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4564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铜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铜金属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铜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常用的金属材料,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

导电性

电化学活性和强韧性,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如在电极材料领域,其强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使其被视作一种非常重要的电极材料,此外还被用于生产电器元件

灯头

电池帽

钮扣

密封件

接插件等众多器件的生产

[0003]但是,目前对于铜板材

铜片和铜箔等加工处理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性

尤其对于超薄的铜箔制备而言,各种制备方式均存在一定的缺陷

如常见的电解法所制得的铜箔,其具有极限厚度小,能够接近
0.004mm
左右的超薄规格,但硬度差

抗拉强度普遍偏低,并且成本较为高昂,而压延铜箔通常采用较为先进的双合轧制法,却也仅能够有效制得厚度约
0.012mm
的铜箔,在制备厚度更小的铜箔时,非常容易发生断裂

开裂等情况

[0004]对此,研制一种能够以低成本的方式对铜材进行减薄加工处理工艺对于工业化生产超薄铜材且保障铜材力学性能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工艺难以有效实现平面状铜材的减薄处理,现有超薄平面状铜材的制备工艺或存在成本高

性能差,或存在制备局限性,难以制得超薄平面状铜材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
[0007]一

能够实现超薄平面状铜材的加工制备;;
[0008]二

控制制备成本相对较低;
[0009]三

确保所制得铜材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
[0012]所述方法包括:
[0013]1)
获取待加工铜材的初始临界变形量
Def
c
的数据和标准道序变化系数
C
的数据;
[0014]2)
基于目标减薄变形量
Def
t
计算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
f
,所述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
f
由下式进行计算:
[0015][0016]式中:
f
为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且满足
f≥3
,无单位;
Def
t
为目标减薄变形量,无单位;
Def
c
为初始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C
为标准道序变化系数,无单位;
[0017]3)
计算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Def
n
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铜材减薄加工处理过程中
的单次加工量,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Def
由下式进行计算:
[0018][0019]式中:
Def
n
为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n
为正整数,无单位;
Def
c
为初始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F
n
为加工次序,
n
为正整数,无单位;
f
为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且满足
f≥3
,无单位;
4)
基于步骤
3)
的计算结果,对待加工铜材进行
F
n
次减薄加工处理至达到目标厚度,控制除最后一次减薄加工处理外每次减薄加工处理控制加工变形量符合步骤
3)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Def
n
的计算结果,第1次至倒数第二次减薄加工处理后均对铜材进行低温退火,至最后一次减薄加工处理完成后进行终末退火,完成铜材减薄加工处理

[0020]作为优选,
[0021]步骤
1)
所述标准道序变化系数
C
由下式进行计算:
[0022][0023]式中:
C
为标准道序变化系数,无单位;
Def
c
为初始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Def
c

为第一次临界变形加工处理并进行低温退火处理后再次进行临界变形加工处理时检测所得的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0024]作为优选,
[0025]所述低温退火处理制度为
120

150℃
保温
25

35min。
[0026]作为优选,
[0027]步骤
4)
所述低温退火处理制度为
120

150℃
保温
25

35min。
[0028]作为优选,
[0029]步骤
4)
所述终末退火处理制度为
180

220℃
保温
30

60min。
[0030]作为优选,
[0031]所述方法用于板状或片状或箔状铜材的加工处理

[0032]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而言,核心在于合理控制铜材的减薄加工处理的总过程,控制每一次减薄加工处理后铜材的微观形态特征以及宏观力学性能,且本专利技术方法适用于现有冷轧压延减薄加工处理工艺,如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包括后续实施例,实际“减薄加工处理”这一过程即为冷轧压延处理

[0033]而对于减薄加工处理的总过程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铜材的近临界加工

临界加工法是金属加工领域技术人员常见且常用的加工方法,其相较于常规的非临界加工法
(
加工变形量小于临界变形量
)
而言,临界加工法即是使得加工变形量远大于常规铜材的临界变形量,即远超常规铜材的临界变形量
10

20


[0034]如常规的对于压延铜箔制备时,通常采用超量压制压延,部分压延铜箔制备过程中单次减薄形变量
(
压下率
)
甚至超过
50


这是因为在临界变形量前,随着变形量的增大,铜材的晶粒会不断地变形并积累位错,而至接近临界变形量后铜材具有非常大的硬脆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铜材减薄加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1)
获取待加工铜材的初始临界变形量
Def
c
的数据和标准道序变化系数
C
的数据;
2)
基于目标减薄变形量
Def
t
计算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
f
,所述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
f
由下式进行计算:式中:
f
为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且满足
f≥3
,无单位;
Def
t
为目标减薄变形量,无单位;
Def
c
为初始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C
为标准道序变化系数,无单位;
3)
计算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Def
n
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铜材减薄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单次加工量,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Def
由下式进行计算:式中:
Def
n
为第
n
次加工减薄变形量,
n
为正整数,无单位;
Def
c
为初始临界变形量,无单位;
F
n
为加工次序,
n
为正整数,无单位;
f
为减薄拉拔标准道序系数且满足
f≥3
,无单位;
4)
基于步骤
3)
的计算结果,对待加工铜材进行
F
n
次减薄加工处理至达到目标厚度,控制除最后一次减薄加工处理外每次减薄加工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利朱艳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德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