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4594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工程

,
尤其是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叠合板是一种将混凝土预制板和现浇层相结合的楼板结构形式,具有施工快速

节省模板等优点,由于叠合板底部是由若干块混凝土预制板拼接而成,拼接处为叠合板受力薄弱的位置,因此拼接处的节点连接构造对叠合板传力至关重要

[0003]依据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

2014)

6.6.3
条规定,叠合板按双向板设计时可用整体式接缝;第
6.6.6
条规定,整体式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混凝土预制板侧纵向受力钢筋须伸出在后浇板带中焊接

搭接连接

弯折锚固,后浇板带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如图1所示,然而在工程应用中,后浇板带
(300mm

)
拼接处一般采用
400mm
宽模板进行支模处理,模板底部支撑采用传统承插型轮扣式或者盘扣式脚手架搭设,后浇板带正下方设置立杆,立杆顶部采用扣件连接方式设置可调顶托顶住模板

这种底模板通常刚度较小,浇筑混凝土时,易造成后浇板带处下部边缘翘起,导致板带漏浆

错台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顶板的观感质量及平整度r/>。
后期模板拆除后,需对板带漏浆

错台等质量问题进行人工打磨修补

打磨修补工作量大,且须拆除大量脚手架,耗费额外的施工成本

[0004]《
装配式混凝土连接节点构造
》(15G310

1)
补充给出了双向叠合板的密拼接缝构造,如图2所示,此构造仅仅将应用于单向叠合板的分离式接缝直接应用在双向叠合板上,却又带来新的问题:
(1)
双向叠合板的受力特性与单向叠合板不同,直接使用密拼拼缝,拼缝处的附加连接纵向钢筋位置过高,必须加大附加钢筋用量;
(2)
为防止拼缝处裂缝过快开展,又必须在拼缝处增加其他构造措施,会增加材料用量,增加成本

[0005]1、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拼缝预压的双向叠合板底板
(
申请号:
CN201920063822.2)
,双向叠合板底板的连接采用拼缝连接,拼缝连接处每间隔一段距离留有一段后浇凹槽,后浇凹槽内露出连接钢筋端头,端头应预先进行螺纹加工

双向叠合板底板在工厂制作完毕,运至现场并起吊就位后,需要拼缝连接的两张叠合板底板的凹槽对齐,凹槽内的连接钢筋也对齐,在凹槽内放入具有施加预应力功能的钢筋连接器,在连接钢筋的同时对钢筋施加拉力,此拉力会在拼缝处的混凝土中产生预压力,预压力能够保证拼缝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保持受压状态,避免拼缝开裂

连接钢筋和拼缝上的分布钢筋均为双向叠合板底板的受力钢筋,与后浇混凝土一起形成能够承受荷载的双向叠合板

[0006]2、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免吊模的双向叠合板连接构造
(
申请号:
CN202222028646.3)
,包括:钢底板

栓钉

叠合板预制混凝土底板和叠合板混凝土现浇层,其中,所述叠合板预制混凝土底板设置于所述钢底板上,所述叠合板混凝土现浇层设置于所述叠合板预制混凝土底板上,所述栓钉埋设于所述叠合板预制混凝土底板中,且插置于所述钢底板上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免吊模的双向叠合板连接构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取消接缝处吊模施工,节约施工工期,减少施工工序,接缝宽度满足施工操作要求即可,减少
了双向叠合板的接缝宽度

[0007]综上所述,现行规范和图集中双向叠合板的连接构造施工工艺复杂

耗费大量模板和支撑立杆

需设置附加钢筋,在不增加钢筋用量的情况下简化双向叠合板的连接构造是叠合板应用推广的关键;如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必将加快施工速度,减少造价,提高建筑物的观感质量和使用性能,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和实施

[0008]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10]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预制板

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混凝土现浇层,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连接在两块混凝土预制板之间,所述混凝土现浇层浇筑在混凝土预制板和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上

[0011]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内的钢筋在与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相连的板端处延伸有胡子筋

[0012]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与梁直接相连的板端处预留第一板底纵筋

[0013]优选地,所述混凝土预制板的板面设有第一桁架钢筋

[0014]优选地,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的板面设有条形凹槽

[0015]优选地,所述条形凹槽在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板面上的位置与胡子筋在混凝土预制板板端处的位置对应,所述条形凹槽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容纳胡子筋

[0016]优选地,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与梁直接相连的板端处预留第二板底纵筋

[0017]优选地,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的板面设有第二桁架钢筋

[0018]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方法,其方法步骤为:
[0019]S1、
生产混凝土预制板和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0020]S2、
吊装预制板,将混凝土预制板和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间隔放置,使胡子筋与条形凹槽在拼缝处对齐;
[0021]S3、
将混凝土预制板两侧的胡子筋放置在条形凹槽内进行搭接连接或者焊接连接,将第一板底纵筋和第二板底纵筋将锚入梁;
[0022]S4、
绑扎并安装混凝土现浇层内的受力筋;
[0023]S5、
在混凝土预制板

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条形凹槽内部以及混凝土预制板与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拼缝处均现浇混凝土,使混凝土现浇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形成双向受力混凝土叠合板

[0024]优选地,所述胡子筋的长度需满足其在条形凹槽内的搭接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双向叠合板底板的连接上使用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代替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预制板
(1)、
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混凝土现浇层
(3)
,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连接在两块混凝土预制板
(1)
之间,所述混凝土现浇层
(3)
浇筑在混凝土预制板
(1)
和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
(1)
内的钢筋在与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相连的板端处延伸有胡子筋
(10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
(1)
与梁直接相连的板端处预留第一板底纵筋
(102)。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预制板
(1)
的板面设有第一桁架钢筋
(103)。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的板面设有条形凹槽
(201)。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凹槽
(201)
在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板面上的位置与胡子筋
(101)
在混凝土预制板
(1)
板端处的位置对应,所述条形凹槽
(201)
的宽度和深度可以容纳胡子筋
(101)。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叠合板的密拼缝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凹槽混凝土预制板
(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鹏武超慕志涛梁君培饶亮宋中华史立冉李佳敏范金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