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0609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腔下部左右两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承载框的左侧壁,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用于装载机的主动齿轮,所述承载框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滑槽,所述承载框的顶部设置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副总成
,具体为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齿轮副总成是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的机械传动装置

它可以通过齿轮间的啮合将驱动力传递给被驱动装置,并实现旋转速度和转矩的转换

[0003]现有的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由于齿轮表面的相互接触,长时间使用齿轮副总成会发生磨损导致齿轮的尺寸发生变化,需要改变齿轮副的圆周齿隙,然而无法便捷的调整齿轮的轴向位置,导致齿轮副的圆周齿隙调节困难,因此,有必要提供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解决了需要改变齿轮副的圆周齿隙,然而无法便捷的调整齿轮的轴向位置,导致齿轮副的圆周齿隙调节困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包括承载框,所述承载框的内腔下部左右两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承载框的左侧壁,所述第一转轴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用于装载机的主动齿轮,所述承载框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滑槽,所述承载框的顶部设置有
U
型调节架组件,所述
U
型调节架组件的下部左右两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组件,所述第二转轴组件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用于装载机的从动齿轮,所述承载框的内腔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储油组件,所述
U
型调节架组件包括两个第一滑块,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部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套,所述竖板的前端均匀开设有若干刻度

[0006]优选的,所述竖板滑动贯穿承载框的顶部,所述内螺纹套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承载框的顶部,所述第二转轴组件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块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组件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右侧开设有衔接滑槽,所述衔接滑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质推杆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底部且位于铁质推杆的左方固定设置有电磁铁块,所述第二滑块的右侧与衔接滑槽的内腔右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储油组件包括储油桶,所述储油桶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承载框的内腔顶部右侧,所述储油桶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缓冲筒,所述储油桶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容纳凸筒,所述缓冲筒的左侧底部固定连通有
L
型导管

[0010]优选的,所述
L
型导管的左侧底部位于从动齿轮的正上方,两个所述容纳凸筒的内
腔底部均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密封挡板,所述密封挡板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底部贯穿缓冲筒的底部且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储油桶的顶部中间固定设置有贯穿承载框顶部的注油端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的圆周齿隙调节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步骤一

首先手持内螺纹套,将其进行转动,由于内螺纹套螺纹套设在丝杆的外部,在转动内螺纹套的过程中,丝杆在横板和竖板的限位作用下,丝杆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
[0013]步骤二

进而推动第一滑块沿着调节滑槽滑动,第二转轴组件和从动齿轮的也随之沿着上下方向进行移动,随着从动齿轮的移动,使得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之间的间隙发生改变;
[0014]步骤三

过程中观察竖板上的刻度,当到达合适的高度,停止转动内螺纹套,从动齿轮所处的水平高度随之确定下来,即完成对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圆周齿隙的调节

[0015]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对应调节滑槽的内部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8]1、
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通过调节滑槽

第一滑块

丝杆以及内螺纹套之间的相互配合,转动内螺纹套就能将第一滑块所处的高度进行调整,进而实现对从动齿轮所处高度的快速调节,实现对齿轮轴向位置的便捷调整,即实现齿轮副的圆周齿隙的便捷调节

[0019]2、
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通过储油桶

缓冲筒

密封挡板以及顶杆之间的相互配合,向电磁铁块内部通电,将铁质推杆吸附住,随着第二转轴的转动,铁质推杆转动,过程中能将底块向上推动,进而使密封挡板向上移动,使储油桶内部的润滑油通过储油桶与密封挡板之间的间隙流出,通过
L
型导管滴向从动齿轮的表面,实现对齿轮的间歇润滑,避免摩擦较大损坏严重

[0020]3、
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及圆周齿隙调节方法,刻度的设置,使得能精准调整从动齿轮所处的高度,进而精准调节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的圆周齿隙,结构简单但是功能性强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
U
型调节架组件的立体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
A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转轴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储油组件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储油组件的剖视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中
B
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
1、
承载框;
2、
第一转轴;
3、
主动齿轮;
4、
调节滑槽;
5、U
型调节架组件;
51、

一滑块;
52、
竖板;
53、
横板;
54、
丝杆;
55、
内螺纹套;
56、
刻度;
6、
第二转轴组件;
61、
第二转轴;
62、
衔接滑槽;
63、
第二滑块;
64、
铁质推杆;
65、
电磁铁块;
66、
第一弹簧;
7、
从动齿轮;
8、
储油组件;
81、
储油桶;
82、
缓冲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包括承载框
(1)
,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
(1)
的内腔下部左右两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
(2)
,所述第一转轴
(2)
的左端贯穿承载框
(1)
的左侧壁,所述第一转轴
(2)
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用于装载机的主动齿轮
(3)
,所述承载框
(1)
的内腔上部左右两侧均开设有调节滑槽
(4)
,所述承载框
(1)
的顶部设置有
U
型调节架组件
(5)
,所述
U
型调节架组件
(5)
的下部左右两侧壁之间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组件
(6)
,所述第二转轴组件
(6)
的外部固定套设有用于装载机的从动齿轮
(7)
,所述承载框
(1)
的内腔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储油组件
(8)
;所述
U
型调节架组件
(5)
包括两个第一滑块
(51)
,两个所述第一滑块
(51)
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竖板
(52)
,两个所述竖板
(52)
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横板
(53)
,所述横板
(53)
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丝杆
(54)
,所述丝杆
(54)
的外部螺纹套设有内螺纹套
(55)
,所述竖板
(52)
的前端均匀开设有若干刻度
(5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
(52)
滑动贯穿承载框
(1)
的顶部,所述内螺纹套
(55)
的底部转动连接在承载框
(1)
的顶部,所述第二转轴组件
(6)
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滑块
(51)
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组件
(6)
包括第二转轴
(61)
,所述第二转轴
(61)
的底部右侧开设有衔接滑槽
(62)
,所述衔接滑槽
(62)
的内部滑动设置有第二滑块
(63)
,所述第二滑块
(63)
的底部固定设置有铁质推杆
(6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装载机的齿轮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
(61)
的底部且位于铁质推杆
(64)
的左方固定设置有电磁铁块
(65)
,所述第二滑块
(63)
的右侧与衔接滑槽
(62)
的内腔右侧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
(66)
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振国顾笑笑周宇川丁利邓新华邱海彬尚贵坤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宗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