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167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4
本申请涉及热能利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该热能利用系统包括安装筒,安装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安装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料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热能利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陶粒是一种由陶瓷材料制成的颗粒状材料,它通常具有轻质

多孔和耐高温等特点

陶粒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以及土壤改良等场景中,被用作过滤材料

填充材料

保温材料,以及各类复合建材的基础原料

[0003]在陶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陶粒先在烧结炉炉内经高温烧结,以形成坚固的致密颗粒结构,而后高温的陶粒经冷却处理,以使陶粒温度降低至室温,便于进行陶粒的后续储存

运输和使用

[0004]为对陶粒进行快速降温,目前常使用机械冷却法进行高温陶粒的降温处理;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输送冷水或冷却气体,以吸收高温陶粒的热量

而为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省成本,吸收陶粒热量后的热空气或热水往往会经过管道输送至其余诸如保温炉

烘干炉等设备处,通过输送至的热空气或热水与设备中的低温物料进行热交换,以实现热量的再利用

但在管道的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温度较高的热空气或热水在输送途中存在热能逸散的情况,使得作用于物料热交换的热能有限,使得高温陶粒的热能的利用率不高,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及方法
>。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包括安装筒

内筒

第一进料管

第二进料管

第一出料管和第二出料管,所述内筒安装在所述安装筒内,所述第一进料管和所述第一出料管均一端位于所述安装筒外,另一端与所述内筒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和所述第二出料管均与所述安装筒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斗高于所述第一出料斗;所述第二进料斗高于所述第二出料斗,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用于传输安装筒内腔物料的输送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筒内壁与内筒的外壁之间围成需加热的物料(如磷石膏)的输送通道,内筒内为高温陶粒的输送通道;生产作业过程中,通过将高温陶粒导入第一进料管,将待加热的物料导入第二进料管中,然后通过输送组件将物料输送至第二出料管处排出;过程中,内筒中的高温陶粒通过内筒对物料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低温物料与高温陶粒的快速换热

该设计减少了高温陶粒于物料之间通过水

气等中转介质进行热能交换的环节,从而减少了热能的损耗,提高了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率

[0008]可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螺旋叶片以及驱动件,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安装筒内,且螺旋叶片套设于内筒外周,所述驱动件设置于安装筒上,其用于驱使螺旋叶片旋转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驱动件能够驱使螺旋叶片转动,从而使得位于内
筒与安装筒之间的物料能够受螺旋叶片的推动而发生移动,便于经过热交换的物料顺畅的沿第二出料管排出,实现高温陶粒与低温物料之间的热交换

[0010]可选的,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换热管以及供给件,所述换热管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安装筒的管壁内,所述换热管的另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内筒中,所述供给件与换热管连接,所述供给件用于驱使换热管内换热介质流动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给件驱使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进行流动
,
换热介质沿换热管流入内筒内后
,
换热管内的换热介质吸收高温陶粒的部分热能,而后升温的换热介质持续流动并流经安装筒内壁,从而使得升温的换热介质对安装筒内壁处的物料进行加热和保温,内外双层换热的设置大幅提高了低温物料与热源的热交换接触面积,使得热能利用系统的热能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0012]可选的,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供给件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供换热管的出料端连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换热管与供给件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换热介质的循环流动,使得换热管内换热介质持续循环利用,使得换热介质中的残余热能不易浪费,从而大幅提高了热能利用装置的热能利用率

[0014]可选的,所述内筒远离第二进料管的一端上表面开设有混料口,所述内筒上于混料口处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混料口的闭合件,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闭合件,以打开所述混料口的调节件,所述安装筒上设置有用于闭合所述第二出料管的排料阀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生产加工制造过程中,往往还需要采用陶粒作为原料进行复合建材(如陶粒协同磷石膏建材)的制作,制作复合建材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原料进行热处理,以改善的复合建材的微观结构,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等;为此,本热能利用系统通过设置混料口,以为物料与陶粒提供混合基础

[0016]在该设置下,低温物料进入安装筒内后,低温物料先吸收热量,以缩小其余物料与陶粒之间的温度差,而后物料通过混料口进入内筒,以实现物料与陶粒的混合成型,从而直接获得具备一定温度的其余物料

陶粒的混合料,以减少后续的加工环节中的混料环节,也缩短了热处理混合料时的初始升温时间,实现了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的同时,也缩短了复合建材的生产时间

[0017]可选的,所述闭合件包括连接板以及漏料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漏料板于内筒的混料口处交替排列有多个,多个连接板以及多个漏料板覆盖所述混料口,多个所述漏料板能够受调节件的驱动而弯曲,以打开所述混料口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漏料板在受调节件的驱动后发生弯曲,从而使得连接板与漏料板之间形成网板状结构,使得物料在多个连接板之间的间隙处散落入内筒中,以便进行陶粒与物料的充分混合

[0019]可选的,所述漏料板远离调节件的一端与内筒连接,所述漏料板与所述调节件的驱动端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调节板,所述内筒内固定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于内筒内壁之间围成供调节板移动靠近漏料板的导向通道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调节板连接多个漏料板,使得调节件能够同步驱动多个漏料板进行同步调节,而设置的导向环能够对调节板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调节过程更加的稳定

顺畅

[0021]可选的,所述调节板置于所述第一出料管的下方,且所述调节板表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出料管内腔的落料口,所述落料口远离漏料板的一内壁处转动设置有导料板,且转动轴线与调节板的移动方向相交;所述导向环朝向漏料板的一端内壁边缘处设置有倒角,当所述调节板受调节件的驱动而推动所述漏料板后,所述导料板位于第一出料管的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筒(1)

内筒(2)

第一进料管(
11


第二进料管(
12


第一出料管(
13
)和第二出料管(
14
),所述内筒(2)安装在所述安装筒(1)内,所述第一进料管(
11
)和所述第一出料管(
13
)均一端位于所述安装筒(1)外,另一端与所述内筒(2)连通,所述第二进料管(
12
)和所述第二出料管(
14
)均与所述安装筒(1)连通;所述第一进料管(
11
)高于所述第一出料管(
13
);所述第二进料管(
12
)高于所述第二出料管(
14
),所述安装筒(1)上设置有用于传输安装筒(1)内腔物料的输送组件(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3)包括螺旋叶片(
31
)以及驱动件(
32
),所述螺旋叶片(
31
)设置于安装筒(1)内,且螺旋叶片(
31
)套设于内筒(2)外周,所述驱动件(
32
)设置于安装筒(1)上,与所述螺旋叶片(
31
)传动连接
,
用于驱使螺旋叶片(
31
)旋转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1)上设置有换热管(4)以及供给件(5),所述换热管(4)的一部分嵌入所述安装筒(1)的管壁内,所述换热管(4)的另一部分布置在所述内筒(2)中,所述供给件(5)与换热管(4)连接,所述供给件(5)用于驱使换热管(4)内换热介质流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4)的一端与供给件(5)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换热管(4)的另一端与供换热管(4)的出料端连通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2)远离第二进料管(
12
)的一端上表面开设有混料口(
21
),所述内筒(2)上于混料口(
21
)处设置有用于覆盖所述混料口(
21
)的闭合件(6),所述安装筒(1)上设置有调节件(7),所述调节件(7)用于调节所述闭合件(6),以打开所述混料口(
21
),所述安装筒(1)上还设置有用于闭合所述第二出料管(
14
)的排料阀(
1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温陶粒的热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件(6)包括连接板(
61
)以及漏料板(
62
),所述连接板(
61
)以及所述漏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浩陈娟刘浩徐静胡波代攀秦先涛贺臣吴年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聚海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