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290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7 1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装置、污水多级处理装置、污泥收集装置、加药装置和反冲洗排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整体占地小,运营成本低,去除效率高;能够有效过滤处理水中的短纤维和洗涤剂,提高可生化性,更容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达到排放标准。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伴随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加快,全国范围内的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火电厂的数量不断增加使得火电厂的污水量也越来越大。
[0003]火电厂不断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火电技术还是设备的选择都需要首先考虑火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以及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影响。除此之外,火力发电厂在为人们提供电能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对于污水的处理工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步。采用新工艺、技术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更加提高发电厂的资源利用效率。
[0004]火电厂的规模以及数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给污水处理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做好污水的处理技术以及合理选择设备处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发电厂的综合效益。
[0005]火力发电厂的污水种类很多,来源主要是火电厂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工人们生活产生的污水。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可有效保护环境。
[0006]目前火电厂生活污水处理一般采用以生物接触氧化法为核心单元的地埋式处理装置来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A、预处理:将需处理的污水自流入集水池中经过预处理后,经污水泵打入到水解池中;
[0008]B、水解处理:水解池中填满半软性填料,利用附着在半软性填料上呈膜状的厌氧菌或缺氧菌对水解池中的污水进行水解处理3~6小时后,溢流至好氧池中;
[0009]C、曝气处理:好氧池中填充有半软性填料,对好氧池进行曝气,利用附着在半软性填料上呈膜状的好氧菌对好氧池中的污水进行曝气处理6~12小时后,溢流至二沉池中;
[0010]D、沉淀、消毒:溢流至二沉池中污水经过沉淀并消毒后可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0011]由于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高、水质稳定的污水,而电厂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浓度较低,BOD和SS一般在20

30mg/L,生物填料上生长的生物膜很少,对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很差,出水指标达不到回用要求。有些电厂生化处理设施只能起到二级沉淀和曝气作用,造成相应系统设备闲置、浪费。为了提高出水水质,使其达到回用要求,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后续还需要增加混凝沉淀、过滤等设备,加长了工艺流程、加大了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加大了占地面积。
[0012]此外,某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还需要接纳200t/天的布草洗涤废水,该类里面含有大量短纤维和洗衣粉泡沫,COD较高,SS含量高,有时还带有较深的颜色。洗涤剂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和增净剂,另外,还含有漂白剂、荧光增白剂、抗腐蚀剂、泡沫调节剂、酶等辅助成分。洗涤剂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烷基苯磺酸钠(ABS)和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不易生物降解,在环境中存留时间较长。ABS和LAS都需要磷酸盐作为增净剂,磷酸盐排入水体,是造成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该废水混入生活污水后,大大降低了废水的可
生化性,传统处理工艺无法实现水质达标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
[0014]具体方案如下:
[0015]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装置、污水多级处理装置、污泥收集装置、加药装置和反冲洗排放装置。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连通的格栅井和调节池,所述格栅井和污水进水口连通,格栅井污水进水口处设有人工格栅,格栅井内设有机械格栅;所述调节池设有一组加药管,调节池中设有一组污水提升泵。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水多级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MBR膜反应池,所述厌氧池、缺氧池中分别设有潜水搅拌器,所述缺氧池中还设有一组加药管,所述好氧池中设有曝气器和硝化液回流泵,所述MBR膜反应池设有一组膜组件。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曝气器和鼓风机连通。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冲洗排放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通的反洗水池和清水池,所述反洗水池设有加药管,所述清水池和回用点连通。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药装置包括乙酸钠加药装置、次氯酸钠加药装置、碱加药装置和消毒加药装置,所述乙酸钠加药装置和厌氧池连通,所述反洗水池和MBR膜反应池之间的反冲洗管道上设有保安过滤器、次氯酸钠加药装置和碱加药装置,所述MBR膜反应池和反洗水池通过引水罐连通提升,提升管道上设有消毒加药装置。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收集装置包括污泥收集池和一组污泥收集器,所述污泥收集器设置在调MBR膜反应池内,其上清液通过管道回流至调节池;所述污泥收集池内设有加药装置,所述污泥收集池内设有用于将污泥抽吸外运的污泥提升泵。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污泥收集池和MBR膜反应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污泥回收泵。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MBR膜反应池内运行一段时间后污泥菌群累积聚集,前端厌氧池消耗碳源后微生物逐渐缺失,为维持系统内前后端一定程度的污泥浓度设置混合液回流泵,将后端MBR膜反应池内的污水回流至厌氧池内。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硝化液回流泵是混合的硝化产物硝态氮,内回流是将好氧池中硝化反应产生的硝态氮回流到缺氧池,为反硝化提供化合态的氧,进行反硝化反应。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1、本专利技术装置占地小,运营成本低,去除效率高;
[0027]2、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过滤处理水中的短纤维和洗涤剂,提高可生化性,更容易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
[0029]图2为图1中预处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3为图1中污水多级处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1]图4为图1中污泥收集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5为乙酸钠加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6为次氯酸钠加药装置和碱加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7为消毒加药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5]图8为图1中反冲洗排放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0036]附图标记列表:
[0037]1、格栅井,1

1、人工格栅,1

2、机械格栅,2、调节池,2

1、污水提升泵,3、厌氧池,4、缺氧池,5、好氧池,5

1、硝化液回流泵,6、MBR膜反应池,7、潜水搅拌器,8、反洗水池,9、清水池,10、乙酸钠加药装置,11、次氯酸钠加药装置,12、碱加药装置,13、消毒加药装置,14、污泥收集池,14

1、污泥回收泵,15、保安过滤器,16、引水罐,17、鼓风机,18、泵。
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处理装置、污水多级处理装置、污泥收集装置、加药装置和反冲洗排放装置;所述污水多级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厌氧池(3)、缺氧池(4)、好氧池(5)和MBR膜反应池(6),所述厌氧池(3)、缺氧池(4)中分别设有潜水搅拌器(7),所述缺氧池(4)中还设有一组加药管,所述好氧池(5)中设有曝气器和硝化液回流泵(5

1),所述MBR膜反应池设有一组膜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装置包括连通的格栅井(1)和调节池(2),所述格栅井(1)和污水进水口连通,格栅井(1)污水进水口处设有人工格栅(1

1),格栅井(1)内设有机械格栅(1

2);所述调节池(2)设有一组加药管,调节池(2)中设有一组污水提升泵(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器和鼓风机(17)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生活污水的耦合MBR膜技术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排放装置包括通过管道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顺利朱万进李敏张大伟徐猛黄校春徐峰孙迪孙梅杭大钢张德峰胡正友徐应星杨旭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徐州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