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996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包括本体部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的周边部,在所述周边部的内、外表面以及对应所述周边部的夹层之间至少一处设有吸热材料涂层。这样,在太阳光照射后,玻璃周边部的吸热材料涂层可对太阳光谱的全波段充分吸收,并在所述本体部和周边部之间形成温差,既可减少紫外光入射造成有机材料老化,减少红外的穿透,又可使得周边部处于压缩应力保护状态,而起到增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整个夹层玻璃的机械强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车辆玻璃加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周边增 强夹层玻璃。
技术介绍
透明玻璃或本体着色玻璃对紫外光、可见光和远、近红外光的透过率都非常高,这 主要是玻璃吸收少而导致的。玻璃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主要是通过在其周边注胶粘合来实 现与车身粘结的,而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透过玻璃后会使这种由有机硅构成的胶老 化,同时将外界更多的热量传导到驾驶室内。另一方面,机动车辆的前风窗玻璃多数是经热处理成型的,并且具有夹层结构,夹 层是在热处理后进行的,而玻璃周边是承受机动车行驶过程中所受冲击的主要位置,另外, 由于加工的缘故,在热弯过程中,需要减少热冲击的不均勻而引起玻璃以及减少玻璃边缘 的光畸变;同时玻璃周边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微裂纹,这样,玻璃周边是玻璃最薄弱的位置, 所以前风窗玻璃周边位置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容易因外来冲击而破裂。如果玻璃周边位置 的强度不够,在驾驶中,破损玻璃脱落时,会对乘驾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前风窗玻璃尤其是 其周边位置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安全。现有技术一般是采用增加玻璃的整体强 度来解决,这样,会导致玻璃较高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可提高夹层 玻璃周边的机械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包 括本体部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的周边部,在所述周边部的内、外表面以及对应所述周边部 的夹层之间至少一处设有吸热材料涂层。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的宽度在20mm-200mm之间,厚度在8 u m-50 y m之间。更具体地,所述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厚度方向上包括外层玻璃、中间膜层、内层玻 璃以及吸热材料涂层,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的厚度在1. 6mm-8mm之间。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周边部向所述本体部逐渐变小。更具体地,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由呈圆形、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吸热材料单体层 中的至少一种组成。这样,在太阳光照射后,玻璃周边部的吸热材料涂层可对太阳光谱的全波段充分 吸收,并在所述本体部和周边部之间形成温差,既可减少紫外光入射造成有机材料老化,减 少红外的穿透,又可使得周边部处于环状的压缩应力保护状态,而起到增强的效果,从而提 高了整个夹层玻璃的机械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第二种实现方式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第三种实现方式周边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四周边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该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平面方向上 包括本体部1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1的周边部2。该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厚度方向上包括 外层玻璃21、中间膜层22、内层玻璃23以及吸热材料涂层24。所述外层玻璃21和内层玻 璃23的厚度在1. 6mm-8mm之间,可以为超白、透明或本体着色的钠钙硅玻璃。中间膜层22 可以由PVB、PU、SGP等材料构成,中间膜层22的厚度可以在0. 38-20mm之间。本实施例中, 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周边部2的内表面 (即位于所述内层玻璃23的内侧)。其宽度在20mm-200mm之间,厚度在8iim-50iim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由呈圆形的吸热材料单体层241中组成。当 然,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还可以由呈方形(请参照图4)、三角形(请参照图5)或多边形 的吸热材料单体层241组成。同时,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周边部2向所 述本体部1逐渐变小。这种设置方式一方面可以起到装饰作用,另一方面,因为如果所述吸 热材料涂层24整体呈深色,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从所述周边部2向所述本体部1延伸时 会突然间消失,当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在视觉上会有种闪光的错觉,也给驾驶工作带来干 扰。当然,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外缘部分的吸热材料单体层241可以互相连接而形成封闭 的结构。请参照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吸 热材料涂层24位于所述中间膜层22和所述内层玻璃23之间,并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 涂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内层玻璃23的内表面。请参照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三,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吸 热材料涂层24位于所述中间膜层22和所述外层玻璃21之间,并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 涂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外层玻璃21的内表面。请参照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吸 热材料涂层24设在所述周边部2的外表面(即位于所述外层玻璃23的外侧)。通过上述四个实施例可以看出,本技术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太阳光3照射4后,玻璃周边部2的吸热材料涂层24可对太阳光谱的全波段充分吸收,并在所述本体部1 和周边部2之间形成温差,既可减少紫外光入射造成有机材料老化,减少红外的穿透,又使 得周边部处于环状的压缩应力保护状态,而起到增强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整片夹层玻璃的 机械强度。而且,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还可同时设置在所述周边部2的内、外表面以及对 应所述周边部2的夹层之间的两处以上的位置。当所述吸热材料涂层24位于对应所述周 边部2的夹层之间时,还可以将其通过丝网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中间膜 层22的两个表面。当夹层玻璃结构中的玻璃片数超过三层时,可以在对应所述周边部2的 其他夹层位置设置吸热材料涂层24。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包括本体部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边部的内、外表面以及对应所述周边部的夹层之间至少一处设有吸热材料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涂层通过丝网 印刷、辊印或者涂敷的方式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的宽度在 20mm-200mm之间,厚度在8 u m-50 ii m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在厚 度方向上包括外层玻璃、中间膜层、内层玻璃以及吸热材料涂层,所述外层玻璃和内层玻璃 的厚度在1. 6mm-8mm之间。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 涂层的分布密度由所述周边部向所述本体部逐渐变小。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材料涂层由呈圆形、 方形、三角形或多边形的吸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周边增强夹层玻璃,包括本体部以及环绕所述本体部的周边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周边部的内、外表面以及对应所述周边部的夹层之间至少一处设有吸热材料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清世黄华义
申请(专利权)人:信义汽车玻璃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