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4789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的由真空罐与真空装置组成的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的集成泵式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容器罐,真空容器罐设有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及真空接口;真空容器罐与真空增压装置通过连接管相连;真空增压装置设有吸气管和出气管,吸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连接管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气密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先进,运行稳定,适于长期连续运转,即使在介质抽空的事故状态下运转也不会损坏,因此该装置非常适于在石化、化工和电力工业企业卸载,转送各类易燃易爆及腐蚀性液体介质,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自动化控制,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卸载介质无残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槽罐车卸载扫仓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的由真 空罐与真空装置组成的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的集成泵式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 载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槽罐车卸载泵是液态介质槽罐车卸载输送的主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石油、化 工、电力、冶金、环保、污水处理、食品、制药、合成纤维、采矿、造纸、建筑等行业部门。目前槽 罐车卸载中广泛采用的措施有自吸泵其工作原理为利用泵腔内预存的介质在泵的作用下反复循环过程中将吸 入泵腔中的空气裹夹排出后,才能正常工作,其缺点为排气时间长、效率低。因受无法改变 的缺陷(吸上真空高度低)限制不能卸载密度较大的化工介质。卸载易燃、易爆、易气化的 介质时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容积泵容积泵包括柱塞往复泵、隔膜泵、罗茨泵、螺杆泵和齿轮泵等。因其摩擦系 数较大,机件易磨损,所以运行效率低、使用寿命低。离心泵使用离心泵卸载槽罐需要配置真空泵补助,卸载工作中,如介质容易汽 化,就需要反复多次启动真空泵将汽体吸出,再重新启动离心泵工作。上述工艺措施存在的共同缺陷还有1、设备运行中必需有人看守控制工作过程, 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设备空转损坏设备,如卸载的是易燃易爆介质还会因此酿成火灾事 故;2、介质卸载后残留量大,由此产生的经济损失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自动化控制 的由真空容器罐与真空增压装置组成的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且卸载介质无残留的 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卸载易燃易爆介质困难,卸载后介 质残留量大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真空容器罐,真空容器罐设有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及真空接口 ;真空容器罐与 真空增压装置通过连接管相连;真空增压装置设有吸气管和出气管,吸气管和出气管分别 与连接管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气密连接。所述的真空容器罐内还设置有物位传感器。所述的真空容器罐上设有进口管阀和出口管阀。所述的真空增压装置采用液环真空泵作为工作主机。所述的液环真空泵可采用其他不具有正压压缩功能的划片式真空泵、隔膜式真空 泵、螺杆式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和离心式真空风机替代。本技术的优点效果如下31、技术先进,运行稳定,适于长期连续运转,即使在介质抽空的事故状态下运转也 不会损坏,因此该装置非常适于在石化、化工和电力工业企业卸载,转送各类易燃易爆及腐 蚀性液体介质。2、自动化控制,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卸载介质无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真空增压装置,1. 1、吸气管,1.2、两位三通电磁阀I,1.3、出气管,1.4、两位三通电磁阀II,2、真空容器罐,2. 1、进口管阀,2. 2、出口管阀,2. 3、物位传感器,3、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如下实施例真空容器罐2内设置有物位传感器2. 3 ;真空容器罐2上设有进口管路和出口管 路,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与真空容器罐之间分别设有进口管阀2. 1和出口管阀2. 2 ;真空容 器罐的上部设有真空接口,真空接口与连接管3的一端相连;连接管3的另一端与真空增 压装置1相连,真空增压装置1设有吸气管1. 1和出气管1. 3,吸气管1. 1与连接管3之间 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I 1. 2气密连接,出气管1. 3与连接管3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II 1. 4气密连接;真空增压装置1采用液环真空泵作为工作主机。所述的液环真空泵可采用其他不具有正压压缩功能的划片式真空泵、隔膜式真空 泵、螺杆式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和离心式真空风机替代。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如下卸载工作程序启动真空增压装置1,两位三通电磁阀I 1. 2将吸气管1. 1与连接管3连接畅通, 连接管3与真空容器罐2连接畅通,真空增压装置出气管1. 3的两位三通电磁阀II 1. 4与 连接管3连接端关闭,另一端开放直通大气,真空容器罐出口管阀2. 2关闭,真空增压装置 将真空容器罐和与真空容器罐进口管阀2. 1气密连接的卸载鹤管系统即吸入管线内的空 气吸出至真空,吸出的空气经真空增压装置出气管1. 3和开通向大气的两位三通电磁阀II 1. 4排出,待卸载槽罐车内介质在大气压力作用下通过吸入管路进入真空容器罐2内并将 槽罐车内介质吸空或真空容器罐2内介质装满,物位传感器2. 3发出信号,真空增压装置1 自动停机。增压输送工作程序启动真空增压装置1,两位三通电磁阀I 1. 2将吸气管1. 1与连接管3连接处关 闭,两位三通电磁阀I 1. 2面向大气端开放,真空增压装置出气管1. 3的两位三通电磁阀II 1. 4与连接管3连接端开放,另一端关闭,连接管3与真空容器罐2连接畅通,真空容器罐出 口管阀2. 2开放,真空容器罐进口管阀2. 1关闭,在真空增压装置作用下,外界空气从两位 三通电磁阀1. 2面向大气端进入经真空增压装置增压后再经出气管1. 3、两位三通电磁阀II 1. 4和连接管3进入真空容器罐2,并将真空容器罐内存的介质增压后经出口管阀2. 2 送往外接输出管网,待真空容器罐2内介质排空后,物位传感器2. 3发出信号,真空增压装 置1自动停机。 真空增压装置1采用液环真空泵作为工作主机,当液环真空泵吸气管与真空容器 罐真空接口气密连接时,液环真空泵会将真空容器罐内空气吸出而形成真空,当液环真空 泵出气管与真空容器罐真空接口气密连接时,液环真空泵会发挥空气压缩机的功能向真空 容器罐内压入空气而形成正压。当真空容器罐不需正压时真空装置可采用其他不具有正压 压缩功能的真空泵如划片式真空泵、隔膜式真空泵、螺杆式真空泵、罗茨真空泵和离心式真 空风机等作为真空装置的主机。权利要求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容器罐(2),其特征在于真空容器罐(2)设有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及真空接口;真空容器罐(2)与真空增压装置(1)通过连接管(3)相连;真空增压装置(1)设有吸气管(1.1)和出气管(1.3),吸气管(1.1)和出气管(1.3)分别与连接管(3)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气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容器罐(2)内还设置有物位传感器(2.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容器罐(2)上设有进口管阀(2. 1)和出口管阀(2.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增压装置(1)采用液环真空泵作为工作主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 增压装置(1)采用其他不具有正压压缩功能的划片式真空泵、隔膜式真空泵、螺杆式真空 泵、罗茨真空泵和离心式真空风机作为工作主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控制的由真空罐与真空装置组成的既能真空吸入又能增压输出的集成泵式的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容器罐,真空容器罐设有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及真空接口;真空容器罐与真空增压装置通过连接管相连;真空增压装置设有吸气管和出气管,吸气管和出气管分别与连接管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气密连接。本技术技术先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控制槽罐车真空卸载输送装置,包括真空容器罐(2),其特征在于真空容器罐(2)设有进口管路,出口管路及真空接口;真空容器罐(2)与真空增压装置(1)通过连接管(3)相连;真空增压装置(1)设有吸气管(1.1)和出气管(1.3),吸气管(1.1)和出气管(1.3)分别与连接管(3)之间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气密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立新胡亚利王发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耐蚀合金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