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焊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61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焊接机,属于焊接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机座,该机座的顶部固定有一导轨座,并且该导轨座与底座之间构成绝缘;一纵向移动装置,设在所述的导轨座上;一横向移动装置,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连接;一工件架移动装置,与所述机座的一侧连接,并且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构成垂直关系;一工件架旋转装置,设在所述的工件架移动装置上;一第一调整装置,设在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上;一第二调整装置,与所述的第一调整装置连接;一焊枪,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上,并且与所述的工件架旋转装置的上部相对应。优点:实现半圆弧焊接;可以避开设在工件架旋转装置上的被焊接物件对焊枪的干涉,而且能够满足环缝焊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焊接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焊接机
技术介绍
自动焊接机具有焊接效率高、焊点规整和焊接质量易于保障等长处而被广泛应用 于机械及零部件加工中,并且自动焊接机在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有报道。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 开号CN101623787A公开了一种自动焊接机,该专利申请方案可对多个工件同时焊接,从而 能提高焊接效率;技术授权公告号CN201366568Y推荐了一种自动焊接机,该专利方案 能实现焊枪的往复移动和上下移动,以适应对被焊接物件的多个点位的焊接。但是,前述的 自动焊接机并不适合于对需要作环缝焊接的部件焊接,因为,若要实现环缝焊,必须使被焊 接物件旋转360°或使焊枪旋转360°,而上述两项专利方案则无法实现。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120539Y揭示了一种相贯线双环缝自动焊接机, 该专利方案能将两个管状的工件(专利称第一工件)分别焊接到另一工件(专利称第二 工件)的两端,在焊接过程中,使第一、第二工件徐缓渐 转360°,直至由焊枪完成相贯线焊 接。可见,该焊接机完全能够实现前述的环缝焊接,具有理想的应用针对性。在专利文献中,还可大量见诸各种结构的自动焊接机,本申请人之所以不再一一 举及,是因为不同结构的自动焊接机大都是为了适应对不同形状的被焊接物件的焊接而设 计的,实用性较好,但通用性较差。为此,或许有人会不假思索地联想到使用焊接机器人,以 数控程序使焊枪姿态和位置进行任意调节,藉以满足对各种零件即前述的被焊接物件的焊 接要求。但是,众所周知,焊接机器人的价格极其昂贵,对于普通的中小企业着实难以承受。申请人:在上面例举的由CN201120539Y公开的专利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实现环缝焊 接,但是必须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被焊接物件本身不能对焊枪造成阻碍,也就是说,在使 被焊接物件转动的过程中,一旦存在对焊枪产生阻碍的情形,那么环缝焊无法实现。而现实 的被焊接物件中,由于物件自身结构的特异性,在焊接过程中,既要确保被焊接物件避开对 焊枪的干扰,又要确保焊枪顺利焊接往往十分困难,对此可以由并不限于以下所举的实例 证明。图4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剪式千斤顶的局部结构图,包括千斤顶本体9,该千斤顶 本体9包括一对上臂91、一对下臂92、螺母套管93和螺杆94,上、下臂91、92的一端共同与 螺母套管93铰接,上臂91的另一端与图中未示出的顶座铰接,下臂92的另一端与图中未 示出的底座铰接,螺杆94与螺母套管93配接。在图3中,虽然仅示出了剪式千斤顶的左半 部分,然而依据公知的常识,右半部分的结构是与左半部分相似的,因此并不会给理解造成 困惑。由图4所示可知,螺母套管93具有螺母套管座931,在螺母套管座931的对应两侧各 具有一铰接轴9311,而在下臂92与所述铰接轴9311相铰接的一端具有大体上呈U形的铰 接轴槽921,上臂91与铰接轴9311相铰接的一端同样具有与前述的铰接轴槽921相同的 槽。这种结构的剪式手柄在装配时,先将螺母套管93与螺母套管座931焊接,然后通过螺 母套管座931上的铰接轴9311置入到前述的铰接轴槽921内。业界称这种装配方式为先焊接后装配,长处是加工过程简单,即焊接方便,缺点是强度及安全性差。因为铰接轴9311 与铰接轴槽921的配合部位存在脆弱的缺陷,也就是说铰接轴槽921存在崩裂之虞。图5所示为已有技术中的结构与图4相仿的剪式千斤顶,千斤顶本体9包括上、下 臂91、92、螺母套管93和螺杆94,与图4结构不同的是在上、下臂91、92与螺母套管座931 的铰接轴9311相铰接的一端由铰接轴孔替代了前述的铰接轴槽921。这种结构的剪式千斤 顶便无法沿用图4所示结构的先焊接后装配的装配模式,也就是不能先将螺母套管93与螺 母套管座931焊接,而只有在螺母套管座931通过其上的铰接轴9311与上、下臂91、92装 配后,再将螺母套管93与螺母套管座931焊接。这种结构可以改善强度和体现安全性,因 为无需担忧上、下臂91、92与铰接轴9311相铰接的部位崩裂的问题。但是焊接较为困难, 往往无法用自动焊接机实施焊接,因为由图示结构可知,上、下臂91、92的与铰接轴头9311 相铰接的部位分别具有扩设的第一、第二圆弧凸台911、922(也可称膨状体),当在焊接过 程中转动第一、第二臂91、92时,前述的第一、第二圆弧凸台911、922势必会对焊枪产生干 涉,更具体地讲,处于静止状态的焊枪无法使螺母套管93的基部(底部)与螺母套管座931 焊接而形成一道环状焊接圈932。针对图5所示的被焊接物件,由于受到形状的限制,目前只能以手工焊接来完成, 而手工焊接不仅工效低和焊工劳动强度大,而且质量难以保障。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确保被焊接部件不对焊枪产生干涉的自动 焊接机,本申请人经过了多年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 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被焊接物件上的膨状体避开对焊枪的干涉而藉 以使焊枪实现对被焊接物件的环缝焊的自动焊接机。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动焊接机,包括一机座,该机座的顶部固定 有一导轨座,并且该导轨座与底座之间构成绝缘;一纵向移动装置,设在所述的导轨座上; 一横向移动装置,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连接;一工件架移动装置,与所述机座的一侧连 接,并且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构成垂直关系;一工件架旋转装置,设在所述的工件架移动 装置上;一第一调整装置,设在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上;一第二调整装置,与所述的第一调 整装置连接;一焊枪,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装置上,并且与所述的工件架旋转装置的上部相对 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座上配设有焊接电气控制箱和电气控制 箱,所述的焊枪与焊接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而所述的纵、横向移动装置、工件架移动装置 和工件架旋转装置与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所述的导轨座的底部具有一绝缘垫,绝缘垫与 所述机座的顶部固定。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 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纵向滑动座、一对纵向导轨和一纵向螺杆,第一电 机以卧置状态固定在所述导轨座的顶壁的内侧,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第一主动 齿轮固定在第一电机的第一电机轴上,一对纵向导轨彼此平行地固定在导轨座的顶壁的上 侧,纵向滑动座与所述的一对纵向导轨滑配,纵向螺杆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纵向螺杆座上,中部与所述的纵向滑动座相配合,由纵向螺杆的旋转带动纵向滑动座在所述的一对纵向导 轨上移动,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在纵向螺杆的端部,并且与所述的第一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 的横向移动装置与所述纵向滑动座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包括具有正反转功能的 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纵向滑台、横向滑动座、一对横向导轨和横向螺 杆,纵向滑台与所述的纵向滑动座固定连接,第二电机以卧置状态固定在纵向滑台上,并且 位于纵向滑台的一侧,与所述的电气控制箱电气连接,第二主动齿轮固定在第二电机的第 二电机轴上,一对横向导轨彼此平行地固定在所述纵向滑台的上表面,横向滑动座与一对 横向导轨滑配,横向螺杆的两端转动地支承在横向螺杆座上,中部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座(1),该机座(1)的顶部固定有一导轨座(11),并且该导轨座(11)与底座(1)之间构成绝缘;一纵向移动装置(2),设在所述的导轨座(11)上;一横向移动装置(3),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2)连接;一工件架移动装置(4),与所述机座(1)的一侧连接,并且与所述的纵向移动装置(2)构成垂直关系;一工件架旋转装置(5),设在所述的工件架移动装置(4)上;一第一调整装置(6),设在所述的横向移动装置(2)上;一第二调整装置(7),与所述的第一调整装置(6)连接;一焊枪(8),设在所述第二调整装置(7)上,并且与所述的工件架旋转装置(5)的上部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鑫机电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