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鲁燕专利>正文

轿车内拉手及其双色注塑成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448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拉手或扶手的双色注射成型技术,是一种轿车内拉手及其双色注塑成型方法,是针对现有同类产品注塑成型技术欠佳导致结构欠佳的技术问题而设计的。其要点是所述上模具分为本体模和包胶模,本体模与第一注塑系统连接,包胶模与第二注塑系统连接;模具系统上设有一个旋转机构,旋转机构旋转180度,本体模和包胶模互换型腔。所述本体与弹性体通过单模二次注塑连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外形美观、品质稳定、舒适度好、结构强度高,其注塑方法效率高、生产工艺简单;该产品适用于汽车的装配,该注塑方法适用于汽车内饰扶手或拉手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内饰拉手或扶手的双色注射成型技术,是一种轿车内拉手及其双 色注塑成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汽车内饰扶手或拉手主要有真皮包覆和表面喷塑两种成型方式。真皮 包覆就是在塑料基板本体的基础上包覆一层皮革,具有外型美观、弹性好、手感舒适、性能 稳定等优点,但是其价格较高,不适合普通型及经济型轿车采用。表面喷塑是指在塑料基 板本体表面喷涂一种有弹性的橡胶漆,其加工方法比较简单,但是性能不稳定,结构强度不 高,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会出现磨损现象,不但影响美观,还影响舒适性和安全性。随着塑 料制品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塑料制品的加工工艺业在日新月异地发展。由二种或者二 种以上不同的塑料(多物料)组成的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汽车、家电、通讯、玩具、家居行业中 不可缺少的部分。一些汽车内饰扶手或拉手也采用二种或者二种以上不同的塑料制成。其中,汽车内饰扶手或拉手的成型双色塑件有两种方法。一是“包胶法”用两副模 具在两台普通注塑机上分别注塑成型。第一次注塑成型嵌件,再注塑另一种颜色或材料的 塑料将嵌件进行包封,完成双色注塑。这种方法对生产设备没有特殊要求,但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率低。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的很多双色塑料制品一般都采用这种成型方式。二是在专 用双色注塑机上一次注塑成型,也就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注塑系统的注塑机,将不同品 种或不同色泽的塑料同时或先后注射入模具内的成型方法,其常见的又有双色单模注塑成 型和双色多模注塑成型两种方法。如现有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申请号200710026200. 4,公 开日2008年1月23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汽车内饰扶手的双色注塑方法”,其要点是它先将第一 注塑原料加热熔化,再将熔化了的液态原料通过注塑设备的螺杆经热流道注入扶手基板的 模具型腔内,经保压和冷却后,形成扶手基板;在加热熔化第一注塑原料的同时,存在另一 组加热装置在加热熔化与第一注塑原料颜色不同的第二注塑原料,然后将熔化了的液态第 二注塑原料通过注塑设备的另一组螺杆经热流道注入放置有由第一注塑原料形成的扶手 基板的另一模具型腔内,通过保压、冷却,形成在第一注塑原料形成的扶手基板上包覆第二 注塑原料弹性体,完成整个扶手的成型制造。上述双色多模成型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投入成本大,而且配合精度受安装误差 影响较大,不利于精密件的生产制造。同时,双色单模成型对设备的依赖性相对较小,其通 过自身的旋转装置实现动模部分的旋转,两个不同的型腔都加工在同一副动定模上,有效 地减少了两副模具的装夹误差,提高了制件的尺寸精度和外形轮廓的清晰度。因此近年来, 单模成型方法凭借其良好的成型工艺逐步取代了多模成型,较好地满足高精度塑件成型与 高生产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双色单模注塑成型的,使其解决现有同类产品注塑成型技术欠佳导致结构欠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轿车内拉手,该轿车内拉手为双色轿车内拉手,该拉手的本体由呈拱形,拱形 两端设有安装孔,本体两端的安装孔之间的本体包覆有弹性体;通过安装孔将该拉手安装 于车内的车门上端或车内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与弹性体通过单模二次注塑连为一 体,达到拉手整体结构牢固,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的目的。所述本体的拱形水平横跨手握段包覆弹性体,弹性体位于本体一外侧表面。这样 既可节省材料成本,又不影响车内使用者手握的舒适度。其双色注塑成型方法采用双色单模注塑成型技术,所需双色注塑机由两个注塑系 统和一个合模系统组成,模具系统包括上固定架、上模架、上模具、下模具、下模架,上模具 内设有第一注塑系统和第二注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分为本体模和包胶模,本 体模与第一注塑系统连接,包胶模与第二注塑系统连接;模具系统上设有一个旋转机构,旋 转机构旋转180度,本体模和包胶模互换型腔。上述具体注塑加工过程如下合模,第一注塑系统中本体料射入上模具的本体模 型腔内成型本体;开模,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带动旋转体和动模逆时针旋转180度,上模具的 本体模、包胶模型腔互换位置;再合模,第一注塑系统中本体料射入上模具的本体模型腔内 成型本体,第二注塑系统中包胶料射入上模具的包胶模型腔内成型品;此时一侧型腔内为 双色成型品,另一侧型腔内为本体。再开模,顶出型腔内的双色成型品,旋转机构和动模顺 时针旋转180度,上模具的本体模和包胶模互换位置,进行下一轮注塑。上述过程中上模具 的本体模和包胶模互换位置,即上模具的第一注塑系统,动模采用上模具或下模具,以上模 具为动模与旋转机构同时旋转为最佳方案,方便质量较轻的部件转动。所述上模具的本体模、包胶模设置于上模架。通过上模架固定上模具,方便上模架 带动上模具旋转或下模架带动下模具旋转。为节约上模具的空间,如只有一个本体模和包胶模的上模具,所述上模具的本体 模与包胶模连为一体。所述上模具至少设置一个以上的本体模、包胶模,下模具的成型腔与上模具的成 型腔对应。通过多个本体模、包胶模的上模具可同时注塑多个双色成型品和本体。本专利技术外形美观、品质稳定、舒适度好、结构强度高,其注塑方法效率高、生产工艺 简单;该产品适用于汽车的装配,该注塑方法适用于汽车内饰扶手或拉手的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本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双色注塑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一侧为双色成型品,另一侧 为本体,A、B部作了框定。图6是图5中的A部放大图。图7是图5中的B部放大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一侧的成型品已顶出。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双色双模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双色双模成型模具注塑时结构示意图,图中作了部分 剖视。 附图序号及名称1、本体,2、弹性体,3、安装孔,4、上固定架,5、上模架,6、上模具, 601、本体模,602、包胶模,7、下模具,8,下模架,9、第一注塑系统,10、第二注塑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艺和安装使用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本体料采用 ABS, PP等,包胶料采用ABS、PP、PTR、TPE等,本体料和包胶料为两种不同颜色的原料,本体 料和包胶料分别位于两个不同的注塑系统中。此双色注塑成型方法采用双色单模注塑成型技术,所需双色注塑机由两个注塑系 统和一个合模系统组成。如图4 图8所示的双色四模成型工艺,模具系统由上固定架4、 上模架5、上模具6、下模具7、下模架8,上模具内设有第一注塑系统9和第二注塑系统10 ; 上模具分为本体模601和包胶模602,本体模与第一注塑系统连接,包胶模与第二注塑系统 连接,模具系统上设有一个旋转机构。上模具的本体模、包胶模分别设置于上模架的两侧, 下模具的成型腔与上模具的成型腔对应。其注塑加工过程如下先合模,第一注塑系统中本体料射入上模具的本体模型腔内成型本体;再开模,旋 转机构的旋转轴带动旋转体和动模逆时针旋转180度,上模具的本体模、包胶模型腔互换 位置;再合模,第一注塑系统中本体料射入上模具的本体模型腔内成型本体,第二注塑系统 中包胶料射入上模具的包胶模型腔内成型品;此时一侧型腔内为双色成型品,另一侧型腔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轿车内拉手,该轿车内拉手为双色轿车内拉手,该拉手的本体(1)由呈拱形,拱形两端设有安装孔(3),本体两端的安装孔之间的本体包覆有弹性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与弹性体(2)通过单模二次注塑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鲁燕
申请(专利权)人:黄鲁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