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7689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3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包括排种器壳体,排种器壳体的内腔转动安装有排种轮,排种器壳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排种口,排种轮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排种孔,且各个排种孔均在随排种轮转动过程中与排种口匹配;排种器壳体的右侧壁下部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导种管,且导种管的管口朝上;排种器壳体的内腔固定有弧形限位板,弧形限位板的其中一端安装有柔性刮种舌,柔性刮种舌的底端与排种轮的内侧壁滚动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自重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实现种子的高速播种作业,提高了播种效率;同时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型号的排种轮,可满足不同种农作物的播种要求,实现了一机多用,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是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


技术介绍

[0002]排种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播种机的工作质量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播种机,大都存在性能单一的缺点,只能适应单一的作物播种,如棉花播种机仅能播种棉花种子,小麦播种机仅能播种小麦种子,无法满足杂粮作物的播种要求,极少数的多用排种器又存在结构复杂的缺点

[0003]因此,设计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成为杂粮作物播种作业的迫切要求,对满足生产急需和提高作物生产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排种器性能单一

结构复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

[0005]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包括固定安装于播种机上且左侧敞口的排种器壳体,排种器壳体的内腔转动安装有其右端敞口的排种轮,排种器壳体的侧壁下部开设有排种口,排种器壳体的外侧壁固定有与排种口匹配的排种筒,排种轮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排种孔,且各个排种孔均在随排种轮转动过程中与排种口匹配;排种器壳体的右侧壁下部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导种管,且导种管的管口朝上;排种器壳体的内腔固定有弧形限位板,弧形限位板的其中一端安装有柔性刮种舌,柔性刮种舌的底端与排种轮的内侧壁滚动接触

[0006]进一步地,弧形限位板将排种轮的内腔分成位于上部的空置区与位于下部的充种区,排种口的范围区域为排种区,位于充种区和排种区之间的范围区域为护种区;种子经由导种管进入充种区,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排种孔,并随着排种轮的旋转经过护种区,当排种孔与排种口重合时,进入排种区,种子在重力作用以及离心力作用下经排种口排出;所述充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中心的夹角为
32
°
,护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中心的夹角为
14
°
,排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中心的夹角为
21
°

[0007]进一步地,所述排种器壳体的内腔一体固定有安装环,所述排种轮的左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链轮,传动链轮的右端中部固定有穿于安装环的排种轴,排种轴与安装环之间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内圈与排种轴固定连接

外圈与安装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轮与播种机上的行走驱动设备传动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种器壳体

排种轮均为筒状结构;排种器壳体与播种机的机架

排种器壳体与弧形限位板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轴承为球轴承

[0009]进一步地,所述排种器壳体的内侧壁与排种轮的外侧壁之间的距离为
0.15mm~0.25mm
;所述导种管底端的直径为
35mm
,且弧形限位板的尺寸与导种管底端的直径匹配;所
述排种口呈
20mm*40mm
的矩形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排种轮包括但并不限于玉米排种轮

荞麦排种轮

燕麦排种轮

高粱排种轮

谷子排种轮;玉米排种轮上的排种孔为一排,每排为十个,且每个玉米排种轮上的排种孔的直径均为
15mm
;荞麦排种轮上的排种孔为沿左右分布的两排,每排为十个,两排排种孔之间的距离为
30mm
,且每个荞麦排种轮上的排种孔的直径为
8mm
;燕麦排种轮上的排种孔的数量为一排,每排为十六个,且每个燕麦排种轮上的排种孔均为
6mm*30mm
的长孔;高粱排种轮上的排种孔为一排,每排为十个,且每个高粱排种轮上的排种孔的直径为
6mm
;谷子排种轮上的排种孔为一排,每排为十个,且每个谷子排种轮上的排种孔的直径为
3.5mm。
[0011]进一步地,可根据种子的直径以及播种方式制作不同规格型号的排种轮和排种器壳体,播种方式包括穴播

条播

宽幅匀播;采用穴播时,排种轮上的相邻两个排种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排种口的宽度;穴播分为单行穴播和大垄双行穴播;采用单排的排种轮时,可实现单行穴播;采用双排的排种轮时,可实现大垄双行穴播;采用条播时,排种轮上的相邻两个排种孔之间的距离小于排种口的宽度;可实现单行条播;当排种孔为长条形结构,可实现带状宽幅匀播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
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中排种器壳体通过螺栓螺母与播种机的机架固定连接,使得本排种器能够与播种机配合使用;排种器壳体与排种轮匹配扣合,形成了储种空间,排种轮在转动过程即可利用离心力将种子甩到排种轮边缘并顺势进入排种孔中,当排种孔与排种口重合时,种子即可排出,完成播种

[0013]2、
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中弧形限位板能够避免大量种子进入排种轮中,当排种轮转动时,弧形限位板保持不动,如此就能够将种子限制在充种区内,减小种子与排种轮的接触面积,减轻对种子的损伤;若没有弧形限位板,进入排种轮内的种子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随排种轮做圆周运动,此时种子相对于排种轮时静止的,种子无法进入排种孔中,进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播种,因此弧形限位板的结构设计帮助种子脱离了离心力的作用,防止了种子破损,进而提高了排种性能

[0014]3、
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通过更换排种孔大小不同的排种轮,可满足玉米

荞麦

燕麦

高粱

谷子等作物的播种要求;排种孔数量和形状的改变,还可实现单行穴播

单行条播

双行穴播

宽幅匀播等播种模式,可以实现一器双行

一器多用

[0015]4、
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采用排种轮内侧充种方式,种子由排种轮内侧向外侧运动,借助种子自身重力和离心力的双重作用可实现高速排种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内多余的种子刮回充种区内,实现清种

[0036]如附图2所示,弧形限位板7将排种轮2的内腔分成位于上部的空置区与位于下部的充种区,排种口3的范围区域为排种区,位于充种区和排种区之间的范围区域为护种区;种子经由导种管6进入充种区,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排种孔5,并随着排种轮2的旋转经过护种区,当排种孔5与排种口3重合时,进入排种区,种子在重力作用以及离心力作用下经排种口3排出;所述充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2中心的夹角为
32
°
,护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2中心的夹角为
1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于播种机上且左侧敞口的排种器壳体(1),排种器壳体(1)的内腔转动安装有其右端敞口的排种轮(2),排种器壳体(1)的侧壁下部开设有排种口(3),排种器壳体(1)的外侧壁固定有与排种口(3)匹配的排种筒(4),排种轮(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个沿周向均布的排种孔(5),且各个排种孔(5)均在随排种轮(2)转动过程中与排种口(3)匹配;排种器壳体(1)的右侧壁下部安装有与其连通的导种管(6),且导种管(6)的管口朝上;排种器壳体(1)的内腔固定有弧形限位板(7),弧形限位板(7)的其中一端安装有柔性刮种舌(8),柔性刮种舌(8)的底端与排种轮(2)的内侧壁滚动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弧形限位板(7)将排种轮(2)的内腔分成位于上部的空置区与位于下部的充种区,排种口(3)的范围区域为排种区,位于充种区和排种区之间的范围区域为护种区;种子经由导种管(6)进入充种区,在重力的作用下进入排种孔(5),并随着排种轮(2)的旋转经过护种区,当排种孔(5)与排种口(3)重合时,进入排种区,种子在重力作用以及离心力作用下经排种口(3)排出;所述充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2)中心的夹角为
32
°
,护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2)中心的夹角为
14
°
,排种区的范围区域与排种轮(2)中心的夹角为
21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壳体(1)的内腔一体固定有安装环(9),所述排种轮(2)的左端固定安装有传动链轮(
10
),传动链轮(
10
)的右端中部固定有穿于安装环(9)的排种轴(
11
),排种轴(
11
)与安装环(9)之间安装有轴承(
12
),轴承(
12
)的内圈与排种轴(
11
)固定连接

外圈与安装环(9)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链轮(
10
)与播种机上的行走驱动设备传动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内侧充种式排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器壳体(1)

排种轮(2)均为筒状结构;排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乔昕丹郑德聪任晓楠
申请(专利权)人:襄垣县仁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