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及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1434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装配工装工具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及加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及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飞机装配工装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及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机翼对合是飞机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由于飞机体积巨大,机身与机翼无法一体成型制造,只能分体加工,然后再对合装配成一个整体

在对合装配之前,需要在机身和机翼上分别加工一个定位盲孔,通过该盲孔来确定机身和机翼的相对位置,然后再完成后续的装配加工

因此,定位盲孔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后续机翼对合的装配精度和装配效率

[0003]定位盲孔的加工是机翼对合装配精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往需要工人使用手持风动工具进行手工加工,加工效率低

质量差,制孔的一致性得不到保证

随着国内飞机制造行业中自动化

数字化设备的普及,机翼对合装配精加工工艺逐步采用数控设备代替手工加工,定位盲孔的制孔精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是,在自动化制孔过程中,对切屑和切削阻力的控制至关重要

定位盲孔的直径和深度都比较大,切削余量特别大,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切屑

在以往的手工加工过程中,工人可以随时清理切屑,避免缠屑

堵屑现象的发生

但是如果采用自动化制孔设备,清理切屑将变得比较困难,如果采用停机清理切屑的方式将大大降低自动化制孔的质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自动化设备往往是通过监测刀具制孔过程中切削阻力的大小来判断刀具是否正常工作

一旦发生缠屑

卡屑将使切削阻力突然增大,如果超过制孔设备的预警值,可能导致设备突然停车,对设备

刀具和机翼部件产生破坏性影响

飞机装配过程中空间受限,再加上使用自动化设备,使得可利用的空间更加狭小

因此,导向工装与机翼部件的距离非常近,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排屑的难度

切屑还可能进入导向衬套与刀具之间的缝隙,直接将刀具卡死,导致设备停车,影响制孔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盲孔制孔刀具切削阻力大,自动化制孔过程中产生的切屑难以排出,进而使切削阻力进一步增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及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所述的制孔刀具包括切削部分
1、
颈部
2、
引导结构3和刀柄4,切削部分1与颈部2相连接,颈部2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结构3,引导结构3的另一端连接刀柄4,所述切削部分1包括设置在端面的端齿
11
和设置在切削部分1圆周面上的圆周齿
12
两部分,圆周齿
12
与端齿
11
通过圆弧刃相连,圆周齿
12
的刀尖处延伸设置有微角度刃带5,减小刀尖与孔壁的接触面积,圆周齿
12
可沿轴向设置成螺旋结构,提高刀具的排屑能力

[0007]所述引导结构3外壁设置通风凹槽6,其横截面为扇形

矩形或者其他形状,通风凹槽6与引导结构3外壁相交处形成的棱线保持锋利

[0008]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凹槽6为沿轴向设置的圆弧形凹槽,圆弧的深度等于圆弧半径的
3/4。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微角度刃带5为刀尖向后刀面方向延伸设置的微小后角
51
,其角度为1°±
30

,微角度刃带5宽度
52

0.8

0.9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的端齿
11
为楔形,具有端齿前角和端齿后角,其中,端齿前角从端齿
11
刀尖处向前刀面延伸,端齿后角从端齿
11
刀尖处向后刀面延伸,用于降低后刀面与盲孔底面的摩擦,端齿后角为单一角度或按折线依次排列的多个角度;所述的圆周齿
12
为弧形,数量与端齿
11
相同,其具有圆周齿前角
121
和圆周齿后角
122
,其中,圆周齿前角
121
从圆周齿
12
刀尖处向前刀面延伸,并与圆弧形前刀面相切,圆周齿后角
122
从微角度刃带5的末端起向后刀面延伸,与圆弧形后刀面相切或相割

[0011]更进一步,所述的制孔刀具包括粗加工刀具和精加工刀具,二者区别在于切削部分1的端齿
11
与圆周齿
12
的设置,其中:
[0012]粗加工刀具的端齿
11
数量为2,端齿后角数量为2,包括端齿第一后角
111
和端齿第二后角
112
,端齿第一后角
111

15
°

17
°
,端齿第二后角
112

20
°

22
°
;圆周齿
12
的数量为2,圆周齿前角
121

10
°

11
°
,圆周齿后角
122

16
°

18
°
,圆周齿
12
沿轴向设置成螺旋结构,提高刀具的排屑能力,其圆周齿螺旋角
123

40
°

42
°
,该刀具参数适用于盲孔粗加工;
[0013]精加工刀具的端齿
11
数量为4,端齿第一后角
111
为8°

10
°
,端齿第二后角
112

25
°

27
°
;圆周齿
12
的数量为4,圆周齿前角
121
为2°
~3°
,圆周齿后角
122

12
°

14
°
,圆周齿螺旋角
123
为0°
,该刀具参数适用于盲孔精加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颈部2的直径同时小于切削部分1和引导结构3的直径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零件上钻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孔刀具包括切削部分
(1)、
颈部
(2)、
引导结构
(3)
和刀柄
(4)
;切削部分
(1)
与颈部
(2)
相连接,颈部
(2)
的另一端设置有引导结构
(3)
,引导结构
(3)
的另一端连接刀柄
(4)
;所述切削部分
(1)
包括设置在端面的端齿
(11)
和设置在切削部分
(1)
圆周面上的圆周齿
(12)
两部分,圆周齿
(12)
与端齿
(11)
通过圆弧刃相连,圆周齿
(12)
的刀尖处延伸设置有微角度刃带
(5)
,减小刀尖与孔壁的接触面积;所述引导结构
(3)
外壁设置通风凹槽
(6)
,通风凹槽
(6)
与引导结构
(3)
外壁相交处形成的棱线保持锋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角度刃带
(5)
为刀尖向后刀面方向延伸设置的微小后角
(51)
,其角度为1°±
30

,微角度刃带
(5)
宽度
52

0.8

0.9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齿
(11)
为楔形,具有端齿前角和端齿后角,其中,端齿前角从端齿
(11)
刀尖处向前刀面延伸,端齿后角从端齿
(11)
刀尖处向后刀面延伸,用于降低后刀面与盲孔底面的摩擦,端齿后角为单一角度或按折线依次排列的多个角度;所述的圆周齿
(12)
为弧形,数量与端齿
(11)
相同,其具有圆周齿前角
(121)
和圆周齿后角
(122)
,其中,圆周齿前角
(121)
从圆周齿
(12)
刀尖处向前刀面延伸,并与圆弧形前刀面相切,圆周齿后角
(122)
从微角度刃带
(5)
的末端起向后刀面延伸,与圆弧形后刀面相切或相割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机翼对合定位盲孔制孔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孔刀具包括粗加工刀具和精加工刀具,二者区别在于切削部分
(1)
的端齿
(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常意张秀云罗志光宋志超孙玉钢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