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90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应用于物料运输设备中,其包括托辊轴、轴承、轴承座以及密封组合,还包括一外盖,外盖套设于托辊轴上,并与轴承座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轴承和密封组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密封组合包括外密封环、内密封环以及润滑脂,内密封环套设于外密封环上,外密封环与内密封环相互嵌套,嵌套处填设有润滑脂,外密封环套设于托辊轴上,外密封环的外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外凹槽,轴承座套设于内密封环上,内密封环的内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内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托辊装置的密封组合具有阻滞润滑脂流失并阻挡污染物侵入托辊装置的功效,从而延长托辊装置的密封周期、降低托辊装置的故障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输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带式输送机作为连续运输设备,由于其具有效率高、能耗小、运营费低、安全 可靠等优点,因此在国内、外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现已日趋成熟和完善。托辊装置是带式输送机的主要部件,它主要用于支撑输送带和物料重量,并通过 调整不同输送带的变形量,以达到物料能够平稳的输送的功效。请参考图1为现有技术的 一种输送机的托辊装置的示意图,由图可见,密封组合是托辊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 主要作用是在托辊旋转时,阻止灰尘、水等污染物进入托辊装置内部,以确保托辊装置的正 常运行。托辊在旋转时,由于轴承座与密封组合之间间隙大且不易控制,致使密封组合容 易沾上灰尘、水等污染物并不容易清除,导致托辊装置的故障率增加;同时,密封组合中的 润滑脂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而现行托辊装置的密封组合的内、外密封环不能对“涨”出 来的润滑脂进行收集、“缩”进去的润滑脂进行补偿,致使润滑脂的流失得快且多,而密封组 合中的润滑脂越少,密封组合的密封效果就越差。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具有阻滞润滑脂流失并阻 挡污染物侵入托辊装置的功效,从而延长托辊装置的密封周期、降低托辊装置的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 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润滑脂流失过快以及污染物侵入托辊装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其包括托辊轴、轴承、轴承座以及密封组 合,托辊轴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座,还包括一外盖,外盖套设于托辊轴上,并与轴承座形成 一封闭容置空间,轴承和密封组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密封组合包括外密封环、内密封环以 及润滑脂,内密封环套设于外密封环上,外密封环与内密封环相互嵌套,嵌套处填设有润滑 脂,外密封环套设于托辊轴上,外密封环的外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外凹槽,轴承座套设于内 密封环上,内密封环的内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内凹槽。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托辊装置,外凹槽沿外密封环的外圈径向依次 排列。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托辊装置,内凹槽沿内密封环的内圈径向依次 排列。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托辊装置,轴承座包括形成容置空间的一凹部 和外圈单元,凹部和外圈单元连接为一体。3依照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托辊装置,外盖包括一圆环单元以及圆筒单 元,圆筒单元一端与圆环单元外沿连接为一体,圆环单元与外圈单元平齐,圆筒单元套设于 凹部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所采用的密封组合,在托辊装 置旋转时,该密封组合的外凹槽和内凹槽收集由于温度升高而膨胀出的润滑脂,防止油脂 的流失;在托辊装置停止旋转时,将凹槽中的润滑脂补偿给由于温度的降低而收缩的润滑 脂。该装置所采用的外盖,与轴承座以及轴承之间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使得设置于该封闭 容置空间中的密封组合以及轴承不易被污染物干扰。本技术提供的托辊装置具有对密封组合中热胀冷缩的润滑脂进行收集和补 偿的功效,并且能有效地阻挡污染物侵入其中,从而延长托辊装置的密封周期、降低托辊装置的故障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托辊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托辊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I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托辊装置实施例二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外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托辊装置实施例三Ξ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II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提供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其采用的密 封组合在托辊装置旋转时,对密封组合中热胀冷缩的润滑脂进行收集和补偿的功效,并且 能有效地阻挡污染物侵入托辊装置,从而达到延长托辊装置的密封周期、降低托辊装置的 故障率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请参阅图2,其为托辊装置的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托辊装置, 其包括托辊轴4、轴承2、轴承座3、密封组合1以及托辊体,托辊轴4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座 3,轴承2套设于托辊轴4上,并设置于轴承座3内,托辊体套设于轴承座3外,托辊体两端 设有台阶与轴承座3径向定位。请参阅图3,其为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密封组合1包括外密封环11、内密封 环12以及润滑脂13,内密封环12设置于轴承座3中,内密封环12内侧设置有轴承2,轴承 2径向采用内挡圈定位,外密封环11设置于内密封环12外侧,外密封环11外侧设置有外挡 圈,使外密封环11径向定位,内密封环12套设于外密封环11上,外密封环11与内密封环 12相互嵌套,嵌套处填设有润滑脂13,外密封环11套设于托辊轴4上,外密封环11的外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外凹槽14,轴承座3套设于内密封环12上,内密封环12的内圈表面设有 至少一条内凹槽15。在托辊在旋转时,密封组合1的外凹槽14和内凹槽15收集由于温度升高而膨胀 出的润滑脂13,防止润滑脂13的流失;在托辊装置停止旋转时,将外凹槽14和内凹槽15中 收集到的润滑脂13补偿给由于温度的降低而收缩的润滑脂13。另外,当外凹槽14的设置有多条时,其可以沿外密封环11的外圈表面径向依次排 列。这种设置可以增加外密封环对润滑脂的收集量。另外,当内凹槽15的设置有多条时,其可以沿内密封环12的内圈表面径向依次排 列。这种设置可以增加内密封环对润滑脂的收集量。实施例2请参阅图4,其为本技术托辊装置的实施例二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 防尘防水托辊装置,其包括托辊轴4、轴承2、轴承座3、密封组合1以及托辊体,轴承座3套 设于托辊轴4上,托辊体套设于轴承座3上,并且轴承座3与托辊体连接,轴承座3与托辊 轴4径向通过内挡圈定位,该托辊装置还包括一外盖16,外盖16套设于托辊轴4上,并与轴 承座3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5,轴承2和密封组合1分别套设于托辊轴4上,并设置于容置 空间5内,轴承2和密封组合1外侧有外挡圈将其径向定位。请参阅图5,轴承座3包括形成容置空间5的一凹部32和外圈单元31,凹部32和 外圈单元31连接为一体。请参阅图6,外盖16包括一圆环单元161以及圆筒单元162,圆筒单元162 —端与 圆环单元161外沿连接为一体,圆环单元161与外圈单元31平齐,圆筒单元162套设于凹 部32内,并套设于在密封组合的台阶上。外盖16与轴承座3以及轴承2之间形成的封闭 容置空间5,使得设置于该封闭容置空间5中的密封组合1以及轴承2不易被污染物干扰。实施例3请参阅图7,其为本技术托辊装置的实施例三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 防尘防水托辊装置,其包括托辊轴4、轴承2、轴承座3以及密封组合1,托辊轴4两端分别套 设有轴承座3,还包括一外盖16,外盖16套设于托辊轴4上,并与轴承座3形成一封闭容置 空间5,轴承2和密封组合1设置于容置空间5内。请参阅图8,密封组合1包括外密封环11、内密封环12以及润滑脂13,内密封环 12套设于外密封环11上,外密封环11与内密封环12相互嵌套,嵌套处填设有润滑脂13, 外密封环12套设于托辊轴4上,外密封环11的外圈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密封组合进行改进的托辊装置,包括托辊轴、轴承、轴承座以及密封组合,所述托辊轴两端分别套设有所述轴承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盖,所述外盖套设于所述托辊轴上,并与所述轴承座形成一封闭容置空间,所述轴承和所述密封组合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密封组合包括外密封环、内密封环以及润滑脂,所述内密封环套设于所述外密封环上,所述外密封环与内密封环相互嵌套,所述嵌套处填设有所述润滑脂,所述外密封环套设于所述托辊轴上,所述外密封环的外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外凹槽,所述轴承座套设于所述内密封环上,所述内密封环的内圈表面设有至少一条内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大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