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44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弧形钢架,所述弧形钢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定位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内部设置有球体,所述定位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弧形钢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板,且磁板和球体通过磁性相互吸附,通过弧形钢架的磁板和球体进行吸附,使得移动杆的一端和磁板的表面相贴合,即可达到限位架和定位架一端相贴合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介绍

[0002]弧形钢桥是采用钢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的桥梁,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的特点

[0003]现有技术在对弧形钢结构进行装配时,一般是通过地面人员控制吊机将钢结构进行吊装至安装区域,钢结构到达安装区域后,高空作业的多位工作人员通过拉动吊绳带动钢结构进行微调运动至安装处,从而完成钢结构的安装操作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钢结构吊装至安装区域后,多位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拉动吊绳对钢结构进行定位连接时,地面人员需要控制钢结构缓慢下降来配合高空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微调至安装区域来进行装配操作,由于地面吊装人员难以观察高空中的具体情况,因此地面上的吊装人员需要根据高处作业的工作人员的指示进行操作调整,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增加了安装时间,难以实现快速装配的目的,因此可能造成造成装配效率低的问题

[0005]在进行吊装过程中,钢结构可能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发生晃动,造成钢结构下降定位时发生错位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自身力气拉动吊绳来减少钢结构的晃动的幅度,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钢结构还可能误碰工作人员而发生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包括弧形钢架,所述弧形钢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定位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内部设置有球体,所述定位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板,所述弧形钢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板,且磁板和球体通过磁性相互吸附,所述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定位架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架内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压板向下移动能够同时驱动两个第二齿条背向移动,通过驱动齿轮驱动两个第一齿条相互靠近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架内部的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和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圆周面和套管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圆周面均转动连接连杆的一端,且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二齿条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齿条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尺寸和第二滑槽的尺寸相匹配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齿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和连接板,且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限位板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槽,且连接杆的尺寸和限位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限位槽包括平行段和倾斜段,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和连接板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架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尺寸和移动杆的尺寸相匹配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块,且限位块的表面和第一转杆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和定位板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为倾斜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定位架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和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尺寸和压板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设置为
L
型,所述第一滑槽的尺寸和移动杆的尺寸相匹配

[0014]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形状设置为
L
型,且移动杆的一端拐角处采用弧形倒角设置,所述移动杆的一侧和限位架的一侧位于同一纵向平面上

[0015]优选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磁块,所述第二磁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尺寸和球体的尺寸相匹配,所述第二磁块和球体通过磁性相吸附

[0016]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多根滚柱,所述滚柱的圆周面和压板的上表面相贴合

[0017]优选的,所述限位架和定位架的背面均固定连接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以在对弧形钢架吊装进行装配时,通过定位板可以对弧形钢架的一侧进行限位操作,使得弧形钢架定位至一定区域,此时再调节弧形钢架的磁板和球体进行吸附,使得移动杆的一端和磁板的表面相贴合,因移动杆的一端和定位架的一端位于同一纵向平面,因此即可达到限位架和定位架一端相贴合的目的,可以在弧形钢架带动限位架下降时自动将限位架和定位架的一端进行定位贴合,无需后续工作人员手动调节,同时操作简单即可实现对弧形钢架一侧的定位操作,减少了调节所需要的沟通时间,因此增加了装配的效率

[0019]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当限位架的一侧进行定位和定位架的一侧相贴合时,此时驱动限位架带动凸板下降并对压板下压,压板通过传动机构驱动两根移动杆同步运动,两根移动杆移动的同时推动凸板向限位架中心处靠近,方便将弧形钢架进行自动定心操作,来保证限位架和定位架的两侧位于同一横向水平线上,从而可以达到弧形钢架的两侧进行快速定位装配操作,可以避免弧形钢架下降时发生摇摆,导致弧形钢架下降时发生错位的问题,不仅增加人工调节的工作的强度造成装配效率下降,还可能在装配时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

[0020]3.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当凸板带动压板运动至最下方时,此时移动杆通过传动机构而发生转动,使得移动杆旋转进入限位架内部的定位槽中,此时
第二磁块对球体产生吸附力,使得第二磁块向下运动并通过卡槽对球体进行卡合,此时即可对移动杆进行限位操作,方便在定位完成后,将移动杆进行收纳至限位架中来减少空间面积的占用,同时移动杆还可以在限位架内部进行固定,使得固定架和定位架之间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定位架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定位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定位架的侧面结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弧形钢架(1),所述弧形钢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定位架(2),所述定位架(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压板(6),所述定位架(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4),所述第一齿条(4)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
42
),所述第一转杆(
42
)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5),所述移动杆(5)的内部设置有球体(
51
),所述定位架(2)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定位板(8),所述弧形钢架(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架(9),所述限位架(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磁板(
91
),且磁板(
91
)和球体(
51
)通过磁性相互吸附,所述磁板(
9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板(
92
),所述定位架(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架(2)内部的支撑架(
74
),所述支撑架(
74
)上滑动设置有第二齿条(
75
),所述支撑架(
74
)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
76
),第一齿条(4)和第二齿条(
75
)均与驱动齿轮(
76
)相互啮合,压板(6)向下移动能够同时驱动两个第二齿条(
75
)背向移动,通过驱动齿轮(
76
)驱动两个第一齿条(4)相互靠近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定位架(2)内部的套管(7),所述套管(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
71
),所述活塞杆(
71
)的一端和压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
71
)的圆周面和套管(7)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48
),所述活塞杆(
71
)的一端圆周面均转动连接连杆(
73
)的一端,且连杆(
73
)的另一端和第二齿条(
75
)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所述限位板(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滑槽(
31
),所述第一齿条(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41
),所述固定杆(
41
)的尺寸和第二滑槽(
31
)的尺寸相匹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
42
)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
43
),所述第一齿条(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
44
),所述第二转杆(
44
)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
45
)和连接板(
46
),且第二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舟裘煜陈彬陈伟雄何建华梁董华廖志文朱桓宇李丽娟刘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