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6031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以防止受到重物压迫后沉降产生裂缝,提高路基抗压强度,包括路基,所述路基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为C20水泥砼;加固层,该加固层设置在上述基础层上表面,所述加固层采用水泥砼板,该水泥砼板内具有钢筋网片;第一沥青层,该第一沥青层覆于上述加固层上表面,该第一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粗粒式沥青砼;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覆于上述第一沥青层表面,该第二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以及第三沥青层,所述第三沥青层设置在上述第二沥青层上表面,该第三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细粒式改性沥青砼。青砼。青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领域,具体讲是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是轨道或者路面的基础,是经过开挖或填筑而形成的土工构筑物。路基的主要作用是为轨道或者路面铺设及列车或行车运营提供必要条件,并承受轨道及机车车辆或者路面及交通荷载的静荷载和动荷载,同时将荷载向地基深处传递与扩散。在纵断面上,路基必须保证线路需要的高程;在平面上,路基与桥梁、隧道连接组成完整贯通的线路。在土木工程中,路基在施工数量、占地面积及投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0003]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525726.6的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底层,所述路基底层的两侧均设置有路基护脚,所述路基底层的顶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层,所述减震层的顶部设置有混泥土层,所述混泥土层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腿,所述固定腿的底部贯穿混泥土层并延伸至混泥土层的内部,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顶部设置有防水层。该路基结构具有如下缺陷1、当大型货车超重超载,压迫路基,会使路基沉降产生裂缝;2、不能及时的将积水排出,即使上述路基结构具有防水层,但是积水长时间累积在防水层上表面,会对路基结构造成腐蚀作用,破坏路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以防止受到重物压迫后沉降产生裂缝,提高路基抗压强度。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为C20水泥砼;加固层,该加固层设置在上述基础层上表面,所述加固层采用水泥砼板,该水泥砼板内具有钢筋网片;第一沥青层,该第一沥青层覆于上述加固层上表面,该第一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粗粒式沥青砼;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覆于上述第一沥青层表面,该第二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以及第三沥青层,所述第三沥青层设置在上述第二沥青层上表面,该第三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细粒式改性沥青砼。
[0006]优选的,所述加固层的厚度为24cm,fr≥5.0MPa。
[0007]优选的,所述路基还包括覆于上述加固层上表面的抗裂防水粘结膜。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沥青层的厚度为7cm。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沥青层的厚度为5cm。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三沥青层的厚度为4cm。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沥青层上表面自中部向两侧倾斜向下。
[0012]优选的,所述路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上述路基两侧的排水结构,排水结构与路基之间通过楔形加筋体衔接,在该楔形加筋体表面覆有将路基表面与排水结构表面衔接起来的水泥层,该排水结构包括截水渗沟,该截水渗沟设置在上述路基的两侧;封闭层,该封闭
层设置在截水渗沟的上表面;以及挡水结构,该挡水结构设置在上述截水渗沟与封闭层的外侧。
[0013]优选的,在所述挡水结构的外侧还设有排水沟。
[0014]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实用通过设置采用具有钢筋网片的水泥砼板的加固层,大大加强了路基的抗压强度,能够有效防止受到大型货车压迫后路基放生沉降,提高了路基的使用寿命;
[0016]2、通过将路基表面向两侧倾斜,并设置排水结构,能够及时的将路基表面积水排出,避免积水停留在路基表面对路基造成侵蚀。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防沉降路基结构,包括路基,该路基包括基础层1、加固层2、第一沥青层3、第二沥青层4以及第三沥青层5,加固层2设置在上述基础层1上表面,第一沥青层3覆于上述加固层2上表面,第二沥青层4覆于上述第一沥青层3表面,第三沥青层5设置在上述第二沥青层4上表面。
[0020]其中,基础层1为C20水泥砼;加固层2采用水泥砼板,水泥砼板内具有钢筋网片,加固层的厚度为24cm,fr≥5.0MPa。第一沥青层3采用粘层油与粗粒式沥青砼,厚度为7cm。该第二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中粒式改性沥青砼,厚度为5cm。第三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细粒式改性沥青砼,厚度为4cm。
[0021]通过设置采用具有钢筋网片的水泥砼板的加固层,大大加强了路基的抗压强度,砼板内的钢筋网片能够增加路基的抗剪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受到大型货车压迫后路基放生沉降,提高了路基的使用寿命;
[0022]在加固层2上表面还覆有一层抗裂防水粘结膜。该抗裂防水粘结膜进一步的增加了路基的抗剪性,同时该防水粘结膜能够防止雨水渗透侵蚀加固层。
[0023]如图1所示,第三沥青层5上表面自中部向两侧倾斜向下。
[0024]在上述的路基两侧还设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与路基之间通过楔形加筋体6衔接,在该楔形加筋体6表面覆有将路基表面与排水结构表面衔接起来的水泥层12,该排水结构包括截水渗沟9、封闭层8、排水沟11以及挡水结构10,截水渗沟设置在上述路基的两侧;封闭层8设置在截水渗沟9的上表面;挡水结构10设置在上述截水渗沟9与封闭层8的外侧,挡水结构10的外侧还设有排水沟11。
[0025]渗水盲沟管底埋深至水平面下2m,沟底宽1m,排水管采用中315mmPVC 带孔双壁波纹管,底部设 0.2m厚C35 混凝基础,中间填充碎石,外侧包裹针刺无纺土工布。
[0026]路面的积水延路基表面向两侧汇集,经封闭层渗透至截水渗沟内排出,多余的雨
水则继续流动,向排水沟汇集,在排水沟的作用下排出,能够及时的将路基表面积水排出,避免积水停留在路基表面对路基造成侵蚀。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包括基础层,所述基础层为C20水泥砼;加固层,该加固层设置在上述基础层上表面,所述加固层采用水泥砼板,该水泥砼板内具有钢筋网片;第一沥青层,该第一沥青层覆于上述加固层上表面,该第一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粗粒式沥青砼;第二沥青层,所述第二沥青层覆于上述第一沥青层表面,该第二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中粒式改性沥青砼;以及第三沥青层,所述第三沥青层设置在上述第二沥青层上表面,该第三沥青层采用粘层油与细粒式改性沥青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层的厚度为24cm,fr≥5.0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还包括覆于上述加固层上表面的抗裂防水粘结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沉降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沥青层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兰周廷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铁道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