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74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锅盖组件包括面盖,面盖包括顶壁,以及环绕在顶壁外周且向下延伸的侧壁,侧壁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位于第一延伸段下方的第二延伸段,面盖开设有连通第一延伸段的注塑口,第一延伸段的厚度大于第二延伸段的厚度。第一延伸段的厚度大于第二延伸段的厚度,第一延伸段的注塑腔较大,因此熔融的塑胶在第一延伸段内的流动速度增大,减小第一延伸段内的塑料向顶壁以及其他部位分流对第一延伸段内塑胶流动速度的影响,使第一延伸段内的塑胶与第二延伸段内塑胶的流动速度更加接近,以相近的速度沿侧壁的周向流动,最终在侧壁的一端相交汇,从而大大降低因塑胶的流速不同而出现流痕的风险,提高面盖的外观质量。盖的外观质量。盖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电器通常采用喷涂工艺对注塑件进行表面处理,以实现各类颜色和外观质感的提升,并能掩盖部分外观缺陷,但存在成本高和不环保的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烹饪器具的外观件使用免喷涂材料制成。
[0003]以烹饪器具的面盖为例,面盖的一端留有注胶口,通过将熔融的塑胶从注胶口注入,塑胶从注胶口进入后,分成多股流向另一端,并在面盖的另一端汇聚成型。
[0004]但是,注塑胶从面盖的侧壁顶部进入后,自注塑口向两边的侧壁分流,由于上侧壁内侧还有顶壁,因此侧壁上侧的注塑胶也会向顶壁分流,因此会减弱侧壁上侧塑料的流速,使得侧壁上部塑胶的流速小于侧壁下侧塑胶的流速。而塑胶流速的不同会直接导致流痕的出现,因此面盖的外观面极容易出现注塑流痕,影响面盖的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烹饪器具的面盖注塑成型时在面盖外观面形成流痕,造成面盖外观缺陷的问题。
[0006]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锅盖组件,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包括顶壁,以及环绕在所述顶壁外周且向下延伸的侧壁,所述侧壁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下方的第二延伸段,所述面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注塑口,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厚度。
[0008]本技术的所述锅盖组件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9]所述锅盖组件设置有用于与锅体对接的对接部,所述面盖包括前端以及后端,所述后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对接部的遮挡部,所述注塑口位于所述前端。
[0010]所述第一延伸段具有朝向所述顶壁延伸的凸筋,所述注塑口位于所述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截流槽,以使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隔断。
[0011]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顶壁之间设置有成型筋位,所述成型筋位分别与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且所述成型筋位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
[0012]所述成型筋位朝向下方延伸,以使所述顶壁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上边沿。
[0013]所述第一延伸段向下延伸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延伸段向下延伸的长度为L2,其中,L1:L2=3:2。
[0014]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厚度为D2,其中,D1=2.3mm~3mm,D2=1.5mm~2.2mm。
[0015]所述第二延伸段朝向所述面盖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凸筋。
[0016]所述注塑口设置于所述面盖的一端,所述加强凸筋自所述注塑口向所述面盖的另一端间隔设置。
[0017]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还包括上述的锅盖组件;所述锅盖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锅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锅盖组件能够转动开合所述锅体;或者,所述锅盖组件可取放地置于所述锅体。
[00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19]1.本技术所述面盖的侧壁自上而下包括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厚度,且所述注塑口连通所述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注塑腔较大,因此熔融的塑胶在所述第一延伸段内的流动速度增大,减小所述第一延伸段内的塑料向所述顶壁以及其他部位分流对所述第一延伸段内塑胶流动速度的影响,使所述第一延伸段内的塑胶与所述第二延伸段内塑胶的流动速度更加接近,以相近的速度沿所述侧壁的周向流动,最终在所述侧壁的一端相交汇,从而大大降低因塑胶的流速不同而出现流痕的风险,提高所述面盖的外观质量。
[0020]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延伸段具有朝向所述顶壁延伸的凸筋,所述注塑口位于所述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截流槽,以使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隔断。所述截流槽将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隔断,使得从所述注塑口进入的塑胶不会直接流动至所述顶壁,而只能够从所述第一延伸段流动至所述顶壁,从而限制塑胶的流动路径,使所述第一延伸段内的塑胶在特定的时间内集中向所述顶壁流动,使所述顶壁的外观更加统一,避免塑胶以一定时间差以及流速差流向顶壁,使所述顶壁的塑胶凝固时间不一导致出现流痕。
[002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顶壁之间设置有成型筋位,所述成型筋位分别与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且所述成型筋位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所述成型筋位起到连通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顶壁的流道作用,使所述第一延伸段内的塑胶能够通过所述成型筋位流动至所述顶壁,完成所述顶壁的成型。所述成型筋位的厚度较薄,能够控制塑胶的流速,使塑胶均匀地流动至所述顶壁,并从四周向中心处流动填充所述顶壁,塑胶的流动方向一致为从外到内,流动速度均匀,能够大大降低在所述顶壁出现流痕的概率,提高所述顶壁的外观质量。
[002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成型筋位朝向下方延伸,以使所述顶壁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上边沿。所述顶壁的顶面低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上边沿,以在所述面盖的顶部形成收水槽,将所述顶壁上的水、油以及食物残渣限制在所述顶壁处,便于用户集中清理,避免向下流动污染所述侧壁或者锅体,保证清洁。此外,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顶壁的高低差还能够对其他零部件的安装起到定位效果,例如,对显示面板或者贴膜的安装进行定位,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性,降低装配难度。
[0023]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延伸段朝向所述面盖中心的一侧设置有加强凸筋。所述加强凸筋的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延伸段在所述加强凸筋处的厚度增大,塑胶在所述第二延伸段流动至所述加强凸筋处时,流道突然变宽,因此塑胶需要将该处的流道填充满后才能够继续向前流动,从而减缓了塑胶在所述第二延伸段的流动速度,使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内塑胶沿所述侧壁周向的流动速度更加接近,进而进一步降低产生流痕的概率。同时,所述加强凸筋成型后,还对所述侧壁起到结构加强作用,
面盖一般通过卡接固定的方式与锅盖组件的其他部件固定,在卡接过程中,所述侧壁需要发生一定程度形变,而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壁厚较薄,因此强度较低,通过所述加强凸筋能够有效提升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强度,防止所述侧壁发生塑性形变或者损坏。
附图说明
[002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面盖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6]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0027]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视图;
[0028]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侧壁的剖视图;
[0029]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面盖的俯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盖组件,包括面盖,所述面盖包括顶壁,以及环绕在所述顶壁外周且向下延伸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延伸段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下方的第二延伸段,所述面盖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延伸段的注塑口,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延伸段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组件设置有用于与锅体对接的对接部,所述面盖包括前端以及后端,所述后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对接部的遮挡部,所述注塑口位于所述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具有朝向所述顶壁延伸的凸筋,所述注塑口位于所述凸筋,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之间具有截流槽,以使所述凸筋与所述顶壁隔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段与所述顶壁之间设置有成型筋位,所述成型筋位分别与所述顶壁和所述第一延伸段连接,且所述成型筋位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延伸段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涛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