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184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包括金属保护壳和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驾驶测试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技术是指在无需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实现车辆控制与操作,从而实现汽车驾驶自动化的技术,目前,无人驾驶技术已成为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正日益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原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强化学习等,其中,传感器模块对车辆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感知,提供了高精度的数据支持,控制系统模块通过分析感知数据,实现驾驶决策和规划路径,具体而言,该模块采用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算法,可以根据当前路况

交通情况等因素自主规划最佳行驶路径,控制系统模块负责驾驶决策后的操作,例如控制车速

方向盘

刹车等,整个自动驾驶系统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同时,还需要高效的通讯技术,保障控制中心和车辆的数据传输快速

稳定

[0003]现阶段的无人驾驶技术主要采用激光雷达探头作为检测部件,可以称得上是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激光雷达探头安装在车辆的车身上,实时监控路况信息,包括行人

障碍物

其他移动车辆等,在对无人驾驶车辆进行测试时,由于测试车辆尚处于测试阶段,难免发生碰撞事故,碰撞产生的撞击力和挤压极有可能对激光雷达探头造成损坏,而激光雷达探头造价较为昂贵,一旦发生损坏就会严重增加测试成本,还会影响测试时间,现阶段采用的保护壳无法对激光雷达探头的检测端进行有效的保护,保护效果不好,缺乏自我保护机构,还可以做出改进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

)
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及其工作方法,具备自我保护

减少经济损失

使用方便的优点,进而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7](

)
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自我保护

减少经济损失

使用方便的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包括金属保护壳和激光雷达探头主体,所述金属保护壳内部设置有激光雷达探头主体,且金属保护壳底面设置有底板,并且底板一端底面和金属保护壳底面一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所述金属保护壳底面安装有底仓,且底仓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电磁铁,并且底仓顶面位于金属保护壳底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部贯穿插接有挡杆,且挡杆底面固定安装有铁
片,并且铁片和底仓内顶面之间位于挡杆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金属保护壳背立面开设有穿线孔,且金属保护壳内壁与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后端盖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并且激光雷达探头主体输出端连接有数据线,所述数据线贯穿第一弹簧和穿线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保护壳背立面位于穿线孔下方贯穿开设有复位孔,且复位孔位于第一弹簧下方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金属保护壳内壁和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后端盖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铁片和底仓内顶面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一端顶面和金属保护壳内底面一端开设有让位槽,且让位槽位于弹性簧片的上方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簧片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丝与安装槽表面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保护壳开口端两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为
L
型结构,并且安装板一端弯折形成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金属保护壳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数据线两端分别与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和行车电脑连接,且行车电脑输出端与电磁铁输入端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底仓壁厚与金属保护壳壁厚相同,且金属保护壳壁厚不小于
2mm。
[0018]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的工作方法,包括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具体工作方法如下:
[0019]1、
安装方法:对无人驾驶测试车辆的车壳进行开孔,随后将金属保护壳放入到车壳内侧,使金属保护壳的开口对准开孔,通过安装板与车壳内壁的粘接固定金属保护壳,将数据线接通行车电脑,并为电磁铁接通控制线

[0020]2、
保护方法:当距离过近车速过快时,激光雷达探头主体产生碰撞风险,此时,激光雷达探头主体通过数据线将速度信息和距离信息发送给行车电脑,行车电脑通过数据分析后启动电磁铁,电磁铁启动产生磁力吸取铁片,拉动铁片下移,带动挡杆下移,第一弹簧即可拉动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向穿线孔方向移动,直至激光雷达探头主体检测端移动至与底板分离,此时,弹性簧片回弹复位,带动底板向上转动折叠,带动底板另一端与金属保护壳内顶面抵接,形成对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的遮挡,同时,金属保护壳起到了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的保护,与底板一起对激光雷达探头主体进行全方位保护

[0021]3、
复位方法:工作人员可拆下金属保护壳,为电磁铁断电,此时,第二弹簧回弹,拉动铁片上移,推动挡杆顶面抵接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底面,使用螺丝刀等杆状工具从复位孔插入,推动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向金属保护壳开口方向移动,激光雷达探头主体推动底板沿弹性簧片转动复位,弹性簧片受力产生回弹力,便于下一次翻转工作,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移动至挡杆一侧后,挡杆在第二弹簧的拉动下持续上移,挡杆挡住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即可完成对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的复位,本专利技术在复位时只需要使用杆状工具从复位孔插入推动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移动即可

[0022](

)
有益效果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及其工作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
本专利技术采用了金属保护壳

挡杆

电磁铁

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在
正常工作时处于拉伸状态,激光雷达探头主体安装在金属保护壳内部,金属保护壳安装在无人驾驶侧视车辆壳体内部,激光雷达探头主体的检测端延伸至金属保护壳开口处,检测车辆壳体与障碍物的距离,当距离过近车速过快时,激光雷达探头主体产生碰撞风险,此时,激光雷达探头主体通过数据线将速度信息和距离信息发送给行车电脑,行车电脑通过数据分析后启动电磁铁,电磁铁启动产生磁力吸取铁片,拉动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保护壳
(1)
和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2)
,所述金属保护壳
(1)
内部设置有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2)
,且金属保护壳
(1)
底面设置有底板
(3)
,并且底板
(3)
一端底面和金属保护壳
(1)
底面一端开设有安装槽
(17)
,所述安装槽
(17)
内部固定安装有弹性簧片
(18)
,所述金属保护壳
(1)
底面安装有底仓
(6)
,且底仓
(6)
内底面固定安装有电磁铁
(11)
,并且底仓
(6)
顶面位于金属保护壳
(1)
底面贯穿开设有通孔
(14)
,所述通孔
(14)
内部贯穿插接有挡杆
(15)
,且挡杆
(15)
底面固定安装有铁片
(12)
,并且铁片
(12)
和底仓
(6)
内顶面之间位于挡杆
(15)
外侧套接有第二弹簧
(13)
,所述金属保护壳
(1)
背立面开设有穿线孔
(9)
,且金属保护壳
(1)
内壁与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2)
后端盖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7)
,并且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2)
输出端连接有数据线
(8)
,所述数据线
(8)
贯穿第一弹簧
(7)
和穿线孔
(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壳
(1)
背立面位于穿线孔
(9)
下方贯穿开设有复位孔
(10)
,且复位孔
(10)
位于第一弹簧
(7)
下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
(7)
两端分别与金属保护壳
(1)
内壁和激光雷达探头主体
(2)
后端盖固定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
(13)
两端分别与铁片
(12)
和底仓
(6)
内顶面固定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
(3)
一端顶面和金属保护壳
(1)
内底面一端开设有让位槽
(16)
,且让位槽
(16)
位于弹性簧片
(18)
的上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簧片
(18)
两端分别通过固定螺丝
(19)
与安装槽
(17)
表面固定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自我保护的无人驾驶测试用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保护壳
(1)
开口端两侧表面固定安装有安装板
(4)
,且安装板
(4)

L
型结构,并且安装板
(4)
一端弯折形成固定端
(5)
,所述固定端
(5)
与金属保护壳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岑浩杨军汪杰朱天宇王立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远测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