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363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综合管廊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综合管廊,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

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

通信,燃气

供热

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

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

统一设计

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
"
生命线
"。
[0003]常规综合管廊为一个封闭的箱体结构,埋置于城市道路以下,需要占用一定的地下空间,对于空间充足的地理环境常规埋设方式的综合管廊是比较好的施工选择,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筑的规模化,扩大化不断改善者城市地理环境,以及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土地资源,此时对于埋设在地下的综合管廊就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其它构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布置

[0004]尤其是对于山区城市河道两岸山体耸立,河边建筑密布,道路狭窄,可用地空间十分紧张,若采用常规综合管廊结构形式,开挖埋置于狭窄道路之下,或邻近河道河堤附近,将占用极大的地下空间,导致城市用地空间不足,甚至严重时会影响或中断交通通行,同时采用常规的埋设管廊结构的方式,对于河道边的防洪建设造成稳定性差,威胁河堤防洪及周边建筑物结构安全,整体工程实施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各部件的配合,使得本方案能够集管廊

防洪

交通的功能为一体,提高其适应性,并且能够有效的增加紧张的用地空间

交通运行空间

改善城市沿河风貌,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管廊单元,每个所述管廊单元包括:
[0008]管廊本体;
[0009]第一承载部,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底部;
[0010]第二承载部,固定在所述管廊本体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共同为所述管廊本体提供支撑;
[0011]路面结构,铺设在所述管廊本体的顶部;
[0012]防洪结构,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面向河道的一侧,且所述防洪结构与所述管廊本体一体设置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两个纵向承台,两个所述纵向承台的长度方向与所
述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之间固定有桩间系梁,并且两个所述纵向承台以及所述桩间系梁的铺设宽度大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宽度,所述管廊本体架设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上侧,且所述管廊本体均与所述纵向承台

所述桩间系梁固定,所述第二承载部固定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的下侧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桩基,且沿所述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为两列,每列所述桩基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纵向承台固定安装

[0015]优选的,所述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层,铺设在所述管廊本体的顶部,在所述路基层的上侧铺设有路面层

[0016]优选的,所述防洪结构包括挡墙,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的顶部的一侧,所述挡墙与所述路面层

路基层固定为一体,并且所述路面层的顶面与所述挡墙的顶面平齐,所述管廊本体一侧设置有护坡,所述护坡为倾斜设置,所述护坡上端与管廊本体固定

[0017]优选的,在所述管廊本体外表面的周侧设有防水层

[0018]优选的,所述管廊本体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桩基的间隔距离为5‑
10m。
[0019]优选的,所述管廊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沉降止水缝构造,相邻两个所述沉降止水缝构造之间间隔的距离为
20

30m。
[0020]优选的,所述挡墙顶面设置有防撞护栏,所述防撞护栏高于所述路面层

[0021]优选的,综合上述各结构的配合,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步骤一:对河道附近进行地面线处表土清理,整平,并对桩基分布位置进行测量和标记;
[0023]步骤二:进行桩基施工,将桩基沿河道走向分设两列,每列中相邻的两个桩基间隔5‑
10m
,桩基竖直插入地面内部,且依次穿过地面线

岩土分界线并进入岩层分界线以下,并且桩基伸入岩层分界线以下的深度不小于桩基直径2倍的宽度,并保持所有的桩基在施工安装结束后顶端平齐;
[0024]步骤三:在桩基顶部进行纵向承台施工,并同时进行桩间系梁施工;施工时,将桩间系梁与纵向承台的顶部高出地面线以上,同时桩间系梁与纵向承台的顶面平行且共面,之后在第一砂土回填层位置回填部分砂土,使得第一砂土回填层的高度至纵向承台顶部位置;
[0025]步骤四:进行纵向承台顶部管廊本体施工,并且在管廊本体之间每间隔
20

30m
的位置安装沉降止水缝构造;
[0026]步骤五:进行挡墙施工,并开展周边防水层施工,施工时将挡墙的靠近河道的一面与管廊本体的侧壁平齐;
[0027]步骤六:靠河道一侧进行剩余第一砂土回填层的铺设施工,并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在第一砂土回填层的表层进行护坡施工,使得护坡上端与管廊本体接触固定,下端与地面接触固定;
[0028]步骤七:在管廊本体背离河道一侧进行第二砂土回填层施工,并且使得第二砂土回填层的顶面先回填至低于管廊本体顶面的位置,然后进行路基层的铺设施工,然后继续铺设第二砂土回填层,使得第二砂土回填层的顶面至路基层顶面;
[0029]步骤八:进行防撞护栏施工,防撞护栏施工结束后再进行路面层铺设施工,然后继
一体设置,可用于河道汛期防洪

[0043]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二承载部包括两个纵向承台3,两个纵向承台3沿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纵向承台3与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两个纵向承台3之间固定有桩间系梁5,并且两个纵向承台3以及桩间系梁5的铺设宽度大于管廊本体1的宽度,管廊本体1架设在两个纵向承台3上侧,且管廊本体1均与纵向承台
3、
桩间系梁5固定,第二承载部固定在两个纵向承台3的下侧

[0044]参见图1所示,进一步的,第一承载部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桩基4,且沿管廊本体1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为两列,每列桩基4与对应的一个纵向承台3固定安装,并且每列桩基4中相邻的两个桩基4的间距在5‑
10m
之间,而每个桩基4在施工时其下端依次穿过地面线
14、
岩土分界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包括多个首尾依次连接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管廊单元包括:管廊本体
(1)
;第一承载部,设置于所述管廊本体
(1)
底部;第二承载部,固定在所述管廊本体
(1)
与所述第一承载部之间,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共同为所述管廊本体
(1)
提供支撑;路面结构,铺设在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顶部;防洪结构,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
(1)
面向河道的一侧,且所述防洪结构与所述管廊本体
(1)
一体设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包括两个纵向承台
(3)
,两个所述纵向承台
(3)
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长度方向平行,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
(3)
之间固定有桩间系梁
(5)
,并且两个所述纵向承台
(3)
以及所述桩间系梁
(5)
的铺设宽度大于所述管廊本体
(1)
的宽度,所述管廊本体
(1)
架设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
(3)
上侧,且所述管廊本体
(1)
均与所述纵向承台
(3)、
所述桩间系梁
(5)
固定,所述第二承载部固定在两个所述纵向承台
(3)
的下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包括多个竖直设置的桩基
(4)
,且沿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为两列,每列所述桩基
(4)
与对应的一个所述纵向承台
(3)
固定安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包括路基层
(8)
,铺设在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顶部,在所述路基层
(8)
的上侧铺设有路面层
(9)。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洪结构包括挡墙
(6)
,设置在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顶部一侧,所述挡墙
(6)
与所述路面层
(9)、
路基层
(8)
固定为一体,并且所述路面层
(9)
的顶面与所述挡墙
(6)
的顶面平齐,所述管廊本体
(1)
位于所述挡墙
(6)
的同一侧设置有护坡
(10)
,所述护坡
(10)
为倾斜设置,所述护坡
(10)
的上端与管廊本体的外侧壁固定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廊本体
(1)
外表面的周侧设有防水层
(2)。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本体
(1)
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桩基
(4)
的间隔距离为5‑
10m。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型综合管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廊本体
(1)
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沉降止水缝构造
(17)
,相邻两个所述沉降止水缝构造
(17)
之间间隔的距离为
20

30m。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岸帆杜韬焦晖张和李明辉邓永乐杨树羽张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