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970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电路中包括:一储能钽电容C1积累控制电路传递来的电能,一隔离二极管D1防止储能钽电容向控制电路放电;两个稳压管DW1和DW2、一电阻R2、一抗干扰瓷片电容C2与一NPN型三极管Q2共同构成用于检测储能钽电容C1电压而间接达到控制点燃时间的电路;由NPN型三极管Q2、三个限流电阻、两个PNP型三极管Q1和Q3构成一三个三极管正反馈工作电路;由所述储能钽电容C1和一自放电电阻R1以及由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和所述电阻R2构成两个吸收与能耗电路用以抗击外部短时的干扰造成的误点燃。本发明专利技术电路实现的热电池电发火头安全、可靠、准确地点燃,及时激活热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热电池是许多导弹唯一的能源装置,在导弹自主飞行阶段为其为其导引系 统、飞行控制系统、因战系统提供能源,以保证导弹完成预定功能。热电池又称热激活贮备 电池,它是一次使用的熔融盐电解质原电池。在常温下,电解质是不导电的固体,使用时用 电发火头点燃电池内的烟火热源,电池内温升迅速升高,使电解质熔融,从而激活电池并向 外电路提供额定的电压和电流。电发火头是热电池电激活的主要发火元件,其中最常用的 是热桥丝电发火头,其点火灵敏度很高,只要很小的电流就能使电发火头点燃。为了提高导弹储备时间和安全可靠性,电发火头点燃电路采用无源电路。电发火 头点燃能量来自于与之连接的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而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就是 电源电压为5V的CPU的输出端口,输出端口输出为高电平后控制开始有效,它相当电压为 5V、内阻为500Ω的直流电源。为了防止误点燃,要求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高电平持续 特定的几十毫秒之后,才能点燃电发火头,低于此特定时间不能点燃电发火头;同时,还要 允许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高电平中间断续地变为低电平几次,当输出高电平的累计时 间为特定的几十毫秒之后,也能点燃电发火头。电发火头电阻为4Ω,点燃电发火头所需要 的能量都取自于发射控制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后这特定的几十毫秒内的部分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要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利用该电路能够 安全、可靠、准确地实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激活热电池工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的技术方案是,包 括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l和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 JP2 ;电发火头电阻R6及其两端的接线端子;还包括一储能钽电容Cl用于积累控制电路 传递来的电能,一隔离二极管Dl防止所述储能钽电容Cl向控制电路放电;由两个稳压管 Dffl和DW2、一电阻R2、一抗干扰瓷片电容C2与一 NPN型三极管Q2共同构成用于检测所述 储能钽电容Cl电压而间接达到控制点燃时间的子电路;由所述NPN型三极管Q2、三个限流 电阻和两个PNP型三极管构成一三个三极管正反馈工作子电路;由所述储能钽电容Cl和一 自放电电阻Rl以及由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和一电阻R2构成的两个吸收与能耗子电路; 上述各子电路的物理连接是所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l 与所述隔离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与所述储能钽电容Cl的 正极、所述自放电电阻Rl的一端、一稳压管DWl的阴极、一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的发 射极和一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 燃电路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JP2同时与所述储能钽电容Cl的负极、所述自放电电阻Rl 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的一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发火头电阻R6的一接线端子JP4连接;所述稳压管DWl的阳极与一稳压管 DW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抗干扰瓷片电 容C2的另一端、所述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集电极输出限流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NPN 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一限流电阻R4 ;所述 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一限流电阻R5,所述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电 发火头电阻R6的另一接线端子JP3 ;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正反馈用 PNP型三极管Ql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PNP型三极管Q3基极输入限流电阻 R5的另一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本专利技术电路中一储能钽电容Cl积累控制电路传递来的电能,一隔离二极管 Dl防止储能钽电容向控制电路放电;并包括用于检测储能钽电容Cl电压而间接达到控制 点燃时间的电路和一三极管正反馈工作电路及用以抗击外部短时的干扰造成的误点燃的 两个吸收与能耗电路。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电路能够安全、可靠、准确地实现热电池电发火头 点燃,激活热电池工作。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构成是包括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 电路控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1,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 JP2,隔离二极管D1,储能钽电容Cl,自放电电阻R1,用于检测储能钽电容Cl电压的稳压管 DWl、稳压管DW2和电阻R2,抗干扰瓷片电容C2,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三极管Ql集电 极输出限流电阻R3,三极管Ql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4,NPN型三极管Q2,电发火头电阻R6,电 发火头电阻R6的接线端子JP3和接线端子JP4,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3, 三极管Q3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5。该电路具体的物理连接如下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 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l与隔离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隔离二极管Dl的阴极同时与储 能钽电容Cl的正极、自放电电阻Rl的一端、稳压管DWl的阴极、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 的发射极和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稳压管DWl的阳极与 稳压管DW2的阴极连接,稳压管DW2的阳极同时与电阻R2的一端、抗干扰瓷片电容C2的一 端、三极管Ql集电极输出限流电阻电阻R3的一端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NPN型 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三极管Ql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4的一端和三极管Q3基极输入限 流电阻R5的一端连接,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三极管Ql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4 的另一端连接,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l的集电极限流电阻R3的另 一端连接,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与三极管Q3基极输入限流电阻 R5的另一端连接,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电发火头电阻R6的 接线端子JP3连接,电发火头电阻R6的接线端子JP3与电发火头R6的一端连接;电发火头 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发火头电阻R6的接线端子JP4连接,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JP2同时与储能钽电容Cl的负极、自放电电阻Rl的另一端、抗干扰瓷片电容C2的另一端、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电发火头电阻R6的接线端子JP4连接。上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中隔离二极管Dl选用管压降极低的肖特基二极 管,它能够防止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高电平中间断续地变为低电平几次时储能钽电容 Cl向控制电路放电。上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中储能电容选用钽电容,是因为钽电容在体积上和 性能上都优于传统的电解电容器。储能钽电容Cl容值的确定的依据是,以电源电压为5V、 电源内阻为500 Ω、储能钽电容Cl充电时间为要求导弹发射控制电路的输出高电平应持续 特定的几十毫秒和自放电电阻Rl取几百k Ω为模型,通过电路仿真计算找出的电容储能最 大时所对应的电容值作为储能钽电容Cl容值。上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能够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包括: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1和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JP2;电发火头电阻R6及其两端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储能钽电容C1积累控制电路传递来的电能,一隔离二极管D1防止所述储能钽电容C1向控制电路放电;由两个稳压管、一电阻R2、一抗干扰瓷片电容C2与一NPN型三极管Q2共同构成用于检测所述储能钽电容C1电压而间接达到控制点燃时间的子电路;由所述NPN型三极管Q2、三个限流电阻和两个PNP型三极管构成一三个三极管正反馈工作子电路;由所述储能钽电容C1和一自放电电阻R1以及由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和一电阻R2构成的两个吸收与能耗子电路;上述各子电路的物理连接是:所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正输入接线端子JP1与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隔离二极管D1的阴极同时与所述储能钽电容C1的正极、所述自放电电阻R1的一端、一稳压管DW1的阴极、一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一触发电发火头电阻R6的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热电池电发火头点燃电路控制信号负输入接线端子JP2同时与所述储能钽电容C1的负极、所述自放电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的一端、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所述电发火头电阻R6的一接线端子JP4连接;所述稳压管DW1的阳极与一稳压管DW2的阴极连接,所述稳压管DW2的阳极同时与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抗干扰瓷片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1集电极输出限流电阻电阻R3的一端和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一限流电阻R4;所述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一限流电阻R5,所述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到所述电发火头电阻R6的另一接线端子JP3;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同时与所述正反馈用PNP型三极管Q1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4的另一端和所述PNP型三极管Q3基极输入限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广沈勇环周华王帅李增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