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861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风道总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总成、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道总成

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所示,在储能领域里,风冷式的电池簇一般包括电池架

多个电池包
a
和单个高压箱
b
;其中,多个电池包
a
和单个高压箱
b
安装在电池架上,电池架上设有位于两列电池包
a
之间的中间风道
c
,以及位于单列电池包
a
的靠电池架外侧的侧风道
d
;中间风道
c
和侧风道
d
均连通诸如空调系统之类的送风装置,并能使来自送风装置的冷风吹入电池架上的电池包
a


与之相对应地,每个电池包
a
的前表面上安装有风扇
e
,风扇
e
会在电池包
a
需要散热时运行,将电池包
a
内的空气向外抽出

[0003]基于前述设置,当电池簇需要散热时,冷风会从电池架的上方朝电池架的下方吹,并进入位于电池架上的电池包
a
中,为电池包
a
内的各电池模组以及各电池模组内的电芯散热;同时,风扇
e
会将电池包
a
内的空气往外抽,使吸收了电池包
a
内部热量的风被排出电池架外;由此,电池包
a
得到冷却,电池簇得以散热

[0004]以上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风扇
e
安装在电池包
a
的前表面上,因而在前后方向上,风扇
e
的吸力会逐渐减弱;也即,在电池包
a
内,越位于电池簇前部的电芯能得到越好的冷却,越位于电池簇后部的电芯其冷却效果越差;整个电池簇在前后方向上的冷却效率和温度并不均衡

[0005]显而易见地,这种电池簇在其前后方向上各处冷却效率

温度不均衡的情况一旦持续时间长,则电池包
a
中靠电池簇后部的电芯更容易出现使用寿命上的问题

此外,在电池簇内电池包
a
因工作而上下发热的使用场景中,这种电池簇里存在冷却较慢区域的情况也更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风道总成

电池簇和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总成用于安装在电池架上,使送风装置送风至电池包;所述风道总成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包括主板和设在所述主板侧边的侧架,所述主板和所述侧架围成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侧架和所述主板的其中之一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用于使风从所述通道去往电池包;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竖置分板;竖置分板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位于所述侧架和所述主板之间,将所述风道分隔为若干分风道,所述若干分风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且位于最前侧的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位于最后侧的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若干造流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造流件将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若干不同的造流区,以阻挡部分进入该造流区的风下行,并使有风撞击在造流件上,形成风的回流

聚集

[0008]可选地,所述若干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依次递增

[0009]可选地,所述竖置分板的一部分沿前后方向被贯穿,从而形成避让区域;造流件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且其位于所述侧架与所述主板之间,穿设在所述避让区域中

[0010]可选地,所述骨架包括数量为二的侧架,该二侧架分别处在所述主板的两相对侧并相互连接;所述主板与该二侧架的其中之一围成第一主风道,与该二侧架的其中另一围成第二主风道;所述第一主风道和所述第二主风道内均设有竖置分板和造流件

[0011]可选地,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驱动件

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主板左右移动,改变第一主风道和第二主风道的通风量;所述第二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竖置分板前后移动,改变分风道的通风量;所述第三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造流件上下移动,改变造流区的形态

[0012]可选地,每一竖置分板与所述主板之间存在间隔;在所述风道总成中,由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主板在该间隔内左右移动;第一驱动件固定在一侧架上,并和所述主板固定连接;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所述主板上,并和竖置分板固定相连;第三驱动件固定在所述主板上,并和所述造流件固定相连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风道总成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簇,包括两列电池包

电池架和如上所述的风道总成;风道总成位于所述两列电池包之间,所述两列电池包中的每列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包,该多个电池包沿上下方向依次设置在所述电池架上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电池簇,包括如下步骤:
S1、
检测一前一后设置的两测温点的温度;执行
S2

S2、
计算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该温度差值判断是否需要对
S1
所述的两测温点进行温度均衡操作;若该温度差值超出第一允许值,判断需要进行温度均衡操作;执行
S3

S3、
根据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大小关系,沿前后方向移动至少一测温点附近的至少一竖置分板,以改变通过该至少一测温点的风量;执行
S4

S4、
等待第一时间后重新计算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差值,判断该温度差值是否超出第一允许值,若是,执行
S5

S5、
重复执行
S3

S4
,直至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差小于第一允许值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所述电池簇包括上所述的风道总成,所述均衡电池簇内温度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


检测处在不同高度的两测温点的温度;执行
S2


S2


计算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差值,根据该温度差值判断是否需要对
S1

所述的两测温点进行温度均衡操作,若该温度差值超出第二允许值,判断需要进行温度均衡操作;执行
S3


S3


根据两测温点之间的温度大小关系,沿上下方向调节位于至少一测温点附近的至少一造流件,以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在电池架上,使送风装置送风至电池包;所述风道总成包括骨架(
11
),所述骨架(
11
)包括主板(
111
)和设在所述主板(
111
)侧边的侧架(
112
),所述主板(
111
)和所述侧架(
112
)围成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侧架(
112
)和所述主板(
111
)的其中之一上开设有通风孔(
1121
),所述通风孔(
1121
)用于使风从所述通道去往电池包;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竖置分板(
15
);竖置分板(
15
)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其位于所述侧架(
112
)和所述主板(
111
)之间,将所述风道分隔为若干分风道,所述若干分风道自前向后依次设置,且位于最前侧的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位于最后侧的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若干造流件(
17
);在上下方向上,所述造流件(
17
)将所述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分隔为若干不同的造流区(
171
),以阻挡部分进入该造流区(
171
)的风下行,并使有风撞击在造流件(
17
)上,形成风的回流

聚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分风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依次递增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置分板(
15
)的一部分沿前后方向被贯穿,从而形成避让区域(
174
);造流件(
17
)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且其位于所述侧架(
112
)与所述主板(
111
)之间,穿设在所述避让区域(
174
)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
11
)包括数量为二的侧架(
112
),该二侧架(
112
)分别处在所述主板(
111
)的两相对侧并相互连接;所述主板(
111
)与该二侧架(
112
)的其中之一围成第一主风道(
12
),与该二侧架(
112
)的其中另一围成第二主风道(
13
);所述第一主风道(
12
)和所述第二主风道(
13
)内均设有竖置分板(
15
)和造流件(
17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总成还包括固定设置的第一驱动件(
14


第二驱动件(
16
)和第三驱动件(
18
);所述第一驱动件(
14
)被配置为驱动所述主板(
111
)左右移动,改变第一主风道(
12
)和第二主风道(
13
)的通风量;所述第二驱动件(
16
)被配置为驱动竖置分板(
15
)前后移动,改变分风道的通风量;所述第三驱动件(
18
)被配置为驱动造流件(
17
)上下移动,改变造流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宇鹏刘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聚信海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