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1299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19:30
本申请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包括预制板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楼板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叠合楼板是装配式楼板和现浇楼板相结合的一种结构形式,底部采用预制的混凝土薄板为永久模板,上部浇筑现浇混凝土叠合层,两部分混凝土整体受力,形成楼板

[0003]现有的预制楼板内设有钢筋,且部分钢筋外露以形成拉结筋,以与梁体或墙体上
(
下称支撑建筑体
)
的预留钢筋进行配合

[0004]但是,在吊装放置预制楼板时易发生拉结筋与支撑建筑体的预留钢筋发生干涉,即导致安装难度加大,如果取消拉结筋的话,则需要在预制楼板吊装之后再增加附加钢筋,如植入式拉结筋,如此一来,附加钢筋与预制楼板内的受力钢筋之间连接性差,从而导致结构强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兼顾减少干涉和提高结构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包括预制板体

连接钢筋和连接件,所述预制板体内预埋有沿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和沿水平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高于第二钢筋,预制板体的上表面沿水平纵向贯穿开设有预留槽,所述第一钢筋穿过所述预留槽的位于预制板体上表面的槽口,所述第二钢筋的上半部分外露于所述预留槽的槽底;所述连接钢筋放置于所述预留槽内,连接钢筋的两端均外露于预制板体的外侧,所述连接钢筋通过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将预制板体吊装至支撑建筑体上,由于无外露钢筋,使得吊装无干涉,然后将连接钢筋穿过预留槽,利用连接件以实现连接钢筋分别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连接,此时,连接钢筋的外露端可以与支撑建筑体上的预留钢筋进行连接,以确保连接强度,而连接钢筋分别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固定,使得连接钢筋的受力能够直接传递至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无需借助混凝土的力传递,从而提高结构强度

[0008]并且,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能够分别对连接钢筋上下约束,能够更好对连接钢筋的各方位的受力进行传递,以提高承载强度

[0009]可选的,部分所述第一钢筋位于所述预留槽的位于所述预制板体的侧面的槽口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位置的第一钢筋能够对连接钢筋形成连接点,预留槽的长度方向为两个连接点的跨度,连接点的跨度越大,第一钢筋对于连接钢筋的力传递更加直接地接收,以进一步提高承载强度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环

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其中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钢筋上,所述第一
V
形片与所述连接环的上部连接,第一
V
形片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

V
形片的两内侧面抵接于第一钢筋的外周面;第二
V
形片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
V
形片的两内侧面抵接于第二钢筋的外周面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设置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以限制连接钢筋的两个水平方向维度上的偏移,以使得连接钢筋的受力更易直接传递至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上

[0013]其次,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分别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为斜面抵接,因此当连接钢筋受力而位置偏移时,连接钢筋传递至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力的分力将会对连接钢筋的位置进行纠正,以确保力的直接传递,以提高承载强度

[0014]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受力杆和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张拉螺栓,所述连接环的中部设有连接板,张拉螺栓的中部穿过连接板且与连接板螺纹连接,张拉螺栓的上端与受力杆的端部绕张拉螺栓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受力杆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
V
形片的外侧面,所述张拉螺栓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第二
V
形片的外侧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连接件时,可以旋动张拉螺栓,张拉螺栓的下端抵接于第二
V
形片,张拉螺栓的上端通过受力杆抵接于第一
V
形片,从而迫使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上下相离移动,使得第一
V
形片能够更好包裹抵接于第一钢筋上,第二
V
形片能够更好包裹抵接于第一钢筋上,从而提高力的传递效果

[0016]其次,张拉螺栓的抵接力形成内应力,使得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分别与连接钢筋之间具有内应力,以更好抵御承载力,从而提高承载强度

[0017]可选的,所述连接环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环,两个半圆环均固定有所述连接板,上下两个连接板之间具有竖向间隙,张拉螺栓均与上下两连接板螺纹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半圆环,使得连接环与连接钢筋更易进行组装,其次,利用张拉螺栓分别与上下两连接板的螺纹配合,使得该竖向间隙保持稳定,即两个半圆环之间的距离稳定,以稳定夹持住连接钢筋,以提高安装稳定性

[0019]可选的,所述第一
V
形片的内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一形变槽,所述第二
V
形片的内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形变槽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均具有可形变性,当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受到来自张拉螺栓的抵接力时,第一
V
形片和第二
V
形片发生形变,以包裹的姿态更加贴合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从而提高后续受力的传递效果

[0021]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半圆环之间的连接处开设有形变缺口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设置两个半圆环之间的距离略小于连接钢筋的直径时,两个连接板的内螺纹恰好与张拉螺栓的外螺纹匹配,如此一来,当张拉螺栓同时与两个连接板配合时,两个半圆环将更加紧密贴合连接钢筋,同时连接板也会做出适应性形变以满足半圆环与连接钢筋配合的位置需求,从而提高连接环与连接钢筋的安装强度

[0023]可选的,位于所述预留槽内的连接钢筋设为三根且相平行;其中两根连接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对称抵接设置,另一根连接钢筋位于两根连接钢筋的中部的正上方;连接件包括第三
V
形片和两根预应力螺栓,第三
V
形片的开口朝下,所述第二钢筋和三根连接钢筋均位于第三
V
形片合围形成的区域内,第三
V
形片的两侧边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板体(1)

连接钢筋(2)和连接件(4),所述预制板体(1)内预埋有沿水平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
31
)和沿水平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
32
),所述第一钢筋(
31
)高于第二钢筋(
32
),预制板体(1)的上表面沿水平纵向贯穿开设有预留槽(
11
),所述第一钢筋(
31
)穿过所述预留槽(
11
)的位于预制板体(1)上表面的槽口,所述第二钢筋(
32
)的上半部分外露于所述预留槽(
11
)的槽底;所述连接钢筋(2)放置于所述预留槽(
11
)内,连接钢筋(2)的两端均外露于预制板体(1)的外侧,所述连接钢筋(2)通过所述连接件(4)分别与所述第一钢筋(
31
)和第二钢筋(
32
)固定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钢筋(
31
)位于所述预留槽(
11
)的位于所述预制板体(1)的侧面的槽口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包括连接环(
44


第一
V
形片(
41
)和第二
V
形片(
42
),其中连接环(
44
)套设于所述连接钢筋(2)上,所述第一
V
形片(
41
)与所述连接环(
44
)的上部连接,第一
V
形片(
41
)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第一
V
形片(
41
)的两内侧面抵接于第一钢筋(
31
)的外周面;第二
V
形片(
42
)的开口朝下设置,所述第二
V
形片(
42
)的两内侧面抵接于第二钢筋(
32
)的外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还包括水平横向设置的受力杆(
46
)和至少两个竖向设置的张拉螺栓(
45
),所述连接环(
44
)的中部设有连接板(
443
),张拉螺栓(
45
)的中部穿过连接板(
443
)且与连接板(
443
)螺纹连接,张拉螺栓(
45
)的上端与受力杆(
46
)的端部绕张拉螺栓(
45
)的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受力杆(
46
)向上抵接于所述第一
V
形片(
41
)的外侧面,所述张拉螺栓(
45
)的下端向下抵接于所述第二
V
形片(
42
)的外侧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叠合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
44
)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半圆环(
442
),两个半圆环(
442
)均固定有所述连接板(
443
),上下两个连接板(
443
)之间具有竖向间隙,张拉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志勇汪锦和陈嘉瀛许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