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598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0001]本技术为一种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结构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及两者之间的变色材料,其电极一般为
L
形结构,上下电极分别有一边与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上的导电层连接,另一边探入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内表面分别与它们表面上的导电层连接

为使上下电极在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上下端面有效接触,从而使其能够与沿玻璃表面或端面的导电层能够接收电流,从而使整个镜片内的变化时变色均匀,则需要采用较厚的第二玻璃

这就导致无法使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进一步轻量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

[0004]本技术包括其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玻璃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玻璃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层和反射层,第一导线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材料,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通过绝缘条密封,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上电极以及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下电极分别呈
U
形,上电极的后侧面设置于第二玻璃的后表面处,其前侧面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后方,并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上电极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二玻璃的上方,并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条;下电极包覆于第二玻璃的边缘,其一边设置于第二玻璃的外表面处,另一边设置于第二导电层处,并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0005]进一步地,与上电极对应处的第二导电层延展至第二玻璃的上部,并与上电极之间留有间距

[0006]进一步地,与上电极对应处的第二导电层位于上部绝缘条下方或延展至上部绝缘条后表面的下部位置

[0007]进一步地,上电极的前侧面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上部绝缘条与第一导电层之间

[0008]进一步地,第一玻璃的后表面高于第二玻璃

上部绝缘条和上电极,有上导电胶设置在第一玻璃的后表面与上电极之间形成的空间及第一玻璃与上部绝缘条上端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上导电胶与上电极电连接

[0009]进一步地,下电极的前侧面设置有下部绝缘条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第二玻璃的下表面设置与第二导电层一体的导电层,下导电胶设置于下电极和第二玻璃的下表面上的导电层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玻璃边缘的弧度满足下述条件:在与第一玻璃对称线垂直的截面上,其上下边缘处的弧形的圆心设置于该平面中,并位于第一玻璃的后表面的截线上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玻璃的厚度为
1.1

1.6mm。
[0012]由于本技术的上下电极均设计为
U
形,充分保证了各电极与对应的玻璃上的
导电层的有效连接,而不单纯靠其端面处的连接,从而使本技术能够采用
1.1mm
的后玻璃,另外,本技术还可以进一步采用较薄的前玻璃,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减小玻璃的厚度,即减小对汽车内后视镜重量起重要要作用的镜片的重量,实现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镜片的后视图;
[0014]图2为图1的
A

A
视图;
[0015]图3为图1的
B

B
视图;
[0016]其中,
1、
第一玻璃,
2、
第一导电层,
3、
上导电胶,
4、
上部绝缘条,
5、
上电极,
6、
第二玻璃,
7、
变色材料,
8、
反射层,
9、
第二导电层,
10、
下电极,
11、
下导电胶,
12、
下部绝缘条,
13、
第一玻璃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6,第一玻璃1的周边突出于第二玻璃6,第一玻璃1的后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2,第二玻璃6的前表面设置有反射层8,在反射层8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层
9。
其中第二导电层9的上边缘低于第二玻璃6的上端面

[0018]第一玻璃边缘
13
为弧面,其在本实施例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截面中的形成弧线,该弧线的圆心设置在第一玻璃1的后表面的截线上

一般情况下,该弧线的曲率半径为
2.5mm。
[0019]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6之间(包括各自的导电层及反射层)通过绝缘条密封

在两者之间设置有变色材料
7。
[0020]本实施例的第二玻璃6厚度为
1.1

1.6mm
,最好是采用厚度
1.1mm
的第二玻璃6,但也可以采用上述范围内的任意值

[0021]本实施例的第一玻璃1前表面的边缘为弧面

该弧面的弧度满足下述条件:在与第一玻璃1对称线垂直的截面上,其上下边缘处的弧形的圆心设置于该平面中,并位于第一玻璃1的后表面的截线上

[0022]在本实施例的上部和下部分别有上电极5和下电极
10
,它们均呈
U


[0023]本实施例的上电极5的后侧面位于第二玻璃6的后表面处,其前侧面位于第一导电层2处,并最好与其贴合,从而使其导电良好

上电极5的前表面由第一玻璃1和上部绝缘条4夹持固定,它可以止于上部绝缘条4的中部

下端处或下端以下

为防止其对反射区的影响,其下边缘最好不低于上部绝缘条4的下端处

上电极5前后表面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二玻璃6和上部绝缘条4上方

[0024]在本实施例的上部,设置有上导电胶
3。
上导电胶3设置在第一玻璃1的后表面与上电极5之间形成的空间及第一玻璃1与上部绝缘条4上端面之间形成的空间内,上导电胶3与上电极5电连接

在此结构中,上导电胶3与上电极5电连接,上导电胶3又沿第一玻璃1的模向延伸,从而与第一导电层2在模向上与其电连接

[0025]本实施例的第二玻璃6的下端面有与第二导电层9连为一体的导电层,即,该导电层为第二导电层9的一部分,本实施例的下电极
10
将第二玻璃6的一部分包覆,其前侧面与
第二玻璃6内的第二导电层9贴合,并电连接

下电极
10
的后表面与第二玻璃6的后表面贴合,前后侧面的连接部分与第二玻璃6下端面的导电层贴合并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包括其镜片,所述镜片包括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玻璃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层,第二玻璃的前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电层和反射层,第一导线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变色材料,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通过绝缘条密封,其特征是:与第一导电层连接的上电极以及与第二导电层连接的下电极分别呈
U
形,上电极的后侧面设置于第二玻璃的后表面处,其前侧面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后方,并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上电极的连接部分位于第二玻璃的上方,并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绝缘条;下电极包覆于第二玻璃的边缘,其一边设置于第二玻璃的外表面处,另一边设置于第二导电层处,并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是:与上电极对应处的第二导电层延展至第二玻璃的上部,并与上电极之间留有间距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是:与上电极对应处的第二导电层位于上部绝缘条下方或延展至上部绝缘条后表面的下部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轻量化汽车防眩目内后视镜,其特征是:上电极的前侧面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铼康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