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细胞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剂盒和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95865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8
本文在某些方面提供了涉及孵育或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培养细胞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剂盒和设备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于
2015

10

22
日提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培养细胞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试剂盒和设备”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No.62/245,252
以及
2015

10

22
日提交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培养细胞的方法以及用于所述方法的试剂盒和设备”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No.62/245,261
的优先权,其内容各自通过引用全文纳入本文

[0003]通过引用纳入的序列表
[0004]本申请与电子格式的序列表一同提交

所提供的序列表名称为
735042001840SeqList.txt
,创建于
2016

10

16
日,其文件大小为
132,710
字节

该序列表的电子格式的信息通过引用其全文纳入本文



[0005]本文提供了
(
在某些方面
)
涉及孵育或培养
(
例如为了诱导刺激扩增
(
增殖
)、
活化

共刺激和
/
或存活
)
细胞组合物
(
例如淋巴细胞群
)
>的方法

在某些方面中,本文提供了用于刺激细胞群以诸如扩增
(
增殖
)、
存活或保持

活化

共刺激或其他效果的方法和反应剂
(reagent)
,包括使作用剂
(agent)
与细胞表面上的分子结合从而给细胞提供一个或多个信号

在某些情况下,所述反应剂为包含针对作用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反应剂
(
如多聚化反应剂
)
,由此一个或多个作用剂通过与该反应剂的可逆结合而多聚化,例如由此产生刺激性反应剂
(
多聚的作用剂,
multimerized agent)
,其具有多聚化于其上的刺激剂

在一些方面中,多聚的作用剂能用于对细胞群的扩增或增殖或其他刺激,随后此类刺激剂可通过可逆键的破坏被移除

还提供了其使用方法

组合物和设备


技术介绍

[0006]可获得体外刺激
T
细胞群的各种策略,包括体外扩增抗原特异性
T
细胞,以用于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或癌症治疗,在这些治疗中灌注此类
T
细胞已在荷肿瘤宿主中显示抗肿瘤反应性,或者用于病毒感染的治疗

需要用于例如研究

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体外扩增细胞群的改进策略

提供满足此类需求的反应剂

方法

制品和试剂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文提供了孵育细胞及其组合物的方法
(
例如为了培养此类细胞
)
,所述方法采用可逆性反应剂以在目标细胞中诱导或调节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细胞是
T
细胞

[0008]在一些方面中,所述方法包括在作用剂
(
如受体结合剂,例如刺激剂
))
的存在下孵育包含
T
细胞的组合物

受体结合剂
(
如刺激剂
)
可以可逆结合于反应剂,该反应剂包含能够与该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的多个结合位点

在一些方面中,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于细胞
(

T
细胞
)
表面上的分子,例如以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细胞
(

T
细胞
)
的信号的方式结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包括特征,例如具体步骤

具体作用剂的选择和
/
或具体反应剂的选择,这些特征实现了对经由反应剂接受或调节的信号时长或强度或类型的控制或调
整,和
/
或实现了对由该方法最终产生的产出组合物或细胞群的性质的控制或调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特征由于作用剂和反应剂的有益性能而成为可能,所述有益性能为例如:作用剂或反应剂各组分结合的可逆性,以及由此多聚的作用剂与细胞结合的可逆性

可利用反应剂的这些性能实现多种途径的控制

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可逆结合,该方法包括对信号施加时间控制
(temporal control)
,控制细胞与多聚的作用剂的接触过程的持续时间,和
/
或由此诱导的信号转导的持续时间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法涉及控制
(
如精确控制
)
此类作用剂与细胞结合的时长

例如,这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特定时间点主动逆转该结合,且在某些情况下同时还能在其他培养条件下
(
例如在生理温度下和
/
或包含各种营养物质下孵育
)
的额外时间段中保持细胞

因此,与仅涉及终止细胞所接受的所有或基本上所有信号的其他方法相反,本文提供的方法在某些方面中实现了特异性终止或中断通过特定反应剂递送的信号

[0010]同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逆性使得反应剂实质上模块化,在诱导可逆结合的条件下,允许其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的替换而无需工程化或新的反应剂,例如仅通过可逆结合和联合其他作用剂或反应剂

例如,通过能够使同一多聚化反应剂可逆结合各种刺激剂
(
不论同时或不同时
)。
所提供方法和组合物的使用者可根据所需的结果,调节所递送特定信号的性质,例如通过将一种或多种刺激剂替换为另一种或多种刺激剂,从而诱导更强或更弱或性质不同的信号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时间控制和调节结合使用,例如通过在一种作用剂的存在下孵育细胞一定时间段,通过破坏诱导结合逆转,然后在另一种或多种不同作用剂或反应剂的存在下进行孵育

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先用一种反应剂刺激
T
细胞以递送特定强度或性质的信号,在一定时间段后,破坏该信号,用性质或数量不同的信号
(
例如更强或更弱或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或已知对不同分化途径重要的信号
)
替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培养
T
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
在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孵育包含
T
细胞的组合物,所述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包含能够可逆结合所述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反应剂,且
ii)
能够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
T
细胞中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的分子;和
b)
在开始所述孵育后5天内,破坏所述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结合,由此产生培养的
T
细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孵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所述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一个或多个
T
细胞中的信号
。3.
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大于
30
分钟时发生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1小时~4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6小时~3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
12
小时~2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1天~3天时进行;或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1小时~约4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6小时~约3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
12
小时~约2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1天~约3天时进行;或所述破坏在所述孵育开始后的大于或等于约1小时且在所述孵育开始后的1天
、2

、3
天或4天内进行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与所述分子的结合在
T
细胞中引发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成员;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3。6.
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是
TCR/CD3
复合物的组成部分或是
CD3。7.
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是第一分子,且所述受体结合剂还能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所述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其中第二分子可选地能够诱导或增强

抑制或改变通过
T
细胞中所述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8.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含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受体结合剂与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9.
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包括使细胞接触包含物质的组合物,所述物质能够逆转所述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键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第一受体结合剂,且在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一步进行孵育,该第二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于一个或多个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
。11.
如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结合促进

抑制

或改变通过
T
细胞中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2.
如权利要求
10
或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剂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二
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由此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
。13.
如权利要求
12
所述的方法,其中,能够可逆结合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与能够可逆结合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可相同或不同
。14.
如权利要求
12

13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C2
,其能够可逆结合所述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由此第一和第二受体结合位点通过所述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2
,所述反应剂还包含多个结合位点
Z2
,其能够可逆结合结合伴侣
C2
以形成第二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15.
如权利要求
14
所述的方法,其中:
C1

C2
相同或基本相同

或者包含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和
/

Z2

Z1
相同或基本相同

或者包含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部分
。16.
如权利要求
10
或权利要求
1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剂是第一反应剂,且所述孵育在至少一种第二反应剂的存在下进行,该第二反应剂可逆结合第二受体结合剂
。17.
如权利要求
10

1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孵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于第二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
T
细胞中的第二信号
。18.
如权利要求
10

1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信号增强

抑制或改变
T
细胞中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9.
如权利要求
10

1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包括:将组合物加入细胞,该组合物含有能逆转第一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键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键的物质
。20.
如权利要求
10

1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终止或减弱由第一受体结合剂诱导或调节的信号,且终止或减弱由第二受体结合剂诱导或调节的信号
。21.
一种用于培养
T
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a)
在如下物质的存在下孵育包含
T
细胞的组合物:
i)
第一受体结合剂,其以诱导或调节所述
T
细胞中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表达的第一分子;和
ii)
第二受体结合剂,其中,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反应剂,且
ii)
能够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
T
细胞中第二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和
(b)
在开始所述孵育后5天内,破坏第二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结合,由此产生培养的
T
细胞
。22.
如权利要求
21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信号增强

抑制或改变
T
细胞中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23.
如权利要求
21
或权利要求
22
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第一分子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第二分子的条件下进行孵育,由此诱导或调节
T
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信号
。24.
如权利要求
21

2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大于
30
分钟时发生
。25.
如权利要求
21

2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1小时~4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6小时~3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
12
小时~2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1天~4天时进行;或所述破坏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1小时~约4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6小时~约3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
12
小时~约2天时进行,在开始所述孵育后约1天~约3天时进行;或所述破坏在所述孵育开始后的大于或等于约1小时且在所述孵育开始后的1天
、2

、3
天或4天内进行
。26.
如权利要求
21

2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含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第二受体结合剂与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27.
如权利要求7‑
2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除了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能够增强或加强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或所述第二分子是共刺激分子

辅助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检查点分子

或是
TNF
家族或
TNF
受体家族成员
。28.
如权利要求7‑
2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选自:
CD28、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29.
如权利要求7‑
2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是
CD28。30.
如权利要求7‑
2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粘附分子或包含粘附分子,或是诱导细胞因子产生

趋化因子产生和
/
或粘附分子表达的因子
。31.
如权利要求
27
或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32.
如权利要求
27、30

3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1、IL

15、IFN

γ
、TNF

α
、IL

4、IL

10、IL

12、IL

15、IL

17

TNF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33.
如权利要求
27

30

3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12R、IFN

γ
R、IL

4R

IL

17R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4、IL

7、IL

10、IL

15

IL

17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34.
如权利要求
27
或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35.
如权利要求
27、30

3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36.
如权利要求
27、30、34

3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37.
如权利要求
27
或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38.
如权利要求
27、30

3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的配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39.
如权利要求
27、30、37

3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XCR3、CCR7、CXCR1

CXCR4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40.
如权利要求
27
或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CD44、CD31、CD18/CD11a(LFA

1)、CD29、CD54(ICAM

1)、CD62L(L

选择素
)

CD29/CD49d(VLA

4)、CD106(VCAM

1)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41.
如权利要求
27、30

40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LFA

1、L

选择素
、VCAM
‑1和
VLA
‑4,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42.
如权利要求
27
或权利要求
30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核因子
。43.
如权利要求
27、30
或权利要求
42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
γ
(ROR
γ
)

ROR
α
。44.
如权利要求7‑
4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包括使细胞接触包含物质的组合物,所述物质能够逆转第二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键
。45.
如权利要求
4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破坏终止或减弱由第二受体结合剂诱导或调节的信号
。46.
如权利要求
44
或权利要求
45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
CD28
,该破坏在
T
细胞内终止或减弱
CD28
共刺激信号
。47.
如权利要求7‑
4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孵育进一步在第三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行,该第三受体结合剂能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三分子
。48.
如权利要求
47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以诱导或调节所述
T
细胞中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
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表达的第一分子;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第二分子,从而诱导或调节
T
细胞中的第二信号;和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三分子,所述第三分子诱导或调节所述细胞中的其他信号
。49.
如权利要求
47
或权利要求
48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分子是
CD3。50.
如权利要求
47

4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信号增强

抑制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51.
如权利要求
47

50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共刺激分子

辅助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检查点分子

或是
TNF
家族或
TNF
受体家族成员
。52.
如权利要求
47

5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选自:
CD28、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53.
如权利要求
47

5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
CD28。54.
如权利要求
47

5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分子是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或是粘附分子或包含粘附分子,或是诱导细胞因子产生

趋化因子产生和
/
或粘附分子表达的因子
。55.
如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56.
如权利要求
54
或权利要求
55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
;和
/
或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1、IL

15、IFN

γ
、TNF

α
、IL

4、IL

10、IL

12、IL

15、IL

17

TNF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57.
如权利要求
54

5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12R、IFN

γ
R、IL

4R

IL

17R
;或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4、IL

7、IL

10、IL

15

IL

17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58.
如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59.
如权利要求
54
或权利要求
58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和
/
或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0.
如权利要求
54、58

5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或
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1.
如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62.
如权利要求
54
或权利要求
61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
;或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3.
如权利要求
54、61

6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XCR3、CCR7、CXCR1

CXCR4
;或第三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4.
如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CD44、CD31、CD18/CD11a(LFA

1)、CD29、CD54(ICAM

1)、CD62L(L

选择素
)

CD29/CD49d(VLA

4)、CD106(VCAM

1)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5.
如权利要求
54
或权利要求
6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LFA

1、L

选择素
、VCAM
‑1和
VLA
‑4,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66.
如权利要求
5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核因子
。67.
如权利要求
54
或权利要求
66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
γ
(ROR
γ
)

ROR
α
。68.
如权利要求
47

6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三受体结合剂可能结合第一反应剂或第二反应剂;或孵育在可逆结合第三受体结合剂的其他反应剂的存在下进行
。69.
如权利要求1‑
6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破坏后,进一步孵育包含所述
T
细胞的组合物
。70.
如权利要求
69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孵育和进一步孵育在相同的容器中进行;和
/
或所述进一步孵育在所述物质的存在下进行;和
/
或所述方法不包括:在进一步孵育前,从细胞组合物中去除所述物质

受体结合剂

第二受体结合剂和
/
或反应剂
。71.
如权利要求1‑
70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孵育和
/
或进一步孵育在
37℃
±
2℃
或约
37℃
±
2℃
下进行;和
/
或所述孵育和
/
或进一步孵育在能够将信号递送到
T
细胞的其他作用剂的存在下进行
。72.
如权利要求
71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他作用剂能够增强或诱导
T
细胞
、CD4+
细胞和
/

CD8+
细胞的增殖
。73.
如权利要求
72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其他作用剂是选自
IL

2、IL

15

IL
‑7的细胞因子
。74.
如权利要求
69

7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一步孵育的进行时间不超过
14


不超过
12


不超过
10


不超过8天或不超过6天
。75.
一种用于培养
T
细胞的方法,包括:在特异性结合
T
细胞表面上
CD28
分子的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在使所述细胞中通过
CD28
的信号转导发生的条件下,孵育包含
T
细胞的组合物;和在所述孵育开始后5天内,消除或减少所述受体结合剂和
CD28
分子的结合,由此终止或减少所述细胞中的
CD28
信号转导,从而产生培养的
T
细胞
。76.
如权利要求
7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除或减弱在开始孵育后4天内
、3
天内
、2
天内或1天内产生
。77.
如权利要求
75
或权利要求
76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除或减弱包括:洗涤所述细胞,由此从组合物中去除或减少未特异性结合
CD28
的任何受体结合剂;或逆转所述受体结合剂和
CD28
分子间的结合相互作用,可选地进一步包括洗涤所述细胞以去除或减少组合物中的受体结合剂
。78.
如权利要求
75

7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孵育的至少部分期间和
/
或在孵育后,在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的分子的作用剂的存在下,孵育组合物中的
T
细胞,由此诱导或调节所述细胞中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
。79.
一种培养目标细胞的方法,包括:在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孵育包含目标细胞的组合物,所述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包含能够可逆结合所述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反应剂,且
ii)
以诱导或调节目标细胞中信号和
/
或改变目标细胞功能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目标细胞表面上除
CD28、CD3、

CD40
以外的分子,从而产生培养的目标细胞
。80.
如权利要求
79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不是
CD137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不特异性结合
CD137。81.
如权利要求
79
或权利要求
80
所述的方法,其中,孵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于所述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目标细胞中的信号
。82.
如权利要求
79

8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不是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
。83.
如权利要求
79

8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所述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84.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选自: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
;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85.
如权利要求
79

8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第二受体结合剂,所述分子是第二分子,孵育在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一步进行,所述第一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一分子,该第一分子可选地能够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一个或多个
T
细胞中的第一信号
。86.
如权利要求
8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所述反应剂包含针对第一受体结合剂和第
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或第一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第二反应剂,所述第二反应剂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
。87.
如权利要求
85
或权利要求
86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能够在所述
T
细胞中引发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和
/
或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成员;和
/
或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3。88.
如权利要求
85

8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增强

抑制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增强或强化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
。89.
一种用于培养
T
细胞的方法,包括在如下物质的存在下孵育包含
T
细胞的组合物:
i)
第一受体结合剂,其中,所述第一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反应剂,且
ii)
能够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
T
细胞中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一分子;和
ii)
第二受体结合剂,其中,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
(a)
反应剂,所述反应剂进一步包含针对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或
(b)
第二反应剂,其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且
ii)
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
T
细胞中第二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所述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以及其中,所述孵育在如下条件下进行:所述条件使得所述信号和
/
或第二信号在组合物中的
T
细胞中被诱导或调节,由此产生培养的
T
细胞
。90.
如权利要求
89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成员和
/
或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3。91.
如权利要求
89
或权利要求
9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够诱导或调节除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增强

抑制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与第二分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够增强或强化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
。92.
如权利要求
85

9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选自: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93.
如权利要求
85

9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不是
CD137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不特异性结合
CD137。94.
如权利要求
85

9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
第一受体结合剂和第二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以及以下之一:
i)
第一受体结合剂和第二受体结合剂各自独立地包含结合伴侣
C1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或
ii)
第一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第二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2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和结合伴侣
C2
以形成第一和第二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或
iii)
第一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第二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2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以及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2
,其中
Z1
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第一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Z2
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2
以形成第二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95.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96.
如权利要求
79

83

9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
;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1、IL

15、IFN

γ
、TNF

α
、IL

4、IL

10、IL

12、IL

15、IL

17

TNF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97.
如权利要求
79

83、95

9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
IL

12R、IFN

γ
R、IL

4R

IL

17R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4、IL

7、IL

10、IL

15

IL

17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98.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99.
如权利要求
79

83

9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0.
如权利要求
79

83、98

9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7R、IL

21R

CD132(IL
受体共同
γ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7、IL

21、IL

2、IL

4、IL
‑9和
IL

1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1.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
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102.
如权利要求
79

83

10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CCR1、CCR2、CCR3、CCR4、CCR5、CCR7、CCR9、CXCR1、CXCR3

CXCR4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3.
如权利要求
79

83、101

10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趋化因子受体:
CXCR3、CCR7、CXCR1

CXCR4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CXCL9、CXCL10、CCL19、CCL21

CCL25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4.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CD44、CD31、CD18/CD11a(LFA

1)、CD29、CD54(ICAM

1)、CD62L(L

选择素
)

CD29/CD49d(VLA

4)、CD106(VCAM

1)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5.
如权利要求
79

83

10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粘附分子选自:
LFA

1、L

选择素
、VCAM
‑1和
VLA
‑4,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06.
如权利要求
79

8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核因子
。107.
如权利要求
79

83

10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因子是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
γ
(ROR
γ
)

ROR
α
。108.
如权利要求
79

83

95

10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孵育在如下条件下进行:在所述条件下,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所述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目标细胞中的信号和
/
或改变目标细胞中的功能
。109.
如权利要求
79

83

95

10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1
以形成所述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110.
如权利要求
79

83

95

10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额外受体结合剂,所述分子是额外分子,所述孵育在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一步进行,所述第一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一分子,该第一分子可选地能够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一个或多个
T
细胞中的第一信号
。111.
如权利要求
11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所述反应剂包含针对第一受体结合剂和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或第一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第二反应剂,所述第二反应剂包含能够可逆结合第一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
。112.
如权利要求
110
或权利要求
111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能够在所述
T
细胞中引发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和
/
或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成员;和
/
或第一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3。113.
如权利要求
110

11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受体结合剂包含结合伴侣
C2
,且多个结合位点包括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
Z1
,它们各自能够结合于结合伴侣
C2
以形成
所述受体结合剂和反应剂之间的可逆键
。114.
如权利要求
110

11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行进一步孵育,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能够可逆结合一个或多个
T
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所述第二分子可选地能够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目标细胞中的信号,从而增强

减弱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15.
如权利要求
114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是除了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以外的其他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能够增强或加强
TCR/CD3
复合物相关信号;或所述第二分子是共刺激分子

辅助分子

细胞因子受体

趋化因子受体

免疫检查点分子

或是
TNF
家族或
TNF
受体家族成员
。116.
如权利要求
114
或权利要求
115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选自: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117.
如权利要求
114

11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分子选自
CD28

CD137。118.
如权利要求
114

11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
CD28。119.
一种用于培养目标细胞的方法,包括:在一种或多种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孵育包含目标细胞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反应剂,所述反应剂为包含能够可逆结合所述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链霉亲和素类似物或突变蛋白;且
ii)
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目标细胞中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目标细胞表面上的分子,其中,所述链霉亲和素突变蛋白包含净负电荷或其等电点小于
SEQ ID NO:4

SEQ ID NO:6
所示链霉亲和素突变蛋白等电点,由此产生培养的目标细胞
。120.
一种用于培养目标细胞的方法,包括:在一种或多种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孵育包含目标细胞的组合物,所述受体结合剂
i)
可逆结合反应剂,所述反应剂为包含能够可逆结合所述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的链霉亲和素类似物或突变蛋白;且
ii)
以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目标细胞中信号的方式特异性结合目标细胞表面上的分子,其中,所述链霉亲和素类似物或突变蛋白对包含氨基酸序列
Trp

Ser

His

Pro

Gln

Phe

Glu

Lys(SEQ ID NO:8)
的链霉亲和素结合肽的亲和力高于包含
SEQ ID NO:1
‑6中任一项所示氨基酸序列的链霉亲和素或突变蛋白,从而产生培养的目标细胞
。121.
如权利要求
119
或权利要求
120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孵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所述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一个或多个目标细胞中的信号
。122.
如权利要求
119

12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结合位点包含两个或更多个结合位点
Z1
;和所述结合受体剂包含结合伴侣
C1
,其能够可逆结合结合位点
Z1
,其中
C1

Z1
之间的可逆结合引起所述受体结合剂和所述反应剂之间的可逆结合
。123.
如权利要求
122
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链霉亲和素类似物或突变蛋白包含多个结合位点
Z1
,其中多个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反应剂

124.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3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细胞包括免疫细胞
。125.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4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细胞包括血细胞;所述目标细胞包括白细胞;所述目标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所述目标细胞包括
B
细胞;所述目标细胞包括
B
细胞群;所述目标细胞包括
T
细胞;所述目标细胞包括
T
细胞群;和
/
或所述目标细胞包括天然杀伤
(NK)
细胞
。126.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细胞包括:抗原特异性
T
细胞或其细胞群

辅助
T
细胞或其细胞群,细胞毒性
T
细胞或其细胞群

记忆
T
细胞或其细胞群

调节性
T
细胞或其细胞群
、NK
细胞或其细胞群

抗原特异性
B
细胞或其细胞群

记忆
B
细胞或其细胞群

或调节性
B
细胞或其细胞群
。127.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6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细胞是
T
细胞
。128.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递呈在
T
细胞表面上,且所述受体结合剂能够诱导或调节所述组合物中
T
细胞中的信号
。129.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能够在
T
细胞中引发
TCR/CD3
复合物相关的信号;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TCR/CD3
复合物成员;和
/
或所述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3。130.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子是第一分子,且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目标细胞表面上的第一分子以及第二分子,其中与第二分子的结合诱导或调节目标细胞中的信号
。131.
如权利要求
130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的结合可选地能够增强

减弱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32.
如权利要求
79

88

95

129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受体结合剂是第一受体结合剂,所述孵育进一步在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存在下进行,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能够特异性结合一个或多个所述目标细胞表面上的第二分子,与第二分子的结合可选地能够诱导或调节目标细胞中的信号
。133.
如权利要求
132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的结合可选地能够增强

减弱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34.
如权利要求
132
或权利要求
133
所述的方法,其中,孵育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于第二分子,由此诱导或调节组合物中目标细胞中的信号
。135.
如权利要求
134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的结合增强

减弱或改变通过第一分子递送的信号
。136.
如权利要求
132

135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链霉亲和素突变蛋白或类似物包
括能够可逆结合第二受体结合剂的多个结合位点,由此所述第二受体结合剂可逆结合所述链霉亲和素突变蛋白或类似物
。137.
如权利要求
136
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包括结合伴侣
C1

C2
,其能够可逆结合链霉亲和素类似物或突变蛋白中存在的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结合位点
Z2。138.
如权利要求
130

13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选自:
CD28、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28、CD90(Thy

1)、CD95(Apo

/Fas)、CD137(4

1BB)、CD154(CD40L)、ICOS、LAT、CD27、OX40

HVEM。139.
如权利要求
130

13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
CD28。140.
如权利要求
130

138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选自
CD40

CD137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
CD40

CD137。141.
如权利要求
130

137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分子是粘附分子或包含粘附分子,或是诱导细胞因子产生

趋化因子产生和
/
或粘附分子表达的因子
。142.
如权利要求
130

137

141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143.
如权利要求
130

137、141

14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结合剂是特异性结合选自下组的细胞因子受体的配体:
IL

2R、IL

1R、IL

15R、IFN

γ
R、TNF

α
R、IL

4R、IL

10R、I

IFNR、IL

12R、IL

15R、IL

17R、TNFR1

TNFR2
;和
/
或第二受体结合剂为选自下组的配体:
IL

2、IL

1、IL

15、IFN

γ
、TNF

α
、IL

4、IL

10、IL

12、IL

15、IL

17

TNF
,或为其生物活性片段
。144.
如权利要求
130

137、141

142
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受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
申请(专利权)人:朱诺治疗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