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两种亲水高聚物的PVDF合金膜及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5354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多孔中空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制膜的配方及其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第一聚合物P1:聚偏氟乙烯(PVDF)25~45%;第二聚合物P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0~4.5%;第三聚合物P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5~5%;第一稀释剂D1:二甲亚砜25~35%;第二稀释剂D2:三甘醇22~38%;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PVDF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抗污染、强度高的中空纤维膜,能为MBR工艺提供高性能的膜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中空纤维膜及其制法,尤其是涉及一种 含有两种亲水高聚物的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中空纤维膜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MBR)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可以同时实现生 物催化反应及水与降解物质的分离,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实现回用水质标准。是当代先进、 高效和低能耗的废水深度处理及再生回用新技术。其中制备强度高、抗污染性能好、低成本 的超滤膜和微滤膜,是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的核心技术。但目前大多数商品化的超、微滤膜效 果均不理想,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超、微滤膜多数采用非溶剂致相分 离法制备,所制出的膜大多包含指状大空腔结构,膜孔径分布不均勻、强度差,在污水中使 用易断丝,膜寿命短,不适于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适于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中应用的聚偏氟乙烯多孔中 空纤维膜及其制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聚偏氟乙烯多孔中空纤维膜,其制膜的配方成份及其含量以质量百 分比计第--聚合物Pi聚偏氟乙烯(PVDF)25 -45%第二二聚合物P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0 4. 5%第三三聚合物P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 5 5%第--稀释剂Di二甲亚砜25 35%第二二稀释剂D2三甘醇22 38%优选的,其中各成份的质量比为P^Pi = 0 0. 18,PA = 0. 02 0. 11,D/D2 = 4/5 6/5,P/ (P+D) = (25 45) %,其中P = Pi+PfPy D = 0:+02其中P+D为百分之百。更优选的,其中各成份的质量比为其中所述?2/^= 0. 04 0. 10,其中所述Pg/Pi = 0. 04 0. 07,其中所述Di/込=8/9 1/1,其中所述P/ (P+D) = (30 35) %。优选的,所述第一、第二稀释剂混合溶剂中加入成核剂N:苄醇,且成核剂的加入 量(质量比)为N/Pi = 4%。。优选的,其中所述聚偏氟乙烯(PVDF)重均分子量为300000,所述聚甲基丙烯酸甲 酯(PMMA)重均分子量为70000,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粘均分子量为13000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聚合物材料的预处理将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在烘干机中进行干燥,烘干温 度为50 80°C ;(2)制膜共混物原料的制备将聚偏氟乙烯P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2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3,二甲亚砜Di与三甘 醇D2按比例称量后,先后置于搅拌釜中,在120 150°C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溶解,搅拌时间 为15 25小时,搅拌转速为80 120转/分,将溶解均勻的制膜高分子溶液在空气中冷 却造粒,得到共混物原料;(3)中空纤维膜的挤出、成形(4)稀释剂浸取将制成的中空纤维中间体浸入反渗透水中,脱除膜中的稀释剂混合物,水温为 18 35°C,浸取时间为3 6小时;(5)晾干将制成的中空纤维膜在室温下晾干即得中空纤维膜制品。优选的,其中步骤(1)中的温度为60 70°C。优选的,其中步骤(2)中所述的搅拌时间为22 24小时,所述的搅拌转速为90 100转/分。优选的,其中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3-1)将上述共混物原料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3-2)挤出的熔融共混物经过过滤器和纺丝泵,从中空纤维环形口模中挤出,形成 中空的初生纤维;(3-3)将上述初生纤维在空气中降温,然后在冷却液中冷却固化,经收卷机收卷, 制成中空纤维中间体。更优选的,其中步骤(3-1)中原料的加料速度为8kg/h,挤出机沿螺杆长度方向分 为8个区段进行加热,8个区段的温度范围为100 150°C,螺杆转速为120转/分。更优选的,其中步骤(3-2)中环形口模单孔的外径为5. 5毫米(mm),内径为5.0 毫米,温度为130 140°C,环形口模中心孔通入氮气,氮气的压力为10 30毫米水柱 (mmH20),优选的氮气压力为15 25毫米水柱(mmH20)。更优选的,其中步骤(3-3)中将上述初生纤维在温度为5 25°C的空气中降温,优 选的空气温度10 15°C,收卷机收卷速度为10 15m/min,冷却液为二甲亚砜、三甘醇 C2、及水(3三者的混合液,冷却液温度为10 30°C,优选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为15 20°C。更优选的,其中从口模出口到冷却液面的空气间隙保持为5 25厘米,优选的空 气间隙为10 20厘米。优选的,其中三者混合的比例是(质量比)-.(C.+Q/C^ 1.4/1 3/1,(VC2 = 4/5 6/5。更优选的,(Q+Q/Q= 2/1 2. 5/1,(VC2 = 8/9 1/1。优选的,其中步骤⑷中所述的水温为20 30°C,时间为4 5小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突出的耐溶剂、耐酸碱、耐氧化、耐候等特 性,有优异的耐热性和韧性,特别是材料中的氟元素具有较强的负极性、使PVDF不易吸附 有机污染物、显示良好的抗污染特性,是MBR工艺的首选材料。然而,因为PVDF材料疏水性强,表面能低,对水分子具有排斥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至 少一种亲水高分子材料与之共混,从而有效地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新的混合稀释剂体系,该体系由二组分混合溶剂 组成,其中一个组分是聚合物的溶剂或潜溶剂,另一个组分是聚合物的非溶剂,通过调整混 合稀释剂中二者之间的不同比例,来调节聚合物与稀释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进而改变 聚合物/稀释剂体系的相分离状态,达到调控膜孔结构的目的,制备所需三维网络结构的 膜。在此基础上,本专利技术采用稀释剂和水的混合液作为冷却液,通过改变冷却液的组 成及温度,来调节膜表面的孔径及开孔率的大小,制备具有孔密度梯度的PVDF超、微滤膜, 提高膜对污染物的截留特性和抗污堵能力。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利用了“高温溶解、低温分相”的原理,将聚合 物与稀释剂在高温下混合溶解成均勻的铸膜溶液,再将溶液制成平板状、管状及中空纤维 状后,经降温、冷却,使铸膜液体系发生液_液或固_液相分离,聚合物体系固化后,再将稀 释剂萃取除去,即得到多孔分离膜。该方法对高聚物材料的适应性广泛,不仅适于常规的高 聚物,也适于常温下溶解性差、甚至由于高度结晶,在普通常温下不能溶解的聚合物。由于 成膜温度相对较高,相应的成膜高聚物的浓度也相对较高,可以避免出现非溶剂致相分离 法制出的那种指状大空腔结构,制出孔结构均勻,高度贯通的三维网络结构,因此膜的强度 高,能够适应MBR工艺的要求。采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PVDF中空纤维超、微滤膜,具有优良的化 学稳定性,抗污染、强度高的中空纤维膜,能为MBR工艺提供高性能的膜产品。另外,传统的制膜工艺中稀释剂是非水溶性的,膜成形后需采用醇、酮、酯类有机 溶剂作为萃取剂,这种工艺除了使用有机溶剂本身费用高外,还要附加回收萃取剂的成本, 还不能避免有机污染物的排放。本专利技术中由于混合稀释剂体系中二组分均为水溶性的,这 样就可采用水作为萃取剂来萃出膜中的稀释剂(潜溶剂),可以避免采用有机溶剂作萃取 剂带来的麻烦,还可降低膜的制造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中空纤维膜外径为1. 2 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纤维膜,其制膜的配方及其含量以质量百分比计:第一聚合物P↓[1]:聚偏氟乙烯(PVDF)25~45%第二聚合物P↓[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0~4.5%第三聚合物P↓[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5~5%第一稀释剂D↓[1]:二甲亚砜25~35%第二稀释剂D↓[2]:三甘醇22~3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耀良奚韶锋陈翠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