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8136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的施工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建立模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续梁的施工控制
,具体为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超大跨度连续梁桥作为桥梁形式的一种,因其具有整体受力性能好

刚度大

造价低

抗震性能好

主梁变形挠度曲线平缓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

[0003]由于桥梁主跨跨径较大,该类桥梁主要采用悬臂法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主梁的受力状态较为复杂,悬臂梁段较多,且浇筑完成后的梁段标高无法修正,通过施工监控保障施工是必不可少的

[0004]超大跨度连续梁桥的施工,由于需要考虑混凝土收缩

徐变

预拱度等影响因素和施工误差

测量误差及结构分析模型误差等,导致施工过程中桥梁的实际状态(线性)与理想目标存在一定偏差

为了避免成桥线性严重偏离设计线形,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线性进行严格控制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保障超大跨度高铁连续梁顺利施工,是本领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所述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模型,所述模型包括预建模型

实测模型和对比修正模块;步骤二:初始节段施工,初始段施工时按照预建模型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在悬臂关键断面的主要受力部分埋设应力传感器,通过实时应力监测装置,对于节段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在节段的端头布置线形测点进行辅助判断,在每个节段张拉完成,切除钢绞线前,根据实时显示的应力数据及混凝土桥梁端的线形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补充张拉力或放张;步骤三:施工完成后,对初始节段进行检测,检测包括应力检测

线性检测和温度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实测模型,生成初始节段实际模型;步骤四:模型修正,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限制,导致初始节段实际模型必然与预建模型存在误差,基于对比得出的误差,利用对比修正模块修正构件模型时用到的材料和施工参数,基于修正后的参数和初始节段实际模型生成新的预建模型并替换原预建模型,基于新生成的预建模型给出后续梁段的施工参数;步骤五:循环施工监控,第二节梁段基于步骤四给出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后续梁段进行如步骤二到步骤四的过程进行循环校正施工

[0008]优选的,所述预建模型是基于施工设计的参数和使用材料的标准数值,在计算机上生成的需要建造的连续梁预测模型

[0009]优选的,所述实测模型包括成型模块和数据模块,是将每段实际施工后测量的参数输入数据模块,并根据实际数据生成的实际成型的连续梁实际模型

[0010]优选的,所述对比修正模块是基于连续梁实际模型与连续梁预测模型之间对比产生的偏差得出的后续修正模型,对比修正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单元和对比单元,根据输入的数据与预建模型中对应的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得出修正参数

[0011]优选的,所述施工设计的参数包括每个施工节段的立模标高

主梁平面度

墩顶箱梁偏位测量和主梁高程

[0012]优选的,所述材料的标准数值包括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参数

混凝土容重及配合比

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挂篮及支架变形

[0013]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温度检测的方法为:采用电子温度计,每座连续梁桥设置2个温度

湿度监测站,主梁温度场的测量采用数字式测温传感器进行测试,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热传导性能较差,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和阳光照射不同等原因,将会使其表面温度和内部温度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温度测点的布置将要反映这种梯度的变化,主梁梁体温度场采用在梁体内埋设智能型温度传感器结合点温计进行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应力传感器布置在每一节段的前后截面位置,每一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七组应力传感器

[0015]优选的,所述主梁应力测量包括以下工况:每组节段混凝土浇筑后

张拉前

张拉后;边跨合龙段混凝土张拉后及体系转换;中跨合龙段混凝土张拉后及体系转换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带有检测

修正功能的模型,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数据进行检测,配合预建模型

实测模型的对比,基于检测的数据生成新的预建模型,如此在连续梁的施工过程中,对每节段梁架进行校正,避免了误差的累积;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在施工阶段及时高效对预应力张拉效果及梁体线形进行控制及纠正,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提供的高铁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精度,并及时高效的反馈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偏差,指导现场对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纠偏,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线形控制手段不完善问题,降低施工误差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工程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应力检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模型,模型包括预建模型

实测模型和对比修正模块,预建模型是基于施工设计的参数和使用材料的标准数值,在计算机上生成的需要建造的连续梁预测模型;实测模型包括成型模块和数据模块,是将每段实际施工后测量的参数输入数据模块,并根据实际数据生成的实际成型的连续梁实际模型;对比修正模块是基于连续梁实际模型与连续梁预测模型之间对比产生的偏差得出的后续修正模型,对比修正模块包括数据输入单元和对比单元,根据输入的数据与预建模型中对应的数据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得出修正参数

[0020]步骤二:初始节段施工,初始段施工时按照预建模型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在悬臂关键断面的主要受力部分埋设应力传感器,应力传感器布置在每一节段的前后截面位置,每一截面上均设置有至少七组应力传感器,主梁应力测量包括以下工况:每组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过程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模型,所述模型包括预建模型

实测模型和对比修正模块;步骤二:初始节段施工,初始段施工时按照预建模型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在悬臂关键断面的主要受力部分埋设应力传感器,通过实时应力监测装置,对于节段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在节段的端头布置线形测点进行辅助判断,在每个节段张拉完成,切除钢绞线前,根据实时显示的应力数据及混凝土桥梁端的线形数据,判断是否需要补充张拉力或放张;步骤三:施工完成后,对初始节段进行检测,检测包括应力检测

线性检测和温度检测,并将检测后的数据实时传输至实测模型,生成初始节段实际模型;步骤四:模型修正,由于实际施工环境的限制,导致初始节段实际模型必然与预建模型存在误差,基于对比得出的误差,利用对比修正模块修正构件模型时用到的材料和施工参数,基于修正后的参数和初始节段实际模型生成新的预建模型并替换原预建模型,基于新生成的预建模型给出后续梁段的施工参数;步骤五:循环施工监控,第二节梁段基于步骤四给出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后续梁段进行如步骤二到步骤四的过程进行循环校正施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建模型是基于施工设计的参数和使用材料的标准数值,在计算机上生成的需要建造的连续梁预测模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测模型包括成型模块和数据模块,是将每段实际施工后测量的参数输入数据模块,并根据实际数据生成的实际成型的连续梁实际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铁超大跨度连续梁线形全过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比修正模块是基于连续梁实际模型与连续梁预测模型之间对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炬银车晓军高新平梁超周晓磊张弛谢东李敏仇少东叱干庆阳
申请(专利权)人:云桂铁路广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