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螺纹修复丝锥及其制作方法、内螺纹修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内螺纹修复丝锥及其制作方法
、
内螺纹修复设备
。
技术介绍
[0002]螺纹连接是机械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方式,在机械结构件的组装过程中,存在着螺栓与内螺纹之间的挤丝现象,此外,在机械结构件受到强烈的冲击力时,螺栓承力也会对内螺纹造成冲击,以致内螺纹产生变形倾斜现象
。
[0003]使用现有的螺旋槽丝锥
、
直槽丝锥在进行溜丝
、
内螺纹牙型修复作业时,无法保证丝锥能够与原内螺纹牙型相重合
、
原有丝锥无法引入,导致无法有效修复内螺纹的损伤,甚至会造成螺纹孔报废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螺纹修复丝锥,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修复丝锥引入螺纹孔困难
、
与原内螺纹牙型不匹配的缺陷,优化了切削部的结构,使丝锥更容易引入螺纹孔,提高与内螺纹牙型的适配度,有效修复内螺纹
。 />[0005]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
(10)
,所述刀头
(10)
包括切削部
(12)
,所述切削部
(12)
上形成有螺纹齿
(14)
及导锥面
(16)
;所述导锥面
(16)
的导锥切线
(18)
连接
N
个所述螺纹齿
(14)
;由第一个所述螺纹齿
(14)
至第
N
个所述螺纹齿
(14)
,所述螺纹齿
(14)
的齿形角过渡式增大;所述螺纹齿
(14)
上形成有刃面
(20)
,所述刃面
(20)
上形成有后角
(22)
,所述后角
(22)
的角度为负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
N
为6,第一个所述螺纹齿
(14)
的齿形角为
43
°
;所述后角
(22)
的角度为
‑
13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纹修复丝锥上还形成有排屑槽
(24)
,所述排屑槽
(24)
沿丝锥的轴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排屑槽
(24)
通过所述刃面
(20)
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屑槽
(24)
包括直槽或螺旋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刃面
(20)
上形成有前角,所述前角位于所述刃面
(20)
与切削面接触的一端;所述前角的角度范围为8°
~
10
°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螺纹修复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
(10)
还包括校准部
(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允展,矫尊田,王国良,张瑞祥,张步前,徐泽琨,刘赞通,刘斌,孙伟,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