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80978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RS485/RS422接口驱动器输出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RS485/RS422
接口驱动器输出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RS485
协议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

EIA)
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其是在
RS

422
基础上制定的标准,
RS

485
接口标准采用平衡式发送,差分式接收的数据收发器来驱动总线,其具有远距离传输

多节点
(32

)
以及传输线成本低的特性

[0003]但
RS485
接口输出共模电压达到

7V

+12V
的宽范围,以降低在长线传输,因驱动器与接收器不共地带来的共模偏差;并且
RS485
驱动器输出短路至
‑7~
12V
时,短路电流应小于
250mA
,就对
RS485
驱动器设计带来巨大的挑战,已满足在高压与低压共模出现时对输出驱动管造成的影响,如
PMOS

NMOS
与输出端形成
PN
节的正向导通,产生大电流对后级电路以及负载端造成严重影响/>。
[0004]本方面设计了一种
RS485/RS422
接口驱动器输出电路与控制方法,从较低的输出共模电压
(
例如采集

7V
的输出共模电压
)
到较高的电压
(
例如采集高达
12V
的输出共模电压
)
,逻辑控制电路根据输入的判决阈值,输出不同的控制信号,在不同状态下对
NMOS
驱动管与
PMOS
驱动管进行控制,通过在不同的共模电压下不同的电压嵌位,将
PN
结正向导通通路阻断,从而实现了在宽共模环境下的数据输出,该电路与控制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
RS485/RS422
电路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不同状态下的输出共模电平对
NMOS
驱动管与
PMOS
驱动管进行控制,实现不同的电压嵌位,防止高低压下驱动管
PN
节导通后产生大电流,实现数据的宽共模电压传输,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
RS485/RS422
接口驱动器输出电路,包括逻辑控制单元

共模检测单元和主体电路单元,其中:
[0006]逻辑控制单元包括第一
PMOS
开关控制端

第二
P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一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二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一使能端

第二使能端;
[0007]共模监测单元根据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两个阈值电压,逻辑控制单元根据阈值电压设置第一使能端和第二使能端的电压值;
[0008]主体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第八
P

MOS


第一~第八
N

MOS


第一~第三反相器

第一~第八电阻,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使能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
PMOS
开关控制端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二
PMOS
开关控制端连接;
[0009]第一
P

MOS
管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第一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输出端

第一使能端连接在一起,第一
P

MOS
管的衬底与漏极相连,第一
P

MOS
管的漏极与第二
P

MOS


第三
P

MOS
管的源极相连;
[0010]第二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
P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二
P

MOS
管的漏极与输出端相连;
[0011]第三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三
P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三
P

MOS
管的漏极与输出端相连;
[0012]第六
P

MOS
管的栅极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相连,第六
P

MOS
管的衬底和源极与电源端相连,第六
P

MOS
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的
PLUS


第一
N

MOS
管的栅极相连;
[0013]第四
N

MOS
管的栅极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相连,第四
N

MOS
管的的漏极与第三电阻的
MINUS
端相连,第四
N

MOS
管的的源极

衬底与第一
N

MOS


第二
N

MOS


第三
N

MOS


第五
N

MOS


第六
N

MOS


第七
N

MOS


第八
N

MOS
管的源极相连;
[0014]第八
N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七电阻的
MINUS
端相连,第八
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RS485/RS422
接口驱动器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逻辑控制单元

共模检测单元和主体电路单元,其中:逻辑控制单元包括第一
PMOS
开关控制端

第二
P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一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二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

第一使能端

第二使能端;共模监测单元根据电路的输出端输出两个阈值电压,逻辑控制单元根据阈值电压设置第一使能端和第二使能端的电压值;主体电路单元包括第一~第八
P

MOS


第一~第八
N

MOS


第一~第三反相器

第一~第八电阻,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使能端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
PMOS
开关控制端
(DI_PI1)
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二
PMOS
开关控制端
(DI_PI2)
连接;第一
P

MOS
管的源极与电源端相连,第一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输出端

第一使能端连接在一起,第一
P

MOS
管的衬底与漏极相连,第一
P

MOS
管的漏极与第二
P

MOS


第三
P

MOS
管的源极相连;第二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
P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二
P

MOS
管的漏极与输出端相连;第三
P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三
P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三
P

MOS
管的漏极与输出端相连;第六
P

MOS
管的栅极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相连,第六
P

MOS
管的衬底和源极与电源端相连,第六
P

MOS
管的漏极与第三电阻的
PLUS


第一
N

MOS
管的栅极相连;第四
N

MOS
管的栅极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
NMOS
开关控制端相连,第四
N

MOS
管的的漏极与第三电阻的
MINUS
端相连,第四
N

MOS
管的的源极

衬底与第一
N

MOS


第二
N

MOS


第三
N

MOS


第五
N

MOS


第六
N

MOS


第七
N

MOS


第八
N

MOS
管的源极相连;第八
N

MOS
管的栅极与第七电阻的
MINUS
端相连,第八
N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八
N

MOS
管的漏极与第八电阻的
PLUS
端相连;第八电阻的
MINUS
端接地;第七
N

MOS
管的栅极与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二使能端相连,第七
N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七
N

MOS
管的漏极与第七电阻的
PLUS
端相连;第一
N

MOS
管的衬底与源极相连,第一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望侯江陈雪黄晓宗苏豪陈浩崔华锐曾涛侯东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