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141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热交换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钢铁冶炼的过程中,一般会配置制氧工序,生产液氧

液氮

液氦等能源介质,当生产需要相应能源介质时需要将液氧

液氮

液氦等进行加热气化,并通过管网将气体能源介质输送给用户

在制氧工序中,除了直接将液氧

液氮

液氨等加热气化,一般还在钢铁冶炼的过程中,回收烟气系统中的余热,辅助液氧

液氮

液氨等加热气化,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液氧

液氮

液氨等加热气化的效率

[0003]现有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
CN110953916B
的一种空压机余热高效回收系统通过常温常压空气经过空压机一级压缩后,进入一级换热器与冷却水进行换热,然后进入空压机二级压缩

空压机三级压缩,在压缩后进入二级换热

三级换热器换热,最后经过三级压缩及冷却的空气进入制氧机,方便直接使用空压机冷却水,减少了中间换热设备,避免了系统的过多散热损失,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通过一级压缩空气余热回收用于驱动热泵的方法,对部分制冷用户回水进行了循环利用,提高了系统的余热利用率

[0004]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现有余热回收装置在气体和液体中使用效果最佳,其可以将炼钢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热气和高温液体中的热量回收,从而用于制氧工作,但是在钢铁冶炼时,会产生大量的钢渣,而钢渣中同样带有大量的热量,该热量无法被充分回收利用,不利于提高节能效果

[0006]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通过通过在热交换结构和布料结构之间设置多个循环结构,并在热交换结构的内部设置输送待加热介质的介质输送管,使钢渣在布料结构内部被移送的方向与待加热介质在介质输送管内部流动的方向相反,当利用循环结构使布料结构内部的热空气在循环结构

布料结构和热交换结构之间循环时,可以使热空气中低温部分对低温的待加热介质加热,并以递增的形式进行热交换工作,解决了现有余热回收装置在钢铁冶炼产生大量的钢渣时,不能将钢渣中带有的大量热量,充分回收利用,不利于提高节能效果的问题

[0008]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热交换结构

布料结构和循环结构,
[0010]热交换结构用于接收钢渣中的余热;
[0011]布料结构设置于热交换结构的底部;
[0012]循环结构设置有多个,且均位于热交换结构和布料结构之间;
[0013]其中,钢渣由所述布料结构内部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多个所述循环结构将布料结构内部的热空气抽送至热交换结构的内部,并使热交换结构内部的空气循环至布料结构
的内部

[00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结构的内部设置有介质输送管,所述介质输送管内部输送的待加热介质与布料结构内部钢渣的移动方向相反

[0015]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料结构包括初级输送筒和次级输送筒,所述初级输送筒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斗,所述次级输送筒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所述初级输送筒的内部设置有初级螺旋杆,所述次级输送筒的内部设置有次级螺旋杆,所述次级螺旋杆和初级螺旋杆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次级输送筒的另一端与初级输送筒的另一端装配式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销接式连接在初级螺旋杆一端的内部,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次级螺旋杆装配式连接

[001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初级螺旋杆的一端从初级输送筒的内部伸出,并装配式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下料斗的一侧装配式连接有电机,所述减速器的一侧装配式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同一个传动链条

[001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交换结构包括多个转接筒

一个第一筒头和一个第二筒头,多个所述转接筒的内壁和一个第二筒头的内壁均加工有圆台环,相邻的两个所述转接筒之间装配式连接,一端的一个所述转接筒与第一筒头装配式连接,另一端的一个所述转接筒与第二筒头装配式连接,多个所述圆台环的窄口端均朝向第一筒头的一侧

[001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介质输送管包括螺旋管,所述螺旋管的两端均一体式成型有直管,所述螺旋管位于多个圆台环的内侧,一个所述直管从第一筒头的内部穿出,另一个所述直管从第二筒头的内部穿出

[001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循环结构均包括两个回流管和两个架管,两个所述架管之间装配式连接有风扇,两个所述回流管装配式连接,所述风扇从底部架管的内部向顶部架管的内部抽气,底部所述回流管和架管的底端分别位于初级输送筒或次级输送筒的两侧,且与其一体式成型,顶部所述回流管和架管的顶端分别位于第一筒头或转接筒或第二筒头两侧,且与其一体式成型,顶部所述回流管和架管与多个转接筒和一个第二筒头的连接点均位于圆台环窄口端的一侧

[002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循环结构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循环结构上的回流管和架管在同一个平面内均间隔排列

[002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筒头和多个转接筒与初级输送筒之间以及第二筒头和多个转接筒与次级输送筒之间均设置有收集结构,多个所述收集结构均包括收集管和接料管,所述收集管和接料管之间设置有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中部内壁加工有两个
U
型座,两个所述
U
型座之间设置有挡料板,所述挡料板的底部加工有配重条,所述挡料板的两侧均加工有轴杆,所述配重条与两个轴杆保持平行,两个所述轴杆分别转动式连接在两个
U
型座的内部,所述收集管的顶端与转接筒或第一筒头或第二筒头固定,且位于架管和回流管与其的连接点之间,所述接料管的底端与次级输送筒或初级输送筒固定

[002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集管和接料管连接处的两侧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转接头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式连接有多个垫片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4]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0025]1.
通过在热交换结构和布料结构之间设置多个循环结构,并在热交换结构的内部设置输送待加热介质的介质输送管,使钢渣在布料结构内部被移送的方向与待加热介质在介质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交换结构
(1)
,其用于接收钢渣中的余热;布料结构
(2)
,其设置于热交换结构
(1)
的底部;循环结构
(3)
,其设置有多个,且均位于热交换结构
(1)
和布料结构
(2)
之间;其中,钢渣由所述布料结构
(2)
内部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多个所述循环结构
(3)
将布料结构
(2)
内部的热空气抽送至热交换结构
(1)
的内部,并使热交换结构
(1)
内部的空气循环至布料结构
(2)
的内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
(1)
的内部设置有介质输送管
(5)
,所述介质输送管
(5)
内部输送的待加热介质与布料结构
(2)
内部钢渣的移动方向相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结构
(2)
包括初级输送筒
(202)
和次级输送筒
(201)
,所述初级输送筒
(202)
一端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斗
(204)
,所述次级输送筒
(201)
一端的底部设置有排料管
(203)
,所述初级输送筒
(202)
的内部设置有初级螺旋杆
(210)
,所述次级输送筒
(201)
的内部设置有次级螺旋杆
(211)
,所述次级螺旋杆
(211)
和初级螺旋杆
(210)
之间设置有连接件
(212)
;其中,所述次级输送筒
(201)
的另一端与初级输送筒
(202)
的另一端装配式连接,所述连接件
(212)
的一端销接式连接在初级螺旋杆
(210)
一端的内部,所述连接件
(212)
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次级螺旋杆
(211)
装配式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螺旋杆
(210)
的一端从初级输送筒
(202)
的内部伸出,并装配式连接有从动齿轮
(209)
,所述下料斗
(204)
的一侧装配式连接有电机
(205)
,所述减速器
(206)
的一侧装配式连接有主动齿轮
(207)
,所述主动齿轮
(207)
和从动齿轮
(209)
之间设置有同一个传动链条
(208)。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
(1)
包括多个转接筒
(102)、
一个第一筒头
(101)
和一个第二筒头
(103)
,多个所述转接筒
(102)
的内壁和一个第二筒头
(103)
的内壁均加工有圆台环
(104)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转接筒
(102)
之间装配式连接,一端的一个所述转接筒
(102)
与第一筒头
(101)
装配式连接,另一端的一个所述转接筒
(102)
与第二筒头
(103)
装配式连接,多个所述圆台环
(104)
的窄口端均朝向第一筒头
(101)
的一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点式钢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输送管
(5)
包括螺旋管
(501)
,所述螺旋管
(501)
的两端均一体式成型有直管
(502)
;其中,所述螺旋管
(501)
位于多个圆台环
(104)
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军昌李忠于尹卫国吴耀峰朱蕾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联达白源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