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49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包括主机及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将待作业钢管输送至作业管道内,输送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


技术介绍

[0002]钢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钢管管端内壁进行打磨

进行管道内壁打磨时,需要将钢管固定住,即在打磨过程中,钢管不能够随意移动,一旦移动会引发安全事故,并且降低打磨品质,尤其是降低打磨效率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内磨机,很难达到管道壁厚一致的需求

[000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设计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以具有管道壁厚一致的钢管

安全系数高

打磨效率高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该内磨机能够自动输送

打磨修整钢管管端内壁,并且能够得到所需要的管端内壁,提升了钢管品质,提升了打磨效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包括主机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待作业钢管,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
V
型辊道

带动所述
V
型辊道转动的转动机构

及带动所述
V
型辊道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主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待作业钢管的作业管道,所述作业管道水平设置,所述作业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底座上还设置夹持机构

跟踪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卡爪

及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同步开合的开合驱动机构,所述开合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开合,以夹持和松开钢管;所述跟踪机构包括跟踪轮及带动所述跟踪轮移动的跟踪油缸,所述跟踪油缸用于带动所述跟踪轮与钢管外壁接触;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砂轮

带动所述砂轮自转的自转组件

连接组件及公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与所述砂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砂轮自转,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跟踪机构和所述公转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砂轮与钢管内壁接触,所述公转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砂轮和所述跟踪轮沿钢管壁转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待作业钢管至所述作业管道,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合,夹持钢管外壁,所述跟踪油缸带动所述跟踪轮与钢管外壁接触,所述跟踪油缸和所述复位弹簧共同作用所述砂轮,使其与钢管内壁接触,在所述自转组件和所述公转组件的相互配合下,所述砂轮打磨整个钢管管端内壁

[0007]优选方式为,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支撑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减速电机

及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对应的所述
V
型辊道连接,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正转反转,带动所述
V
型辊道转动,以输送钢管

[0008]优选方式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连杆

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两根升降臂

及带动所述升降连杆摆动的摆动油缸,所述摆动油缸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两根所述升降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
V
型辊道的两端连接,两根所述升降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根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通过摆臂与所述升降连杆连接;所述摆动油缸带动所述升降连杆摆动,所述升降连杆通过所述摆臂和所述连接柱,带动两根所述升降臂升降,以带动所述
V
型辊道升降

[0009]优选方式为,所述底座上设有间隔设置的挡板和支撑板,所述作业管道设在所述挡板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包括圆环状的安装座

两根固定轴

门型连接架及伸缩油缸,所述安装座套在所述作业管道的外侧,所述门型连接架设在所述安装座的外围,所述门型连接架的底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门型连接架的两侧通过两根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门型连接架的顶端与所述伸缩油缸的伸缩杆铰接

[0010]优选方式为,每个所述卡爪均包括爪臂,所述爪臂的一端设置有夹板,所述夹板的夹持面为圆弧形面,所述爪臂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外壁上,所述爪臂的中间部位还与所述挡板铰接,且抱紧后所有所述卡爪的夹持面位于同一个圆上

[0011]优选方式为,所述自转组件包括自转电机和自转轴,所述自转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轴段

第二轴段和第三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砂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轴段的一端与所述砂轮连接,所述第一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轴段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轴段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轴段的另一端与所述自转电机连接

[0012]优选方式为,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L
型连杆

导向轴

竖向连接套筒和横向连接套筒,所述
L
型连杆的一端设在所述公转轴的外侧顶端,所述
L
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轴连接,所述导向轴竖向设置,所述导向轴的底端通过所述竖向连接套筒与所述第一轴段连接,所述横向连接套筒设在所述导向轴的顶端侧,所述横向连接套筒上安装所述跟踪油缸,所述复位弹簧套在所述导向轴的外侧,且所述复位弹簧设在所述
L
型连杆和所述竖向连接套筒之间;所述公转组件包括公转轴

公转电机

大皮带轮

小皮带轮和皮带,所述皮带设在所述大皮带轮和所述小皮带轮上,所述小皮带轮与所述公转电机连接,所述大皮带轮与所述公转轴同轴设置,所述大皮带轮与所述公转轴连接,所述公转轴与所述第三轴段同轴设置,所述公转轴还与所述第三轴段传动连接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由于本技术的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包括主机及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将待作业钢管输送至作业管道内,输送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
V
型辊道

转动机构及升降机构,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与作业管道的延伸方向相同;主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待作业钢管的作业管道

夹持机构

跟踪机构和打磨机构;其中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卡爪和开合驱动机构,开合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有卡爪开合,以夹持和松开钢管;其中跟踪机构包括跟踪轮和跟踪油缸,跟踪油缸用于带动跟踪轮与钢管外壁接触;其中打磨机构包括砂轮

带动砂轮自转的自转组件

连接组件及公转组件,自转组件与砂轮传动连接,以带动砂轮自转,连接组件用于连接跟踪机构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输送待作业钢管,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
V
型辊道

带动所述
V
型辊道转动的转动机构

及带动所述
V
型辊道升降的升降机构;所述主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容纳待作业钢管的作业管道,所述作业管道水平设置,所述作业管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相同;所述底座上还设置夹持机构

跟踪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至少三个卡爪

及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同步开合的开合驱动机构,所述开合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开合,以夹持和松开钢管;所述跟踪机构包括跟踪轮及带动所述跟踪轮移动的跟踪油缸,所述跟踪油缸用于带动所述跟踪轮与钢管外壁接触;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砂轮

带动所述砂轮自转的自转组件

连接组件及公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与所述砂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砂轮自转,所述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跟踪机构和所述公转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拉动所述砂轮与钢管内壁接触,所述公转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砂轮和所述跟踪轮沿钢管壁转动;所述输送装置输送待作业钢管至所述作业管道,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带动所有所述卡爪合,夹持钢管外壁,所述跟踪油缸带动所述跟踪轮与钢管外壁接触,所述跟踪油缸和所述复位弹簧共同作用所述砂轮,使其与钢管内壁接触,在所述自转组件和所述公转组件的相互配合下,所述砂轮打磨整个钢管管端内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支撑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减速电机

及与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与对应的所述
V
型辊道连接,所述减速电机通过正转反转,带动所述
V
型辊道转动,以输送钢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管管端内壁均壁内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连杆

与所述
V
型辊道一对一设置的两根升降臂

及带动所述升降连杆摆动的摆动油缸,所述摆动油缸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两根所述升降臂的一端分别与所述
V
型辊道的两端连接,两根所述升降臂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根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通过摆臂与所述升降连杆连接;所述摆动油缸带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士刚侯俊坤国伟军王文学郭宗城王新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磐金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