中央位置或者外围位置移动的同时,还能驱使每个活动件的第一侧面沿着相邻活动件的第二侧面移动

[0023]从而,活动件的移动仅改变中央通孔的尺寸,相邻活动件的侧面始终贴合,使得工作人员能较安全地站在活动件上进行作业

[002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件的第一侧面

第二侧面上分别设有适配的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槽

条形凸起

条形槽

条形凸起的配合有利于每个活动件的第一侧面沿着相邻活动件的第二侧面移动,同时,还能对相邻活动件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相邻活动件上下错开,此时,工作人员站在活动件上时,能提高使用安全性

[002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还具有固定平板,其中央具有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中央通孔的尺寸;
[0026]各活动件沿着安装孔的周缘排列设置

[0027]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圆形孔,其圆心与所述中央通孔的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对齐

[0028]优选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有:
[0029]周向延伸的驱动环,其对应每个活动件的位置均设有驱动块;
[0030]用于驱动上述驱动环周向转动的动力件;
[0031]每个活动件之与所述驱动环相对的板面上设有供各自对应的驱动块插入其中的驱动槽,各驱动槽呈条形,并自活动件之邻近第二侧面中央的位置斜向向外延伸,且各驱动槽的倾斜方向顺着上述第一旋向,从而使得驱动环的转动能带动各活动件同步移动;
[0032]同时,所述固定平板上对应各活动件的位置具有自安装孔的边缘切向向外倾斜延
伸的条形导向槽,各条形导向槽的倾斜方向也顺着上述第一旋向;所述活动件之与所述固定平板相对的表面设有能插入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绕管装置,包括有:支架
(7)
;绕管盘
(3)
,安装在中心转轴上,并具有沿周向环绕在该中心转轴外周的承载壁,所述承载壁用于供待绕换热管沿周向缠绕在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转盘
(2)
,以能在第一驱动机构
(8)
的作用下绕其自身上下延伸的轴线转动的方式设于支架
(7)
上,所述转盘
(2)
的顶面为供换热器的中心筒
(1)
竖向放置并约束在其上的支撑面;升降平台
(4)
,以能在第二驱动机构
(9)
的作用下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转盘
(2)
的上方,并具有上下贯通的中央通孔
(40)
,以供所述中心筒
(1)
穿过;所述绕管盘
(3)
以能绕上述中心转轴转动的方式设于所述升降平台
(4)
上,并位于所述中央通孔
(40)
的外围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
(4)
之中央通孔
(40)
的尺寸被布置成能扩大或缩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
(4)
包括有多个活动件
(41)
,沿周向排列并围合出上述的中央通孔
(40)
;且各活动件
(41)
在外力作用下能向着中央位置移动而缩小中央通孔
(40)
的尺寸或能向着外围位置移动而扩大中央通孔
(40)
的尺寸;还包括有动力机构
(5)
,其输出端作用于所述活动件
(41)
,用于提供上述的外力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绕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
(41)
呈平板状,具有呈夹角布置且端部相交的第一侧面
(411)、
第二侧面
(412)
,各活动件
(41)
之端部相交的部位朝内

且在整体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第一旋向布置;同时,每个活动件
(41)
的第一侧面
(411)
之至少靠近相交部位的局部与相邻活动件
(41)
的第二侧面
(412)
之至少远离相交部位的局部相对并相贴合,从而整体围合成
N
边形的上述中央通孔
(40)

N
为所述活动件
(41)
的数量;所述动力机构
(5)
用于驱动各活动件
(41)
向着中央位置或者外围位置移动的同时,还能驱使每个活动件
(41)
的第一侧面
(411)
沿着相邻活动件
(41)
的第二侧面
(4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忻红波胡一峰俞晓波崔娇月王佳明周荣海虞世君李辉斌
申请(专利权)人:镇海石化建安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