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8014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32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用于提高热管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以及碳中和战略的提出,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何通过高效节能的热管理技术来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也逐渐成为了大家重点研究的方向

[0003]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采用热泵加热方案和电加热方案进行热管理

市面上常见的热泵加热方案对电池进行热管理时都是进行间接式热管理,即制冷剂先通过板式换热器对电池侧的冷却液进行加热或冷却,再将冷却液运送到电池冷板中对电池进行相应地加热或冷却,电加热方案是电池通过消耗自身的电量而实现加热

[0004]然而,热泵加热方案由于是间接式的热管理方案,其换热效率低且热泵需要在一定的环境温度下才能够正常工作,当环境温度低时易出现热泵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此时若对电池采取电加热方案会大量消耗电池自身的电量,导致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缩减

因此,如何对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进行合理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热管理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冷板
(7)、
车内蒸发器
(2)、
车内冷凝器
(3)、
鼓风机
(26)、
气液分离器
(10)、
电动压缩机
(1)
和室外换热器
(5)
,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一接口

所述气液分离器
(10)
和所述电动压缩机
(1)
的输入口通过第一主路
(27)
依次连通,所述电动压缩机
(1)
的输出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二主路
(28)
连通;所述电池冷板
(7)
通过第一支路
(29)
与所述气液分离器
(10)
的输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二接口连通,以形成电池制冷回路;所述电池冷板
(7)
通过第二支路
(30)
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电动压缩机
(1)
的输出口连通,以形成电池制热回路;所述车内蒸发器
(2)
通过第三支路
(31)
与所述气液分离器
(10)
的输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二接口连通,以形成乘员舱制冷回路;所述车内冷凝器
(3)
通过第四支路
(32)
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二接口和所述电动压缩机
(1)
的输出口连通,以形成乘员舱制热回路;其中,所述车内蒸发器
(2)
和所述车内冷凝器
(3)
设置于所述鼓风机
(26)
的出风口处,且沿所述鼓风机
(26)
的出风方向间隔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子水泵
(15)、
电机电控模块
(17)、
第一电加热器
(8)、
板式换热器
(6)
和膨胀水槽
(24)
,所述电子水泵
(15)
的输出口通过第三主路
(33)
依次连通所述电机电控模块
(17)、
所述第一电加热器
(8)
和所述板式换热器
(6)
的输入口,所述板式换热器
(6)
的输出口与所述电子水泵
(15)
的输入口连通,以形成电机余热回路,所述膨胀水槽
(24)
连通于所述电机余热回路;所述板式换热器
(6)
通过第五支路
(34)
分别与所述气液分离器
(10)
的输入口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5)
的第二接口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余热回路还包括:三通水阀
(16)
和散热支路
(35)
,所述三通水阀
(16)
设置于所述第三主路
(33)
,且其任意两个阀口与所述电子水泵
(15)
的输入口和所述板式换热器
(6)
的输出口连通,所述三通水阀
(16)
的最后一个阀口通过所述散热支路
(35)
与所述电子水泵
(15)
的输入口连通,所述散热支路
(35)
上设置有低温散热器
(4)。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余热回路还包括:电子风扇
(25)
,所述低温散热器
(4)
和所述室外换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留粟可也陈友强王爱国张俊山
申请(专利权)人:浩智增程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