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852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涉及热管理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管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电动车热管理方案其电源装置

电驱装置冷却系统

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暖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多为相互独立或可部分耦合,零件多体积大能耗高,即使其电源装置

电驱装置冷却系统

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暖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可相互耦合,但控温功能不够全面且能耗仍然偏高

现有的电动车热管理方案空调系统多为非热泵系统,或即使具备了热泵功能,能量转换效率未达理想,亦不能充分利用整车的余热能量,能效利用率较低,且低温环境条件下其热泵系统无法工作,需要应用
PTC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正温度系数)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导致整个热管理系统结构相对复杂且制造成本高

综上,亟需一种能够简化电动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装置

电驱装置

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暖风系统

空调系统

多通阀和回路切换器;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的换热元件包括冷却器,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通过所述冷却器与所述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空调系统通过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暖风系统连接;所述电源装置

所述电驱装置

所述动力电池温控系统和所述暖风系统各自的换热元件之间通过所述多通阀进行耦合连接;所述多通阀用于响应所述回路切换器根据当前热管理模式发出的切换指令进行内部端口连通状态切换,以对各个换热元件之间的流路关系进行转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热管理模式为结合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以及车辆调温需求确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环境温度条件包括高温环境条件

常温环境条件

较低温环境条件

低温环境条件和极低温环境条件;其中,所述高温环境条件对应于当前环境温度高于预设第一阈值的情形,所述常温环境条件对应于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第一阈值与预设第二阈值之间的情形,所述较低温环境条件对应于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第二阈值与预设第三阈值之间的情形,所述低温环境条件对应于当前环境温度处于所述第三阈值与预设第四阈值之间的情形,所述极低温环境条件对应于当前环境温度小于所述第四阈值的情形;所述第一阈值

所述第二阈值

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为数值递减的四个预设值,所述第一阈值的取值范围为
[25

30]
,所述第二阈值的取值范围为
[15

23]
,所述第三阈值的取值范围为
[8

12]
,所述第四阈值的取值范围为
[
‑5,
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调温需求包括乘员舱调温需求和动力电池调温需求;其中,所述乘员舱调温需求包括降温需求

无需求和采暖需求;所述动力电池调温需求包括冷却需求

均温需求

加热需求

快速加热需求和无需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调温需求还包括电源电驱调温需求,所述电源电驱调温需求包括散热需求

冷却需求和无需求;所述当前热管理模式包括:第一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高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降温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第二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高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降温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均温需求;第三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高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第四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高温环境条件或常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

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均温需求;第五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常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降温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无需求;第六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常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无需求;
第七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无需求;第八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不高于设定值

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无需求且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第九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高于所述设定值

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且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第十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高于所述设定值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第十一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低于所述设定值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均温需求;第十二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加热需求且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第十三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较低温环境条件或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无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低于所述设定值且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加热需求;第十四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低温环境条件或极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温度值不低于所述设定值

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均温需求且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散热需求;第十五调节模式,其确定依据为:当前环境温度条件为低温环境条件或极低温环境条件,乘员舱调温需求为采暖需求

动力电池调温需求为加热需求且电源电驱调温需求为冷却需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丹段心林马自会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