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17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4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格栅装置包括壳状的格栅主体,在所述格栅主体上设置有通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横向中部的第一静态格栅;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背侧上的动态格栅组件,所述动态格栅组件的动态格栅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处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的横向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匹配,第一静态格栅和动态格栅组件均设置在格栅主体上,结构紧凑,体积需求小,易于安装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一般车辆的前部会设置例如发动机类发热部件

在车辆运行期间,发热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若车辆前部过热会影响车辆的部件的正常工作

从而,在车辆前方设置格栅装置,使外部空气进入车辆前部,来配合进行冷却作业

[0003]同时,随着科技发展,雷达也需要设置在车身上,用于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例如,远距离雷达
(LRR)
需要布置在车辆前端

这对车辆前端的空间布设提出了要求

[0004]由此,需要设计一种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用于满足远距离雷达的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专利技术提出了格栅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该格栅装置的结构设置能为雷达布设提供避让空间,有助于雷达布设的位置和精度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格栅装置,包括:
[0007]壳状的格栅主体,在所述格栅主体上设置有通孔,
[0008]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横向中部的第一静态格栅,
[0009]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背侧上的动态格栅组件,所述动态格栅组件的动态格栅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处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的横向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匹配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态格栅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50
毫米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动态格栅组件包括:
[0012]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0013]所述动态格栅,所述动态格栅具有上下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旋转叶片,
[0014]动力源,
[0015]设置在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旋转叶片之间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用于在动力源驱动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旋转叶片转动,
[0016]其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到所述格栅主体的背侧面上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传动件构造为连杆机构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的横向两端均固定设置向远离所述格栅主体的方向延伸的纵向梁,并在横向上相同端的所述纵向梁之间固定设置竖向梁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均构造为开口远离所述格栅主体的
U
型槽状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多个连接孔,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而在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横向上间隔设置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各所述动态格栅的横向外侧设置有第二静态格栅,所述第二静态格栅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一体式连接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静态格栅的横向尺寸比所述动态格栅的横向尺寸为
0.5

1.2。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格栅装置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结构上,第一静态格栅和动态格栅组件均设置在格栅主体上,结构紧凑,体积需求小,易于安装装配

尤其,在通孔处设置有第一静态格栅,与远距离雷达位置对应,可以辅助实现将远距离雷达安装在车辆的横向中心位置处,不影响
LRR
的功能区域

附图说明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
[0026]图1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爆炸图;
[0027]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格栅主体;
[0028]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第一静态格栅和第二静态格栅;
[0029]图4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动态格栅组件一方位图;
[0030]图5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动态格栅组件另一方位图;
[0031]图6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一方位三维图;
[0032]图7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格栅装置的另一方位三维图

[0033]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

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互相结合

[003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格栅装置
100。
如图1所示,格栅装置
100
包括格栅主体
1、
第一静态格栅2和动态格栅组件
3。
其中,如图
2、6
和7所示,格栅主体1构造为壳状,用于安装到汽车车体的前端,以作为车辆的外饰壳体的部分

在格栅主体1上设置有通孔
11
,该通孔
11
用于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连通

在本申请中,通孔
11
构造为月牙型,并大体位于格栅主体1的下端位置处

第一静态格栅2固定设置在通孔
11
的横向中部,用于部分封堵该通孔
11。
如图
2、6
和7所示,第一静态格栅2构造为壳状,以用于封堵部分的通孔
11
,以在整体外观上满足设计要求

也就是说将通孔
11
的中部区域构造为静态状,用于满足
LRR
的布设安装空间需求

如图4到7所示,动态格栅组件3设置在格栅主体1上

动态格栅组件3的动态格栅
31
设置在通孔
11
上,并位于第一静态格栅2的横向两侧

同时,动态格栅
31
与第一静态格栅2匹
配,以用于满足外观需求,并可以进行主动进气调节

[0036]本申请的格栅装置,结构紧凑,体积需求小,易于安装装配

尤其,在通孔
11
处设置有第一静态格栅2,与远距离雷达位置对应,可以辅助实现将远距离雷达安装在车辆的横向中心位置处,不影响远距离雷达的功能区域,也就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状的格栅主体,在所述格栅主体上设置有通孔,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横向中部的第一静态格栅,设置在所述格栅主体的背侧上的动态格栅组件,所述动态格栅组件的动态格栅设置在所述通孔处并处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的横向两侧且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匹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态格栅的曲率半径不小于
50
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动态格栅组件包括:上下间隔分布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动态格栅,所述动态格栅具有上下两端分别旋转式连接到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旋转叶片,动力源,设置在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旋转叶片之间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用于在动力源驱动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旋转叶片转动,其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固定到所述格栅主体的背侧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所述传动件构造为连杆机构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格栅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雪冬蒋迪冯玉华王理鹏潘林辉
申请(专利权)人: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