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1921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属于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的再生设备技术领域。该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的两端采用椭圆封头曲面的形式封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空气进出口、正洗水入口和人孔,壳体内部的上部为树脂膨胀空间,壳体内部的下部为树脂层,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分配装置,底部分配装置的上方为树脂层,树脂层的上方设置有分配收集装置,分配收集装置的上方为树脂膨胀空间,在树脂膨胀空间处的壳体上设置有树脂入口,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树脂出口管和反洗水出入口,树脂出口管设置在下椭圆封头曲面轴中心,反洗水出入口与底部分配装置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属于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的再生设备技术 领域。适用于核电厂常规岛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和火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对大流量(单台额 定流量> 1000立方米/小时)凝结水的精处理交换器的树脂再生应用。
技术介绍
压水堆核电常规岛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常规配置有前置阳床和高速混床,前置阳 床的重要功能是去除凝结水中的除氢离子外的所有阳离子组份,另一方面前置阳床还起到 了对凝结水进行过滤的作用,从而使凝结水中悬浮状态的颗粒杂质降到最低,也就是说前 置阳床具有这双重功能,它为紧随其后高速混床提供了良好的运行条件。前置阳床在这个系统中运行周期相当短,对需要频繁再生的前置阳床树脂效果提 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再生设备和再生技术是关键。而传统的树脂再生设备运用在核电常规 岛凝结水精处理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分配收集装置在布液和排水不够均勻,使得再生 设备的功效不能完全发挥出来;2.下部集水排水/反洗底部分配装置的球面孔板的结构和 集水水帽的分布方式不合理,造成底部水帽配送排水和反洗水和低压空气擦洗的气流分布 不合理,使对树脂的擦洗、清洗和再生的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数量大、再生频度密的树脂 再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适应数量大、再生频度密 的树脂再生要求,能在这个塔内对失效的前置阳床树脂进行表面清洗,能除去污物和破碎 或小颗粒树脂的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包括壳 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的壳体的两端采用椭圆封头曲面的形式封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 空气进出口、正洗水入口和人孔,壳体内部的上部为树脂膨胀空间,壳体内部的下部为树脂 层,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分配装置,底部分配装置的上方为树脂层,树脂层的上方设置有 分配收集装置,分配收集装置的上方为树脂膨胀空间,在树脂膨胀空间处的壳体上设置有 树脂入口,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树脂出口管和反洗水出入口,树脂出口管设置在下椭圆封头 曲面轴中心,反洗水出入口与底部分配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体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上窥视镜、中窥视镜和下窥视 镜。以便于观察再生过程中壳体内树脂层的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部分配装置由球面孔板和水帽组成,水帽设置在球面孔板上,球 面孔板与下椭圆封头曲面形成双层装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分配收集装置由水平方向设置的母管和支管组成,所述的支管为梯 形绕丝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壳体的材质为碳钢,内部衬有两层耐酸橡胶层,耐酸橡胶层的总厚度为 4. 8mm—8mm。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帽的布局是以球面孔板的中心向外侧以每圈400mm递增,圈上相 邻二颗水帽间的夹角,由内圈向外圈,分别以90°、45°、30°、22.5°的间隔排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正洗水进口位于壳体轴中心,空气进出口位于旁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部分配装置,其球面孔板的曲率半径最大为壳体直径的1. 6-1. 7 倍。以达到99. 99%的树脂输出率的要求,过大的曲率不适用于树脂的快速而完全的输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支管的数量为4-10对。确保该装置在树脂床层布液和排液的均勻 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梯形绕丝管的绕丝间的缝隙为0. 36mm。以有利机械杂物、小颗粒或 破碎树脂的排出。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能适应数量大、再生频度密的树脂再生要求,可以通过对失效的前置阳 床树脂进行表面清洗,除去污物和破碎或小颗粒树脂和树脂的再生,直到树脂达到备用标 准。2、再生液分配和废液收集更均勻,可以使再生设备的功效完全发挥出来。3、底部分配装置送排水,反洗水和低压空气擦洗的气流分布更合理,使对树脂的 擦洗、清洗和再生的效果更好,凝结水精处理树脂再生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底部分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 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 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由的主体为壳体1,壳体1、树脂层2、下窥视镜3、树脂出口管4、反洗水出入口 5、底部分配装置6、集 水水帽7、分配收集装置8、树脂膨胀空间9、空气进出口 10、正洗水入口 11、树脂入口 12、母 管13、支管14、球面孔板15、再生液进出口 16、人孔17、中窥视镜3_1、上窥视镜3_2、上椭圆 封头曲面18、下椭圆封头曲面19、壳体1上设置有树脂入口 12、树脂出口管4、、空气进出口 10、正洗水入口 11、反洗 水出入口 5、再生液进出口 16、上窥视镜3-2、中窥视镜3-1、下窥视镜3和人孔17。壳体1 内设置有分配收集装置8和底部分配装置6。整个壳体1呈圆柱状壳体。上、下二端带有上 椭圆封头曲面18、下椭圆封头曲面19的立式柱形筒。上椭圆封头曲面18上设有正洗水入口 11、空气进出口 10,正洗水入口 11位于壳 体1轴中心,空气进出口 10位于旁侧,距壳体1轴中心不大于300mm。下椭圆封头曲面19 底部轴中心设有树脂出口管4,反洗水出入口 5位于旁侧且与底部分配装置6相连。在壳体 1侧面设有再生液进出口 16,以及在壳体的上中下不同高度段设有上窥视镜3-2、中窥视镜3-1、下窥视镜3,以便于观察再生过程中壳体1内树脂层的变化。分配收集装置8是水平向的平面设置的母管13和支管14形式,支以有利机械杂物、小颗粒或破碎树脂的排出。母管13在中间、支管14成对布置于母管13的两侧,支管14 间距按等距离排列,支管14的数量为六对,支管14的直径的选择必须符合如下条件既要 保证液体进入/排出时的通量和均勻性,还要降低装置在壳体内对液体的水阻。支管14表 面层是梯形绕丝,缝隙宽度严格保持0. 36mm,允许破碎树脂、粒径偏小的树脂和机械杂物的 排放,而合适粒径的树脂则得以保留;在梯形绕丝的内层设有开孔衬管。使整个分配收集装 置具有高的机械强度,经得起水流和气流的冲击。确保该装置在树脂床层布液和排液的均勻性。底部分配装置6是由球面孔板15 配集水水帽7组成,集水水帽7的布局是以球面孔板15的中心向外侧以每圈400mm递增, 圈上相邻二颗集水水帽7间的夹角,由内圈向外圈,分别以90°、45°、30°、22.5°的间 隔排列,布局合理符合水力特性的要求。球面孔板15与下椭圆封头曲面19所组成的双层 装置,夹层的设计有助于底部集水水帽7均勻配送排水和反洗水和低压空气擦洗的气流分 布,使对树脂的擦洗、清洗和再生的效果得以提高。装置表层的球面其曲率半径的设计取值 为1. 5,以保证实现树脂的彻底清扫出去没有存留,达到核电高标准的树脂转移率的指标。 可以达到99. 99%的树脂输出率的要求,过大的曲率不适用于树脂的快速而完全的输送。壳体1的材质为碳钢,内部衬有两层总厚度至少是6mm的耐酸橡胶作防腐。壳体 1内部的分配收集装置8和底部分配装置6的材质为与再生介质相适应的耐腐蚀不锈钢。在壳体1的底部设有底部分配装置6、树脂层2位于底部分配装置6之上;分配收 集装置8又位于树脂层2之上;树脂膨胀空间9就设置在树脂层2之上也是壳体1的上半 部。再生液由分配收集装置8上的再生液进出口 16进入并均勻分配到需再生的树脂层2。 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置阳床阳离子再生塔,包括壳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的两端采用椭圆封头曲面的形式封闭,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空气进出口、正洗水入口和人孔,壳体内部的上部为树脂膨胀空间,壳体内部的下部为树脂层,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分配装置,底部分配装置的上方为树脂层,树脂层的上方设置有分配收集装置,分配收集装置的上方为树脂膨胀空间,在树脂膨胀空间处的壳体上设置有树脂入口,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树脂出口管和反洗水出入口,树脂出口管设置在下椭圆封头曲面轴中心,反洗水出入口与底部分配装置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尼柏王忆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力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