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2064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具体涉及电力排管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施工方法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工程中电力排管的上方易受较大载荷,管道周围常采用混凝土包封的做法,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管道周围积易产生向上的浮力,因此在对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过程中,能够避免混凝土浮力过大造成电力排管出现浮动

[0003]现有公开文献中,中国专利公开号
CN112359845A
的专利公开了电力排管施工方法,主要针对目前的现浇混凝土排管施工大多存在堵管

管子断裂

管子漂浮,安装不直顺等质量问题;并且在面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

通信电缆共同铺设时,还需设置不同管径的排管,此时则使得上述管子漂浮的问题更为严重,则通过逐层实现多层上层排管定位,并在定位后逐层进行多层上层混凝土固定层的浇筑,上层排管位于底层排管上方,上层混凝土固定层位于底层混凝土固定层上方,对基坑进行回填,并夯实;该电力排管施工还存在如下缺陷;上述电力排管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时会存在一定的浮力,当浮力过大时将造成电力排管位移

管箍松动

连接处断裂

管线弯曲

漏浆等情况发生,且会对后期施工造成直接影响,最终影响电力排管工程施工质量及进度,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

专利技术内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S1、
数据采集,采集分析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并采集福利原因图片,编辑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数据主题名称;
S2、
建立数据库,将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并备份到云服务器中,备份2‑3次;
S3、
施工数据处理核对,拍摄现场施工图片,根据现场图片输送到数据库中,与数据库中的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以及原因产生的图片进行比对,比对确定现场施工存在的浮力的原因;
S4、
管沟开挖,针对浮力原因,利用挖机挖出管沟,根据设计图开挖底宽为
847cm、
深度为
900—1200cm
及坡度
50

60
°
,坑底再利用水平仪找平,具备后续施工条件的安装立面尺寸;
S5、
垫层施工,基坑找平后,进行基础垫层施工,垫层用
C15
混凝土,厚度
200mm
,垫层应分块连续浇筑,每间隔2‑
3h
养护一次,需要2‑5名监督人员查看基础垫层开裂位置,修
复基础垫层开裂缝隙;
S6、
预埋螺栓施工,基础垫层施工时配合放置预埋螺栓,管道两侧各1个,对称设置,预埋螺栓根据综合排布图提前画线定位,垫层浇筑时一同放置,并放置塑料套筒保护露出部分;
S7、
电力排管安装,先组装管枕,每隔
3000mm
敷设一道,管枕与管枕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且连接牢固,沿敷设方向摆放电力管道,电力管道应根据预埋螺栓位置居中放置;
S8、
固定组件安装,固定组件安装前检查其尺寸是否正好匹配,根据电力排管个数提前制作安装,组件由
50*5mm
边刚好或
40*4mm
角钢与扁钢焊接制作而成,要求扁钢开孔与预留螺栓口径适配,通过与预埋螺栓连接固定电力排管,排管敷设完毕后安装固定组件,并用螺栓固定好固定组件,使电力排管紧贴垫层;
S9、
模板支护,电力排管施工完毕后进行模板支护,模板高度高出浇筑面
20mm
,模板要求顺直,且与中间支撑连接稳定,中间支撑
500mm
支撑一道;
S10、
混凝土浇筑检查,浇筑前检查排管间管枕安装后在同一平面,且管道间管枕连接牢固,排管间管箍连接牢固,管道插入深入足够,且适配,无松动,紧固件均已安装完毕,螺栓拧紧牢固,接地装置均已焊接完毕;
S11、
混凝土浇筑,采用“W
分块”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向右移动为浇筑方向,再通过浇筑顺序按“W”分块法浇筑,消除混凝土局部产生的过大浮力对管道造成损害,如果为
2*2
以上多层电力排管敷设,采用专用漏斗浇筑,浇筑后浇筑采用分层浇筑,以
2*2
浇筑分界线为例,浇筑完下方排管,再进行上方排管的浇筑,其他多层排管采用分层浇筑,最后浇筑完毕后统一对面进行抹平

[0006]优选地,所述
S1
中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第一点为浇筑时随意浇筑,管道周围受力不均匀,第二点原因为管与管之间浇筑前未进行混凝土包封,第三点原因为局部混凝土浇筑量流速过快或量太大,第四点原因为电力管道未与垫层固定牢固,产生位移

[0007]优选地,所述
S2
中将现场图片储存方式主要以二进制方式储存在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二进制字段来存储现场图片数据,通过插入二进制数据,将现场图片以二进制形式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将现场图片转化为
base64
编码或者
blob
,然后存入数据库

[0008]优选地,所述
S3
中图片比对主要比对图像中的边缘

角点

纹理,查看比对的纹理与数据库中储存的图片数据是否相同,如相同则确定该图片为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原因点,还能够通过像素点,比较两个图像的每一个像素点,查看像素点是否相同,如相同则确定该图片的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

[0009]优选地,所述
S4
中水平仪使用时,水平仪放在坑底上,确定2‑3遍后,使用气泡调整水平仪,使其气泡居中,确保水平仪处于水平位置,并利用固定铆钉固定水平仪,选取坑底上的两个点,分别测量出它们的水平高度,记录下水平高度数据,用测量的结果计算出坑底的水平高度差值,需要填平的土方量,在坑底中填平土方并夯实,再进行一次水平仪检测,找平完成,所述
S4

C15
混凝土铺设时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线及边线,设置缩缝

曲线起讫占和纵坡转折点桩位,根据放好的边线,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恢复路线中线,直线段每
20

25m
设一桩,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
0.3

0.5m
处设指示桩,用油漆标出基层边缘的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位置,选择水泥

碎石材料,进行混合料确定材料的配合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
S1、
数据采集,采集分析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并采集福利原因图片,编辑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数据主题名称;
S2、
建立数据库,将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数据储存到数据库中,并备份到云服务器中,备份
2—3
次;
S3、
施工数据处理核对,拍摄现场施工图片,根据现场图片输送到数据库中,与数据库中的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以及原因产生的图片进行比对,比对确定现场施工存在的浮力的原因;
S4、
管沟开挖,针对浮力原因,利用挖机挖出管沟,根据设计图开挖底宽为
847cm、
深度为
900—1200cm
及坡度
50

60
°
,坑底再利用水平仪找平,具备后续施工条件的安装立面尺寸;
S5、
垫层施工,基坑找平后,进行基础垫层施工,垫层用
C15
混凝土,厚度
200mm
,垫层应分块连续浇筑,每间隔
2—3h
养护一次,需要2‑5名监督人员查看基础垫层开裂位置,修复基础垫层开裂缝隙;
S6、
预埋螺栓施工,基础垫层施工时配合放置预埋螺栓,管道两侧各1个,对称设置,预埋螺栓根据综合排布图提前画线定位,垫层浇筑时一同放置,并放置塑料套筒保护露出部分;
S7、
电力排管安装,先组装管枕,每隔
3000mm
敷设一道,管枕与管枕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且连接牢固,沿敷设方向摆放电力管道,电力管道应根据预埋螺栓位置居中放置;
S8、
固定组件安装,固定组件安装前检查其尺寸是否正好匹配,根据电力排管个数提前制作安装,组件由
50*5mm
边刚好或
40*4mm
角钢与扁钢焊接制作而成,要求扁钢开孔与预留螺栓口径适配,通过与预埋螺栓连接固定电力排管,排管敷设完毕后安装固定组件,并用螺栓固定好固定组件,使电力排管紧贴垫层;
S9、
模板支护,电力排管施工完毕后进行模板支护,模板高度高出浇筑面
20mm
,模板要求顺直,且与中间支撑连接稳定,中间支撑
500mm
支撑一道;
S10、
混凝土浇筑检查,浇筑前检查排管间管枕安装后在同一平面,且管道间管枕连接牢固,排管间管箍连接牢固,管道插入深入足够,且适配,无松动,紧固件均已安装完毕,螺栓拧紧牢固,接地装置均已焊接完毕;
S11、
混凝土浇筑,采用“W
分块”法进行混凝土浇筑,向右移动为浇筑方向,再通过浇筑顺序按“W”分块法浇筑,消除混凝土局部产生的过大浮力对管道造成损害,如果为
2*2
以上多层电力排管敷设,采用专用漏斗浇筑,浇筑后浇筑采用分层浇筑,以
2*2
浇筑分界线为例,浇筑完下方排管,再进行上方排管的浇筑,其他多层排管采用分层浇筑,最后浇筑完毕后统一对面进行抹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浇筑过程中产生浮力的原因第一点为浇筑时随意浇筑,管道周围受力不均匀,第二点原因为管与管之间浇筑前未进行混凝土包封,第三点原因为局部混凝土浇筑量流速过快或量太大,第四点原因为电力管道未与垫层固定牢固,产生位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2
中将现场图片储存方式主要以二进制方式储存在数据库中,在数据库中创建一个二进制字段来
存储现场图片数据,通过插入二进制数据,将现场图片以二进制形式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将现场图片转化为
base64
编码或者
blob
,然后存入数据库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排管混凝土抗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王秀田张展旗张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