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5849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及汽车,包括:第一可视化界面,悬架调整模块,第二可视化界面;第三可视化界面,制动调整模块;第四可视化界面;加速调整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线控底盘系统领域
,具体涉及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购买车辆时不只是考虑车辆燃油的经济性

车辆的耐久性等这些传统的指标,更多的是考虑车辆是否更符合自己的个性化需求

现如今,为满足人们对车辆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允许用户对车辆进行个性化设置的内容越来越多,如车内氛围灯设置

汽车音响系统设置

座椅记忆功能设置

模拟声浪设置等用户均可以按照自身意愿随意设置,可操作设置的空间非常大

不仅如此,近些年随着线控底盘的飞速发展和成本下探,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目光转移到底盘上面,对底盘个性化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

[0003]鉴于此,现有车企和相关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许多底盘相关的个性化功能,如将车辆的转向助力设置为三种不同大小的助力曲线供用户选择;车企对于减振器阻尼系数的设置主要是通过将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阻尼系数划分出多个区间分段,然后对前减振器和后减振器的分段进行组合后,再提供给用户选择

可以看出,尽管现有底盘相关设备已经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个性化,但相比于如车内氛围灯

汽车音响

座椅等这些与底盘无直接关联的设备而言,这些与底盘直接相关的设备仅允许用户在车辆提供几个不同风格的选项中进行选择,可操作设置的空间很小,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0004]事实上,随着购买车辆的人群愈发庞大,现有车辆提供的这些驾驶风格选项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这些驾驶风格选项无法真正意义上匹配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驾驶风格需求

因此,为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驾驶风格的需求,越来越多的车企和用户都希望出现一种可以让用户自己根据驾驶风格需求进行底盘调教的系统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操作设置空间小,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还包括:
[0008]第一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一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窗口设定车身高度或者减振器阻尼系数;
[0009]悬架调整模块,配置为向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和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发出第一开度指令,所述第一开度指令为基于所述车身高度计算得到的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开度和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开度;
[0010]或者向减振器发出第二开度指令,所述第二开度指令基于减振器阻尼系数计算减振器阀片开度;
[0011]第二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二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二设置窗口设定转向助力器的随速助力

目标回正阻尼力

阻尼补偿力

摩擦补偿力或者路面抗干扰补偿力;
[0012]转向调整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转向助力器的随速助力

目标回正阻尼力

阻尼补偿力

摩擦补偿力或者路面抗干扰补偿力,计算输出力矩,并在车辆转弯时,控制所述转向助力器输出所述输出力矩;
[0013]第三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三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三设置窗口设定制动踏板力

制动踏板行程对应的减速度

滑行能量回收力或者制动能量回收力;
[0014]制动调整模块,配置为调整制动踏板的反馈力,令制动踏板的反馈力与所述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踏板力相等;或者调整制动力的强度,调整后的制动力强度与所述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踏板行程对应的减速度相适应;或者调整驱动电机的回收扭矩,令驱动电机的回收扭矩与第三设置窗口的滑行能量回收力相适应;或者调整驱动电机的制动力,令驱动电机的能量回收力与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能量回收力相适应;
[0015]第四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四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设定加速踏板力或者加速踏板行程对应的加速度;
[0016]加速调整模块,配置为调整加速踏板的反馈力,令加速踏板的反馈力与所述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的加速踏板力相等;或者根据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设定的加速力调整发动机节气门开度
/
驱动电机的转速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五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五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行驶速度与车身高度的关系曲线;
[0018]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行驶速度与车身高度的关系曲线,基于行驶速度调整车身高度,所述车身高度通过调整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开度或者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开度实现

[0019]进一步,所述第一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六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六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行驶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行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悬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和悬架速度与均值阻尼力关系曲线;
[0020]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行驶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所述行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和所述悬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基于行驶速度

行驶加速度和悬架加速度调整减振器的均值阻尼系数;
[0021]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悬架速度与均值阻尼力关系曲线,基于悬架速度调整减振器的均值阻尼力

[0022]进一步,所述第二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七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七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随速助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随速助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摩擦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摩擦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和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0023]所述制动调整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随速助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随速助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转向角度和行驶速度调整随速助力;
[0024]根据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转
向角度和行驶速度调整目标回正阻尼力;
[0025]根据阻尼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行驶速度和转向角度调整阻尼补偿力;
[0026]根据摩擦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所述行驶速度调整摩擦补偿力;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一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一参数设置窗口设定车身高度或者减振器阻尼系数;悬架调整模块,配置为向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和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发出第一开度指令,所述第一开度指令为基于所述车身高度计算得到的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开度和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开度;或者向减振器发出第二开度指令,所述第二开度指令基于减振器阻尼系数计算减振器阀片开度;第二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二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二设置窗口设定转向助力器的随速助力

目标回正阻尼力

阻尼补偿力

摩擦补偿力或者路面抗干扰补偿力;转向调整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转向助力器的随速助力

目标回正阻尼力

阻尼补偿力

摩擦补偿力或者路面抗干扰补偿力,计算输出力矩,并在车辆转弯时,控制所述转向助力器输出所述输出力矩;第三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三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所述第三设置窗口设定制动踏板力

制动踏板行程对应的减速度

滑行能量回收力或者制动能量回收力;制动调整模块,配置为调整制动踏板的反馈力,令制动踏板的反馈力与所述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踏板力相等;或者调整制动力的强度,调整后的制动力强度与所述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踏板行程对应的减速度相适应;或者调整驱动电机的回收扭矩,令驱动电机的回收扭矩与第三设置窗口的滑行能量回收力相适应;或者调整驱动电机的制动力,令驱动电机的能量回收力与第三设置窗口的制动能量回收力相适应;第四可视化界面,配置为具有第四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设定加速踏板力或者加速踏板行程对应的加速度;加速调整模块,配置为调整加速踏板的反馈力,令加速踏板的反馈力与所述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的加速踏板力相等;或者根据第四参数设置窗口中设定的加速力调整发动机节气门开度
/
驱动电机的转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五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五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行驶速度与车身高度的关系曲线;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行驶速度与车身高度的关系曲线,基于行驶速度调整车身高度,所述车身高度通过调整空气弹簧充气阀门开度或者空气弹簧放气阀门开度实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六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六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行驶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行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悬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和悬架速度与均值阻尼力关系曲线;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行驶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

所述行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和所述悬架加速度与均值阻尼系数关系曲线,基于行驶速度

行驶加速度和悬架加速度调整减振器的均值阻尼系数;
所述悬架调整模块还配置为依据所述悬架速度与均值阻尼力关系曲线,基于悬架速度调整减振器的均值阻尼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七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在第七参数设置窗口中调整随速助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随速助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摩擦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摩擦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

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和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所述制动调整模块还配置为根据所述随速助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随速助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转向角度和行驶速度调整随速助力;根据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目标回正阻尼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转向角度和行驶速度调整目标回正阻尼力;根据阻尼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

阻尼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行驶速度和转向角度调整阻尼补偿力;根据摩擦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所述行驶速度调整摩擦补偿力;根据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转向角度曲线和路面干扰补偿力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行驶速度和转向角度调整摩擦补偿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八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通过第八参数设置窗口调整踏板力与踏板行程曲线

制动力与踏板行程曲线

滑行能量回收强度与行驶速度曲线和制动能量回收强度与行驶速度曲线;所述制动调整模块还配置为根据踏板力与踏板行程曲线

制动力与踏板行程曲线,基于踏板行程调整踏板力和制动力;根据滑行能量回收强度与行驶速度曲线

制动能量回收强度与行驶速度曲线,基于行驶速度调整滑行能量回收强度和制动能量回收强度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底盘调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可视化界面还配置为具有第九参数设置窗口,用户能够通过第九参数设置窗口调整踏板力与踏板行程曲线

制动力与踏板行程曲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龙杨东谭侃伦刘同文张开瑞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