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458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其能够尽量避免附加新的机构,并防止筒状针织物的边界部上的线圈的不一致和稀弄(织疵)的产生。底脚片导向三角(25)面向在反方向(23R)上底脚片(13)的驱动针踵(13a)通过的通过路径(23RH、23RL)。为了对织针(11)的返回量产生ΔL的差,对从驱动针踵(13a)的针槽的突出量设置高低差,使从底脚片导向三角(25)的三角板(2a)的表面的高度比中三角(3)等低。如实线所示,在底脚片导向三角(25)的上缘(25a)上,仅使较高地突出的驱动针踵(13a)返回,如虚线所示,使较低地突出的驱动针踵(13a)不返回而通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至少一对针床的、将针织物编织成筒状的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 机。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周知能够在以在齿口相对的状态下具备至少一对针床的横机上将袜 子、手套作为筒状的针织物来编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用于编织袜子、手套的横机 上,使用选针滚筒来选择编织中使用的织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图6表示袜子、手套的编织中使用的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1的概略构成,并主要 表示三角系统。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1具有前针床和后针床。两针床上设有用于往复行 走并选择性地驱动织针而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座滑架。三角系统搭载于三角座滑架上,分 为面向前后针床的三角板2a、2b,并分别配置多个三角。在面向各针床的三角板2a、2b上配 置的三角大致相同,对应的部分加上相同的参照标号。三角的配置以从三角板2a、2b的里 面侧透视的状态表示。作为在两方配置的主要的三角,设有中三角3、起针三角4、弯纱三角 5、压纱三角6、压针三角7、引针三角8、及可出没的罗纹三角9。在两个针床的中间形成齿 口 10。在齿口 10的两侧上相对的两个针床以齿口 10 —侧较高、远离齿口 10—侧较低的方 式倾斜,但为了说明方便,以不倾斜的状态表示。各针床上,在图中作为上下的方向上形成针槽。针槽在图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 各针槽中以使织针11可进行相对于齿口 10进退的滑动位移的状态收容织针11。在图的 左侧作为从侧方看到织针11的部分的构成表示。织针11包括针主体12和底脚片13。齿 口 10 —侧的针主体12具有从针槽向三角座滑架一侧突出的齿口侧针踵12a、相对于齿口 10进退而进行编织动作的针钩12b和针舌12c。底脚片13具有从针槽向三角座滑架一侧 出没的驱动针踵13a。在编织袜子、手套的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1上,沿一定的方向、例如图中的顺时 针方向供给针织纱而将针织物编织成筒状。该情况下,三角座滑架向图中右方行走时,在后 针床上成为正方向,在前针床上成为反方向。在后针床一侧上,如正方向13aF所示,通过沿 中三角3、起针三角4、弯纱三角5,沿通过路径13aFT引导驱动针踵13a,进行织针11的线 圈形成动作。齿口侧针踵12a的正方向12aF描画了通过路径12aFT。使罗纹三角9作用 时,如虚线所示,使织针11比中三角3先行而进入齿口 10,能够将称为松紧纱的弹性纱插 入。此外,在齿口侧针踵12a突出的高度上设置高低差,如果即使罗纹三角9突出也不作用 于较低的齿口侧针踵12a,则能够选择插入松紧纱的织针11。在前针床一侧,齿口侧针踵12a及驱动针踵13a沿反方向12aR、13aR的通过路径 12aRT、13aRT移动。在前针床一侧,设置起口时突出的可出没的起口用三角14,但在筒状针 织物的编织时使其出没。在压纱三角6的上缘6a上,使齿口侧针踵12a以A L的量返回到 齿口 10 —侧。这样,一方面,例如后针床侧的三角座滑架在正方向形成线圈,另一方面,例如前针床侧的三角座滑架在反方向进行织针11的返回。三角座滑架反转行走方向时,一方的三 角座滑架在反方向进行织针11的返回,另一方的三角座滑架在正方向形成线圈。在正方向 13aF的驱动的最后,驱动针踵13a通过弯纱三角5被向远离齿口 10的方向引入。在引入织 针11的状态下,钩挂已形成的线圈的针钩12b也远离齿口 10而被向针床侧的针槽内引入。 在齿口 10上,通过向下方拉下已编织成的针织物,对钩挂于织针11的针钩12b的线圈施加 向下方的张力,易于编织新的针织物。针钩12b被引入到针床侧时,即使在齿口 10向下方 拉下针织物,施加于钩挂在针钩12b的线圈的张力的方向也会变为沿针槽底面的方向,而 不会朝向下方。因此,在反方向12aF的编织时,在压纱三角6的上缘6a使齿口侧针踵12a 返回,使针钩12b靠近齿口 10,针织物变得易于从针钩12b向齿口 10下垂。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第263192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10-77557号公报通过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1编织筒状针织物时,在结束编织的正方向侧的针床 上钩挂于作为编织宽度的终端的织针11或靠近终端的部分的织针11的线圈成为端部线 圈。对于端部线圈,因三角座滑架反转而在相对的针床上作为正方向的编织开始,针织纱被 引出,担心线圈的尺寸变小。专利文献1中,设置防止织针进入单元,即使从相对的针床侧 引出针织纱,所述防止织针进入单元也进行限制以使织针11不进入齿口 10侧。端部线圈变小时,在连结在隔着齿口 10相对的针床上编织的针织物的边界部上, 由于端部线圈的密实的线圈和线圈之间的间隔增大,线圈的尺寸变得不一致,产生发生稀 弄(织疵)而损害外观的问题。但是,若设置专利文献1所述的防止织针进入单元,则需要 附加新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其能够尽量避免附加新的机 构,并防止筒状针织物的边界部上的线圈的不一致和稀弄的产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隔着齿口在前后配置有一对针床,在各 针床上并列设置有针槽,所述针槽收容织针而引导相对于齿口进行进退的方向上的滑动移 动,并具备三角系统,所述三角系统搭载于沿针槽的并列设置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 滑架上,对于从针槽突出的织针的驱动针踵进行作用,在向对于每个针床分别不同的正方 向移动时使织针进入齿口后退入到针床以进行线圈形成动作,在向反方向移动时不进行线 圈形成动作,从而能够在前后针床上交替地编织针织物且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结针织物而 编织成筒状,其特征在于,包括选针系统,以使驱动针踵从针槽突出的方式选择在各针床上编织针织物所使用的 编织宽度内的织针,使突出的高度在编织宽度的终端部分的织针上比编织宽度内的其他织 针低;以及返回用导向三角,配置在向反方向移动时从针槽突出的驱动针踵通过的路径上, 根据突出的高度,不作用于终端部分的织针的驱动针踵而使驱动针踵通过,对于其他织针 作用于驱动针踵而使其他织针以预定的返回量返回到齿口侧。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4所述织针上,在相比所述驱动针踵靠近所述齿口的位置上还具备齿口侧针踵,所述三角系统中包括齿口侧导向三角,所述齿口侧导向三角设置成面对向所述反 方向移动时齿口侧针踵通过的路径,作用于所述编织宽度的终端部分的织针的齿口侧针 踵,以比所述返回量少的量使该终端部分的织针返回到齿口侧。此外,本专利技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系统包括选针滚筒,设在所述各针床的尾端侧,通过是否在设于外周面 的凹部安装选针销而堵塞凹部,来控制是否使所述织针的驱动针踵从所述针槽突出,该选针销具有与所述编织宽度内的织针的根数对应的长度,并具有下述形状在 与编织宽度的终端部分的织针对应的部分上,堵塞该凹部的高度比与编织宽度内的其他织 针对应的部分低。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搭载于三角座滑架的三角系统中,选择性地驱动各针床的针槽中 收容的织针的驱动针踵。对于由选针系统以驱动针踵从针槽突出的方式选择的织针,向对 于每个针床分别不同的正方向移动时进行线圈形成动作,而在向反方向移动时不进行线圈 形成动作。在各针床上编织的针织物,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被连结而成为筒状。选针系统使 编织宽度的终端部分的织针的驱动针踵从针槽突出的高度比编织宽度内的其他织针低。在 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状针织物编织用横机,隔着齿口在前后配置有一对针床,在各针床上并列设置有针槽,所述针槽收容织针而引导相对于齿口进行进退的方向上的滑动移动,  并具备三角系统,所述三角系统搭载于沿针槽的并列设置方向往复移动的三角座滑架上,对于从针槽突出的织针的驱动针踵进行作用,在向对于每个针床分别不同的正方向移动时使织针进入齿口后退入到针床以进行线圈形成动作,在向反方向移动时不进行线圈形成动作,从而能够在前后针床上交替地编织针织物且在编织宽度的两端连结针织物而编织成筒状,其特征在于,包括:选针系统,以使驱动针踵从针槽突出的方式选择在各针床上编织针织物所使用的编织宽度内的织针,使突出的高度在编织宽度的终端部分的织针上比编织宽度内的其他织针低;以及  返回用导向三角,配置在向反方向移动时从针槽突出的驱动针踵通过的路径上,根据突出的高度,不作用于终端部分的织针的驱动针踵而使驱动针踵通过,对于其他织针作用于驱动针踵而使其他织针以预定的返回量返回到齿口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彰智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