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板结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1253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护板结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及车辆,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连接防撞梁,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吸能盒;其中,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吸能盒设置的凸出区域,凸出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从而在利用护板结构起到传递车辆碰撞力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将散热器总成或者其他待安装件通过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护板结构上,以充分利用车辆副防撞梁总成处的空间,减少散热器总成等待安装件对车辆机舱空间的占用,增加机舱的布置空间。增加机舱的布置空间。增加机舱的布置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护板结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制造
,尤其设置一种护板结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车辆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为了保证汽车的散热器冷却性能,汽车的散热器总成高度又比较大,占用的高度方向就很大,导致发罩造型无法变低,影响整车的高度及造型美观性。
[0003]相关技术中,为了达到较好散热效果,前端框架往往设置有散热器组件的安装点,散热器组件通过橡胶衬套连接到前端框架上,前端框架再固接于车身或副车架处,但散热器组件所占空间较大,其会占用机舱内的空间,而减少机舱的结构。并且,散热器总成重量较大,需要较强前端框架结构来支撑其振动能量,使得前端框架的结构复杂,重量大,成本高,对于整车的重量、成本达成均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护板结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总成及车辆,能够减少散热器总成等待安装件对车辆机舱空间的占用,增加机舱布置空间。
[0005]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护板结构,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连接防撞梁,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吸能盒;其中,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吸能盒设置的凸出区域,凸出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000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护板结构包括围合形成空腔的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安装部设置于第一板体上,第二板体上开设有操作孔,操作孔暴露出第一板体上的第一安装部。
[000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护板结构还包括加强部,加强部位于空腔并与侧板相连。
[0008]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撞梁总成,包括:防撞梁;吸能盒,设置于防撞梁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远离防撞梁延伸设置;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护板结构,护板结构的第二表面覆盖吸能盒的端部,吸能盒通过护板结构与防撞梁相连设置。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在第三方向上,防撞梁具有中间区域以及两侧的边缘区域,防撞梁的边缘区域相对中间区域沿朝向吸能盒的一侧弯曲设置,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交设置;吸能盒成对设置于防撞梁两侧的边缘区域,护板结构与吸能盒一一对应,护板结构与防撞梁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轨迹相适配,并沿远离中间区域的一侧渐缩成型。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成对设置的两个吸能盒远离中间区域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导向槽。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护板结构的第一表面与防撞梁沿第二方向的两侧边缘相
焊接。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防撞梁沿第三方向的截面呈轴对称结构,且轴对称结构的对称面与第二方向相垂直。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还包括挡板结构,挡板结构覆盖于吸能盒远离防撞梁的一端,吸能盒设置为空心结构,挡板结构的厚度大于或者等于吸能盒壁厚的三倍。
[0014]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副车架总成,用于与车身相连,副车架总成包括:防撞梁总成,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撞梁总成;副车架,与防撞梁总成相连,副车架包括两个横梁以及两个纵梁,两个纵梁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与两个横梁围合形成框架结构,横梁和/或纵梁上设置有第一车身连接部;加强梁,连接于副车架远离防撞梁总成的一侧,加强梁设置有第二车身连接部。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纵梁设置有弯折部,弯折部沿第二方向弯折设置。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第一车身连接部的连接面设置为防滑面。
[0017]本申请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副车架总成。
[001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用于连接防撞梁,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吸能盒,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二方向凸出于吸能盒设置的凸出区域,凸出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部,从而在利用护板结构起到传递车辆碰撞力作用的同时,还能够将散热器总成或者其他待安装件通过第一安装部固定于护板结构上,以充分利用车辆副防撞梁总成处的空间,减少散热器总成等待安装件对车辆机舱空间的占用,增加机舱的布置空间。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待安装件固定于防撞梁总成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总成的俯视图;
[0023]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护板结构的断面图;
[0024]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断面图;
[0025]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防撞梁与护板结构对接处的放大图;
[0026]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与护板结构对接处的放大图;
[0027]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吸能盒与挡板结构对接处的放大图;
[0028]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副车架总成与车身连接的侧视图;
[0032]图13是根据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车身连接部的放大图。
[0033]附图中:
[0034]10

防撞梁总成;20

副车架总成;30

散热器;310

衬套;320

螺栓;40

车身;
[0035]1‑
防撞梁;11

防撞梁本体;12

第一拉铆螺母;2

吸能盒;21

导向槽;22

第二拉铆螺母;23

定位孔;3

护板结构;31

第一板体;311

第一安装部;32

第二板体;321

操作孔;33

加强部;4

挡板结构;5

副车架;51

横梁;511

第二加强肋;52

纵梁;521

弯折部;53

第一车身连接部;6

加强梁;61

第二车身连接部;62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连接防撞梁,所述第二表面用于连接吸能盒;其中,所述护板结构具有沿第二方向凸出于所述吸能盒设置的凸出区域,所述凸出区域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结构包括围合形成空腔的多个侧板,多个所述侧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安装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二板体上开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暴露出所述第一板体上的所述第一安装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护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结构还包括加强部,所述加强部位于所述空腔并与所述侧板相连。4.一种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梁;吸能盒,设置于所述防撞梁沿第一方向的一侧,并远离所述防撞梁延伸设置;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护板结构,所述护板结构的第二表面覆盖所述吸能盒的端部,所述吸能盒通过所述护板结构与所述防撞梁相连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向上,所述防撞梁具有中间区域以及两侧的边缘区域,所述防撞梁的边缘区域相对所述中间区域沿朝向所述吸能盒的一侧弯曲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设置;所述吸能盒成对设置于所述防撞梁两侧的边缘区域,所述护板结构与所述吸能盒一一对应,所述护板结构与所述防撞梁的边缘区域的弯曲轨迹相适配,并沿远离所述中间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